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民公社 发表于 2017-5-30 21:10:00

【徽州古村落】千年中村乡贤文化浓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5 00:34 编辑


歙县中村,位于歙县三阳镇三阳村与叶村之间,中村建于南宋以前,曾有近三十姓氏聚居于此,自南宋九年洪氏度公从叶村迁入中村,洪氏日渐繁盛,如今村民大部分姓洪。中村原名钟村,因村后的钟山而得名,解放后易名中村。中村背靠青山(钟山),前临昌源河,徽杭高速叶村出入口近在咫尺,,因被紧邻的三阳村与叶村的盛名所掩,这样一个环境优美、历史悠久、交通便捷的千年古村落却鲜被外界所关注。





久闻中村一条街有三座一脉通根的洪氏支祠(太古堂、世德堂、启佑堂),图为第一座祠:太古堂,高脊飞檐、斗拱廊柱,显得大气宏伟、华丽典雅。





第二座祠是世德堂,建于明代万历31年(1604年),口口相传的“洪金霞一腿击倒蛮汉”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洪金霞是三阳洪氏历史上的一位民间武艺奇人,据传,古时候休宁一位武林高手前来中村世德堂寻找洪金霞的师傅挑战,洪金霞的师傅恰巧外出不在家,这位武林高手在祠堂内一脚跺裂厅内地上石板显示不凡腿功,没料想,洪金霞迎上一招扫膛腿便将其击倒制服。


第三座祠堂就是这座启佑堂,启佑堂古时规模与太古堂、世德堂一样恢宏华丽,如今状况却是令人唏嘘,剩下一间破败凌乱的后进,三祠本是一脉同生,唯独启佑堂冷月无边,不知何时才能恢复其本来面貌。



世德堂与太古堂的石雕构思巧妙,布局讲究,雕工精致,题材丰富,整体美观又庄重。





陪导洪韶光老师等人在世德堂给我们展示了中村始祖度公的祖容像与洪氏班排字辈。我注意到班排字辈是中村已过世乡贤洪正果手书,洪正果老人生前热心中村社会公益事业,在村里享有较高声誉。陪导之一洪健富正是洪正果老人儿子,如今负责管理村里的农家书屋,并协助洪韶光老师一起为村里的文化公益事业奔走。



中村乡贤文化代有传承,洪韶光老师联合村内一些热心人士与文艺爱好者,发起成立了中山文艺俱乐部,不定期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如京剧演唱会、书画笔会、腰鼓锣鼓培训等,每年春节期间还定期举办大型的送春联、乡村春晚及闹元宵等活动。我们去世德堂时,村里的京剧兴趣班正在练习,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子引起我们关注,洪韶光、洪健富向我们介绍,老鼓师叫潘楷伙,今年已是85岁高龄,是京剧兴趣班里的鼓师,平时就由他与洪健富负责京剧兴趣班的日常工作。据说潘老少年时曾是原国家主席胡锦涛爷爷胡炳衡店里的伙计,还抱过小时候的胡锦涛主席。





中村是“狮灯之乡”,其传统习俗“舞狮灯”与邻村“叶村叠罗汉”、“三阳村打秋千”齐名,“中村舞狮灯”为保平安、驱邪气、逐瘟疫而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利用竹丝扎成狮子的骨架、外表糊以棉纸或纱布,或画或贴上剪纸图案表示狮身的毛色、纹络,狮灯队伍里还有很多扮成神话与传说中的为民除害的神仙或英雄形象,如五猖、孙悟空、关羽、观音、闻仲(九天应元)等,一起走街串巷驱妖逐怪,边走边舞,气氛热闹非凡,每年从正月十三的夜晚开始出灯,至十五元宵最为隆重,延续到正月十八夜晚最后一次出灯“收腥”结束。图为“舞狮灯”非遗传承人洪德邻。





中村文风昌盛,有很多村民都会琴棋书画,1993年出生的村民黄春峰,自幼酷爱画画,在村里开了个装裱店以裱养画,其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各类书画赛事中获奖,并有作品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中华网收藏。







这种传统的弹棉花手艺很难看见了,在中村被我们遇上了,这一对夫妇正忙着为一户村民做喜被。







在中村马路边看见一个久违的打铁铺,打铁匠金祖永是从永康迁移到中村的,七代祖传打铁手艺,看样子生意很红火。







中村的街道有些狭窄逼仄,主街道被改成了水泥路面,一些支巷还能看见原来青石板幽深古朴的旧模样。







行走中村,可以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古代与近代建筑,街上有幢古民居很有特色,其门脸与窗户设计的很是特别,让我们驻足好久。


正是秋收季节,古戏台广场成为村民们的晒坦了。





中村还保存有一些古树,这棵古樟虽然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雨,其树干沧桑虬然,但仍生机昂然,主干的上段开始分叉,似一对苍劲的手臂直冲云天,这正是千年古村中村的真实写照,古而不老,象征着中村村民不屈的奋斗精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古村落】千年中村乡贤文化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