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八极 发表于 2017-6-2 09:16:58

【老家在秋口】北京大学图书馆第一任馆长—李昭炜

本帖最后由黄山知名导游于2017-6-2214:26编辑



李昭炜,又名李蠡纯,李坑村人,同治甲戌(1874年)翰林(赐同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后官至兵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其父李启于嘉庆、道光年间长期寓居浙江常山,经营盐业,且多行善事。衢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李昭炜祖父母、父母的四件诰命。与清重臣李鸿章互称仁兄仁弟,李坑文昌阁两边对联为他所写:“楼宇喜登临看两涧流清双峰峙秀,人文欣慰起愿五经共读六艺兼通”。老人们说,李氏宗祠中有他一角,名“忠靖角”,挂有李鸿章送他的对联“大文章毫无烟火气,真人品体会圣贤心”。李坑村原来还有他的祖居,建有翰林牌坊,围墙内有一水井,原址就在铜绿坊相邻的溪涧旁。

李昭炜,自幼聪敏好学,很得父亲器重。李启一心要培养这个儿子,便为少时的李昭炜捐了监生出身,希望他当个大官光宗耀祖。咸丰九年(1859年),李昭炜乡试中举。李启死后,李昭炜的三哥为实现父亲遗愿,继续扶持这个弟弟读书。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殿试李昭炜名列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因在同甲中表现突出,改庶吉士,作为有潜质的年轻官员被安排在翰林院任职并进修。李昭炜的仕途颇为平顺,光绪二年(1876年),任翰林院检讨。三年后,任国史馆协修。之后相继任国史馆纂修、国史馆总纂、右赞善、左赞善、日讲起居注官、右中允、左中允、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从四品)、左春坊左庶子等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立(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同年八月,李昭炜被派任藏书楼提调,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第一任馆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李昭炜升任正三品詹事府詹事。次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江西乡试正考官。光绪二十六年,任从二品内阁学士、经筵讲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对八国宣战,“庚子国变”爆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离宫,出逃至西安。次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朝中重臣陆续请两宫回銮。当时任内阁学士的李昭炜专门上折,奏请预示回銮日期以安定民心。回宫后,慈禧太后发现她藏于宫中的巨额钱财安然无恙,一时间凤心大悦,便命光绪皇帝奖赏一些有功的大臣。期间,还把自己一名未满十八岁的贴身宫女赐给了李昭炜为妾。光绪二十七年,李昭炜任兵部左侍郎。次年,任江西乡试正考官。光绪三十年(1904年)正月十五,光绪皇帝连下四道诰封,对李昭炜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其妻室进行封赏(诰封现珍藏于衢州市博物馆)。至此,李昭炜带给李家的荣耀达到巅峰。此后,李昭炜又任工部右侍郎,次年兼署礼部右侍郎。不久,便以年事已高为由奏请告老还乡,回到常山,在城北的屏山脚下过起了恬淡安宁的晚年生活。七十三岁时,李昭炜驾鹤西去,归葬家乡婺源李坑。岁月如上足了发条的时钟,日复一日不紧不慢地行走着,曾经的芳华在“滴答”声中渐渐地褪去灿烂。逝者已然长逝,历史却不会因为他们的离去而消失。李昭炜,这个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位列第一的名字,将永远为后人缅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家在秋口】北京大学图书馆第一任馆长—李昭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