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旧友 发表于 2017-5-29 08:27:33

倪畅予和徽州民国教育



在这个微信时代,在万能的朋友圈和微信群里,你随时随地就可以看到各种自己喜欢的东西。
近日,在微信群里看到一张民国三十六年(1947)歙县女子师范学校的毕业证书。因该校的校长是倪畅予,引起我的极大兴趣。
毕业证书内容
倪畅予其人在我小时候家父曾多次提及,是吾倪氏贞一堂出现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代才女。其事迹虽家谱不载,但通过族人间的口口相传,现在依然耳熟能详。现将证书照录如下:
毕业证书
学生汪绮文系安徽省歙县人,现年二五岁,在本校简易师范部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依师范学校法第十四条之规定,给予毕业证书,此证。
安徽省立歙县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倪畅予(钤盖“倪畅予”白文印和“安徽省立歙县女子师范学校之印记”朱文印)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钤盖“安徽省教育厅”朱文大印)
证书左下方贴汪绮文正面照片一张,照片上有“安徽省立歙县女子师范学校教导处”长方形蓝色戳记。该证书长40.3厘米,宽31.5厘米。四周蓝印扇纹边框,正上方套印有“孙中山”像和国旗,可惜的是,国旗被人剪了两个洞。
徽州新教育兴起发展
徽州自古就是崇文重教之地,“虽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在千年的科举时代,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诏令各地兴办学堂。据《安徽省教育志》记载:光绪三十年(1904),安徽省有小学堂38所,其中徽州有两等小学堂4所,分别是歙县官立两等小学堂、婺源官立城西两等小学堂、绩溪公立尚志两等小学堂、绩溪私立思诚两等小学堂。徽州最早创办的新式学堂是1900年由牧师唐进贤创办于歙县城内北街的崇一学堂,这是一座外国教会办的学校。
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废除科举制以后,徽州的新学教育也是办的风生水起,一大批怀着教育兴国兴乡的有识之士,如许承尧、胡晋接、方新等兴学办教。光绪三十一年(1905)歙人许承尧创办了徽州官立新安中学。许承尧(1874—1946),字际唐,安徽歙县唐模村人,是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恩科的进士,甲辰科是千年科举考试的最后一科,许承尧也被称为末代翰林。许承尧回乡后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以歙县古紫阳书院为堂址创办了新安中学堂,并附设师范科、师范传习所,许自任监督。次年又办紫阳师范学堂,兼任监督,此两所学堂,开徽州现代中等教育之始。《歙县志》记载:紫阳师范学堂“已毕业而治小学者,成绩斐然。”两所学校的创办,揭开了徽州新教育的发展序幕。
绩溪人胡晋接是清代“礼学三胡”(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之后裔。1902年他开始筹办创办绩溪私立思诚两等小学堂。1904年正式开学上课,此为徽州创办最早的学堂之一,开徽州现代小学教育之先河。
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徽省大部地区被日寇占领,中学大多停办。徽州地处山区,日寇不敢贸然侵犯,成了抗战时期东南的小后方。当时党政军机关一下迁来了好几百个,在外徽商纷纷返里,沦陷区学校不少迁到徽州办学,普通中学因而大为发展。倪畅予在抗战期间返回徽州,开始筹办当时皖南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省立歙县女子师范学校)。
倪畅予其人其事
倪畅予原名倪润芳,祁门渚口村人,生于光绪三十年(1904)。出生于仕宦之家,伯父倪望重,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历任浙江黄岩、分水、诸暨、淳安、临海知县,光绪八年(1882)浙江乡试同考官,四品衔,授中宪大夫、资政大夫。是晚清祁门渚口倪氏最重要的人物,光绪三十二年(1906)修《祁门倪氏家谱》,建“一府六县”宅邸,藏万卷书。其父倪望隆,字仲崇,号砚山,别号研珊,又号庆苏,晚号倦叟,廪贡生,候选训导。光绪二十年(1894)乡试不第,光绪二十四年(1898)报捐白银六百两,捐不分双单月选用知县。后以知县分发江西,加同知衔,晋四品衔赏带花翎,历任江西龙南、吉水等县知县。民国后任安徽高等审判庭推事长,安徽第一届省议员,任含山县知事,大总统奖给五等金质奖章。望隆生七子:倪启麟、倪启凤、倪启鸿、倪启鸾、倪启鹗、倪启鹍、倪启鹤。启麟毕业于江南高等学堂,北京大学文科修业;启凤江西方言预备学堂修业、陆军学堂第三期毕业;启鸿安徽政法专门学校毕业;启鸾安徽警察传习所毕业。倪畅予在这样的家庭长大,自幼读书受到良好的教育。民国九年(1920)年赴安庆就读于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这所安徽历史上著名的女子师范学校培养了众多的女中豪杰,诸如苏雪林等。