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眸漫天烟花 发表于 2017-5-25 12:04:38

不是所有的水口都叫古码头


位于绩溪县南端的临溪镇是古徽州的名镇之一,历史上曾是著名的水陆码头,交通便利,清代以前即已辟为商镇,是商品的集散转销口岸,商业繁荣,人文荟萃,虽历经天灾兵燹,但仍留有不少历史陈迹,古码头便是其中的一处。

古码头的繁荣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临溪镇地处大源水、登源水和扬之河的汇合处,扼绩、歙之咽喉,自古以来就是江南一带东连钱塘,南通赣北,北接芜宁的交通要道,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遂成了各地商品的转销口岸,吞吐着巨量物资。当时产于沪、浙、闽、广等地的浙盐、蔗糖、海产品、干鲜果品,以及布匹、煤油、香烟、肥皂、火柴等日用百货,产于江西的瓷器、纸张(主要是表芯纸)和爆竹等物品,由新安江经练江船运来临溪,其中经临溪中转运量最大的有浙盐七千引,糯米籼米三万石、表芯纸十万块,煤油三千听和白糖、桂圆、荔枝、红枣茶叶、香烟、蜡烛千百担等等,然后大部分由临溪批发售往绩溪县城、旌德、泾县、宁国、歙县、休宁、屯溪等地。可以说,临溪古码头、商埠发挥着沟通产地与市场、城市与乡村的纽带作用,其历史功绩是有口皆碑的。

太平天国后期,曾国藩驻营祁门,阻断了南京与江西、浙江的战略呼应,清军与太平军以拉锯式鏖战于宣城、宁国、绩溪、歙县、休宁一线,使得临溪商埠跌遭洗劫,满目疮痍,十室九空。临溪古码头的热闹景象便荡然无存。

清末,随着外国资本的侵入和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大量京、广洋货由沪、杭一带输入绩溪,临溪古码头又焕发出美丽的青春,每日吞吐一、二百吨货物,市面异常繁荣。当时往返于临、歙之间的30公担木帆船,每日多则百余艘,少则三四十艘,泊靠于扬之河畔,装货卸货,人流不息,吆喝声、号子声响彻河滩码头。来自旌德、宁国和本县各地的骡马或数十匹,或百多匹,在街上来回穿梭,铃铛声不绝于耳。还有咿咿呀呀的独轮车数十辆南来北去,一些肩挑贩夫挑着鲞干鳜鱼或其他特产,拉开悠长的吆喝声穿街而过,整个古码头、整个街市成天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交织成一幅商贾云集、车船辐辏、骡马成群、人声鼎沸的繁华画面,犹如一幅动态的清明上河图。

近代以来,现代化的公路建设使临溪的地理优势逐渐消失,1932年芜屯公路开通,1936年皖赣铁路开工,以及侵华日军的轰炸掠夺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横征暴敛,临溪商业聚变,临溪古码头的繁忙景象也急剧褪色。1949年4月30日临溪人民迎来了解放,社会安定,民生复苏,但原来形成繁荣商埠的客观条件已不复存在,古码头亦成为了一段历史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是所有的水口都叫古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