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你的手 发表于 2017-5-30 11:28:16

人民大会堂里的徽州砖雕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5 10:49 编辑




徽州砖石雕刻源于砚雕工艺,而用于建筑装饰,则兴于明清。徽州在历史上是一个经济繁荣之地,明中叶至清乾嘉,徽商称雄于中国商界。一些大盐商,富比王侯。有的依靠经济实力进入仕途,亦官亦商。这些巨贾名宦,在挥霍享受之余,为家族思想与乡土观念所支配,在徽州原籍"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仅歙县一邑,就有祠堂300多处,石坊100多座。它们既是光宗耀祖的标志,也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如歙县北岸吴氏宗祠的天井石壁上嵌有一幅大理石长卷浮雕——百鹿图,画面上,奇松苍苍,怪石峥嵘,烟云浮动,山泉淙淙,100只大小野鹿,有的憩身怪石,有的奔逐松林,或低头觅食,或翘首观云,情趣横生;歙县蜀源村有处民居砖雕,融西湖全景于门楼,不但楼台亭榭非常逼真,其湖水亦波光荡漾,富有动感;再如歙县城内的许国牌坊上的石雕,狮、龙、凤、鹿、麒麟以及花卉等图案,无不精巧瑰丽,栩栩如生,实为国内所罕见。







徽州砖石雕刻艺术,影响遍及全国。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山东曲阜孔庙火后重建的大成殿,其浑厚潇洒的石雕装饰,均系"勒调徽州工匠刻制"。那浅深有致的1296条盘龙,驾云腾雾,绕柱起舞;据说皇帝去祭拜孔子时,庙主事先还得用红绫包裹,生怕圣上会因此处雕刻超过皇宫而怪罪下来。






尤其值得骄傲的是,徽州的砖石雕刻艺术还迈进了庄严的人民大会
堂。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破土动工,省委从各地抽调大批有经验的艺人赴合肥,承担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砖雕任务。当时有一幅砖雕图案《喜送公粮》,不知什么原因,图案的作者忽略了《喜送公粮》的"送"字,将大鼓置于地上。歙县雕工胡灶苟从生活出发,认为设计图案不妥,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经过研究讨论,重新设计为一人背着鼓行进在送粮队伍的前面,整幅图案生动活泼,缜密俊逸。1961年,他被派往北京负责砖雕安装。那时,各省厅会议室都有一套反映地方特色的烟具,安徽厅的烟具也应有安徽的特色,当时的省委负责人将这任务交给胡灶苟。经过精心的设计和雕刻,他很快完成了一套"梅、兰、竹、菊"四君子砖雕烟具,别致典雅。尤受赞誉的是安徽厅里的佛子岭水库大型壁雕,构图匠心独运,刀法婉丽,融自然山水与现代建筑于一体。事后,安徽厅砖雕装饰被评为全国第二名,胡灶苟等安徽艺人,还受到了朱总司令的接见。





近些年来,徽州砖石雕刻已有了新的传人。徽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在祖国各地承建和修复了许多引人瞩目的徽派建筑,如黄山的慈光阁,南京朝天宫、净觉寺牌坊等。德国园林部门还邀请他们去设计建造中国徽州园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民大会堂里的徽州砖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