东京西港低头看 发表于 2017-6-3 16:29:55

齐彦槐创造发明造福乡梓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7 08:54 编辑


齐彦槐画像

齐彦槐(1774—1840年),字荫山,又字梦树,号梅麓,婺源县冲田人。清代著名科学家,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齐彦槐在天文、历算、地理、交通、水利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很有造诣,他成功地设计制造了一架天文钟——天球仪以及自动浑仪、立晷等天文仪器,发明制造了两种农用提水抗旱水车——龙尾车、恒升车。


齐彦槐塑像

齐彦槐自幼便聪明过人,颖悟异常,再加上勤奋好学,相传他一进入私塾,识字读书没多久,就能提笔做文章了。齐彦槐在14岁那年,就考中秀才,稚幼的他不时流露出自满的情绪。有一次,他为一件小事与姐姐争吵起来,母亲气愤地将小彦槐打了一顿,说:“你仅仅考上了一个秀才,就沾沾自喜自满自足,今后怎能继承先辈的遗志,长大了怎么能干大事?”齐彦槐自此牢记母亲的教诲,更加刻苦读书。不久,齐彦槐补廪生,又得到学使汪由敦的授教。汪由敦见到齐彦槐的才学很惊奇,一次在批阅齐彦槐的试卷时写道:“皖省论才,当让此生独步。”后齐彦槐果然以安徽优贡第一的好成绩,选入全国最高学府的国子监学习。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齐彦槐考取举人,次年又登榜及第,中了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又到江苏金匮任知县。道光十五年(1835年),辞官返乡婺源。


冲田村彦槐广场

齐彦槐自幼喜爱钻研科技,在天文、历算、地理、交通、农田水利、机械制造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一生有多种发明创造,并著有《天球浅说》《中星仪说》《北极经纬度分表》等科技著作。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齐彦槐鉴于前人非赤道式日晷一般难以适用不同纬度地区测定时间,于是他秉承古法,刻意创新,精益求精地发明了一种双面活晷。这种晷有调节装置,能根据不同的地点进行适当调节,从而使之可以在任何纬度上适用。清道光十年(1830年),齐彦槐精心制作了“浑天仪”、“中星仪”两部仪器。“中星仪”高33.4厘米,外形为一圆形天球,球表面刻有周天星座,与其它普通天球无异,关键是齐彦槐创造性地将钟表的动力装置用到了中星仪上。天球内部的动力装置以发条为动源,只要从天球表面中部偏下的圆孔插入钥匙,将球内部装置的发条旋紧,天球随之自旋后,其中的指针一日旋转一周用于指示时刻(太阳时),星盘运转显示每个时刻处在中天的恒星(即所谓中星),然后再可从中读出与太阳时相应的恒星时,使整个天象位置和运行情况一目了然。这架集计时与演示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天文仪器制成后,时人评价很高,说是“开千古以来未有之能事,诚精微之极至矣。”此仪器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尚能运转,成为我国科技史上的珍贵文物之一。


冲田水口

齐彦槐回归故里时,虽然已经年逾花甲,但他却制造了“龙尾”、“恒升”两种农用抗旱水车造福当地百姓。当时,齐彦槐见乡间农田灌溉仍沿用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翻车,劳动费工费时,因此决心改革这一旧的生产工具。他经过深入采访和刻苦钻研,成功制造出了“龙尾车”、“恒升车”,这两种水车一部可抵普通水车五部,大大提高了抗旱排涝能力。对这一创造,时任江苏抚巡的林则徐非常重视,曾亲自当场试验,以一口面积十亩水深二尺的池塘,使用一部龙尾车车水,三刻钟就戽干了七寸。林则徐观之大加赞赏,谓:“有益于农田水利”。齐彦槐有《龙尾车歌》纪其事云:“侯官中丞今大贤,讲求水利筹农田。闻余述作亟欲睹,二龙跃上荆溪船。草桥试车日卓午,倾城士女观如堵。云蒸雾涌喷薄来,欢呼地动声如雷。塘宽十亩深二尺,车干七寸才三刻。中丞大笑与我言,此利不止关田园。迩来洪湖拍天际,怀襄往往为民厉。千东倒挽刷黄流,两坝三河可长闭。刘河堙塞久欲疏,车水迟迟恐糜费。伐轮百部置河漘,畚锸兴工日可计。”

生态冲田

齐彦槐不仅是个官员、发明家;又是一位诗人、书画家。他为官清廉,爱民勤政,颇似白居易。其作诗之旨也与白氏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唯歌生民病”相合。他的《海运四事诗》《海运四诗寄潘吾亭观察》《乡收叹》《税契叹》等都可视为白居易《新乐府》的继续。林则徐曾赞曰:“近数十年海内诗家,惟齐某必传。”其《乡收叹》云:“村村夜半敲铜钲,明日乡收官出村。狼胥虎役至百十,连村鸡犬为之惊。排门逐户搜家具,妇女簪环皆攫去。锒铛拖曳老翁来,痛杖才亏五分赋。倍完不过银一钱,欲脱锒铛钱十千。消遥那及乞丐完,家家贱卖完粮田。《捕蛇者说》非虚托,蛇果不如胥役恶。君不见鬻妻质女完官差,哭声一路皆乡约。”



人文冲田

尤为可贵的是,齐彦槐常以诗歌传播科技知识,给诗坛开创了新风气,较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要早出半个多世纪。如《区田图为潘功甫舍人作》:“我友子潘子,示我区田图。此法本阿衡,其详在《汉书》。大略田一亩,每岁半亩除。所种半亩田,每行一只虚。画圳欲其宽,分行欲其疏。惟不尽地力,地力乃有余……”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叙述我国早在汉代即已懂得用轮耕法保护地力,主张精耕细作夺取高产,称潘功甫用“区田法”获丰收是科学种田的楷模,齐彦槐用诗以广其法,希望四海农家都能因此致富。此外,齐彦槐还是古代热心植树造林的志士仁人之一,曾把自己的情趣、意愿熔铸在诗句中。如《环溪丝柳》:“清溪如带复如环,家在溪头第几湾。但使一湾栽一柳,也应无数鸟绵蛮。”其著作另有《海运南漕丛议》、《双溪草堂全集》、《双溪草堂书画录》、《梅麓诗钞文集》24卷、《松雪斋墨刻》6卷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齐彦槐创造发明造福乡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