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疯颠颠我最爱 发表于 2017-5-29 00:25:01

萌坑:徽州墙头壁画古村

今年国庆期间,我携女儿去了一趟歙县南乡霞坑镇洪琴村下的一个自然小村——萌坑。
说起去萌坑,颇有些意外。本是打算去深渡那边看看的,当车子行驶在宽阔的徽杭公路上,越过瞻淇、大阜、北岸等地时,我想起年初替人家结婚摄像时,无意中看到霞坑一带路边有一块宣传萌坑的标牌,加之在空间浏览过同事去萌坑游玩拍下的美照,于是我临时改变了主意,撇下去深渡的岔道,径直朝萌坑奔来。意外中有几分必然,又或者说,我更多的是冲着“萌”字去的。
沿着弯弯曲曲的机耕路前行,不一会儿就看见一密密麻麻的村庄,察看人家门上的标牌,方知是洪琴村。有过一点波折,后来我终于找对了路,听村民介绍此去萌坑还有十余里的山路,虽浇筑了水泥,却早已凹凸不平了。可身至此,又岂有退缩之理呢?我一如既往地朝前驶去。峰回路转,一弯又一弯,让我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诗句。女儿一再催问“到了没”,我只得回答“快了快了”。也不知拐过几道山梁,突然三棵苍天古松宛如三位雄壮的哨兵闯入我眼帘,紧挨着便是一些高低错落的房屋簇拥在四面环山的盆地中,我知道这就是我要探访的目的地,于是对身后的女儿兴奋地喊道:萌坑到了!徽州村落大多如此,但藏在这么深的山谷里,也极为罕见。
我们在村口下了车,一抬头瞧见路旁两幢响当当的老宅,一座为凌氏宗祠,一座叫关帝庙。要说多气派也谈不上,门是紧锁的,纳闷的是那个“凌”字为何多一点。时值正午,肚子感到有些饿了,我们在一位老妇的带领下,沿着修缮一新的石板道入村,最后在一家开农家乐的老宅内落脚。吃饭期间,我望着屋内雕镂精美的窗格,向主家了解这座老宅的历史。他说从清道光算起,少则也有二百多年了。饭毕起身,他没有向我推荐散布墙头随处可见的壁画,说那没什么好看的,倒是建议我去爬爬村后的古道,沿此上去,路边有烈士纪念碑、山顶有观音庙,下山便是绩溪地界了。
告别村民,我们一大一小,一前一后,踏着不算光滑的青石板延伸的道路前行。四野空旷,青葱的菊棵尚未绽放娇艳的花瓣,没有看到一块块黄澄澄的稻浪,其他的作物也已过了旺盛期,呈现一片秋后萧疏的景象,倒是路旁散落在草丛的一些小花红果颇惹人的眼。不一会儿,我果真发现了矗立在路边的烈士纪念碑。
回到村庄,我看见对面一幢老房上的壁画极其醒目,名曰“五子登科”。那五子中榜后的欢呼劲儿,叫人深受感染。我细细地观察起散布在墙头的壁画来,大多为风景画,也有少量的人物图,皆为色彩明暗的水墨画。想来随着岁月的侵蚀,原先的都已模糊剥落,现在见到的恐怕多为后人补上去的吧。我从相关的资料上获悉,据说是当地一位叫吴叶生的后生将竖在家乡老屋的墙头画小心翼翼地“摘”下来,平铺在一本《徽州马头墙壁画》的集子里,一时引起众多业内人士的共鸣。于是他带领一大批画家朋友走出画室,走进萌坑,掀起一场“墙头作画,拯救村宝”的志愿者爱心行动。我不知道村民怎么看待他们,然此份情结,这番用心,实叫我敬佩。
我启动车子准备离开时,又有一拨新至的游客穿入了小巷。看来,即便是这么一个养在深闺的小村落,一旦被人所识,要想再清静下去,已然是不可能的事了。它期待着更多的人走近它,发掘它,宣扬它,在新时代旅游风尚的指引下,熠熠生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萌坑:徽州墙头壁画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