民国十四年(1925)倪畅予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当时上海大学是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合办,校长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教师中有共产党人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林伯渠等,李大钊、章太炎等也经常来校讲演。倪畅予在学习期间,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倾向革命。倪畅予奉父母之命在上海与祁门人谢仁寿结婚,但谢仁寿是富家公子,不思上进。民国十四年(1925)5月,倪畅予随同济大学爱国学生南下,逃离了封建家庭,来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工作,并结识在此工作的邓颖超。邓颖超得知倪畅予刚到广州暂无固定住处时,就邀请她暂时住在自己家里。
民国十六年(1927)2月,倪畅予转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社会股做妇女工作,随军抵达南昌、武汉。4月中旬随部抵达上海。是时蒋介石已背叛革命,总政治部刚到上海就被抄封,留在部内的20余名人员全被抓到龙华监狱拘留,倪畅予也在其中。旬日之后,由于一部分侥幸未遭逮捕的同志秘密援救,得到释放。倪畅予来到武汉,同年6月在武汉与祁门人章建新结婚。章建新,祁门南乡平里人,民国九年(1920)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俄语班学习,翌年赴苏联就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曾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一年(1922)回国在芜湖创办平民工读学校和私立民生中学。后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广州留守处上尉股长、南京军官学校上校教官、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委员。解放后被判刑。
民国十七年(1928)下半年起倪畅予在安庆国民党领导妇联工作。民国二十年(1931),她只身携子女返回到徽州,在省立第四女子中学当教师,从此把精力全部投入教育事业。抗日战争爆发,倪畅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抗日救国远动。民国二十七年(1938)南京、芜湖相继沦陷,危及徽州,学校疏散,倪畅予辗转流离,经江西、湖南,入四川,先后在四川省夹江中学、眉山中学和成都县女子中学任教,担任过语文、历史教员和教务主任。民国三十二年(1943)回到徽州后,倪畅予着手筹办省立歙县女子师范学校,她到处奔波求援。有一次,她往返数百里,穿越敌占区,前往设在皖西金寨的省教育厅筹措办学经费。民国三十三年(1944)皖南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在歙县成立,倪畅予自任校长。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参加社会妇女工作,先后任皖南和安徽省妇女联合会主任、省临时参议员,筹办屯溪战时妇女工厂,为前线抗日将士缝制军衣、军鞋,募集慰问品。民国三十六年(1947)调任省立宁国师范学校校长。1949年解放前夕因患胃癌病逝于南京。
民国二十二年(1933),安徽省实行新的中学教育改革方案。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独立设置。原后期师范并入中学的高级师范科,恢复单独设校,由省设立;原前期师范学校及教师资格养成所,改成简易师范学校,由县设立。民国二十四年(1935),省教育厅制定办法,在全省推广陶行知的“艺友制”,陶行知先生说:“艺者艺术之谓,亦可作手艺解。友为朋友,凡以朋友之道教人艺术或手艺者,谓之艺友制教育”。推行“教学做合一”,以师傅带徒弟,加速培养短小师资。简易师范学校培养简易小学、初级小学教员,学制一年。
倪畅予创办的安徽省立歙县女子师范学校即是按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艺友制”方针办学。歙县的汪绮文在简易师范部修业一年,准予毕业。就具有了简易小学和初级小学的教员资格。通过这种快速简易的培训,为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培养最基层的教师,进而影响更多的民众,实现教育兴国。这是倪畅予年仅四十六岁的生命中最为华彩的乐章。虽然过去家谱因女性不入谱而没有记载她的事迹,但今天的《祁门县志》上有专门的倪畅予人物介绍。
一个对国家民族做出贡献的人,历史终究是不会遗忘的,倪畅予终将青史留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倪畅予和徽州民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