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大眼镜 发表于 2017-5-23 18:29:02

桐坑源的传说

 桐坑源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的东北方向。它东接海拔1357米的饭甑尖逶迤之脉,南迎海拔1357米的首母娘娘尖发源之水。桐坑源周围巅峰数座,山脊绵亘数十里。桐坑源源中有源,诸源之水汇集成桐源河,冲出山谷,经桐坑村口向西川流去。桐坑源的山体是火成花岗岩靠近沉积石灰岩的边缘山体,源内地质构造有明显的皱折现象,故山石更奇,别具一格。桐坑源内有一条徽杭古驿道,此古驿道早于江南第一关的徽杭古道。古驿道在桐坑源的栈岱头茶亭分为两条,一条经东向海拔1065米的竹岭凹口至荆州通往浙江;一条翻东南方向的山岭至逍遥通往浙江。桐坑源有奇石、隽水、美景,更有许许多多神奇的传说······。


一、仙人靠石

  赤脚大仙是众仙中最喜欢山水美景的仙人之一,他不但经常乘奉玉皇大帝旨意巡视凡界之机游览一些山水,他还经常乘天庭闲遐,邀约铁拐李等同样喜欢山水美景的仙友溜出天庭,尽享天下山水美景。一日,赤脚大仙奉玉帝指派巡视凡界。当来到桐坑源地界时,被这里奇特的山水美景所迷。遍览了桐坑源的山水美景之后,觉有倦意,遂靠在一块山石上小憩。稍顷,精力是恢复了,但他心里对桐坑源仍存留连之意。可如今是奉玉帝旨意巡视凡界,天命在身,不能在一地久留。也罢,就把桐坑源作为今后与仙友们常来游览和小住的首选之地吧!于是,起身继续履行他的巡视之责去了。大仙走了,这块因大仙小憩而沾满仙气的山石,就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模样。表面凹凸不平,恰是大仙的背部和后脑勺当模子印出来的一样,这就是人们所尊称的“仙人靠石”。行人到此,都要效仿大仙,背靠山石休息片刻,舒服极了。靠过以后,好象有一股仙气渗入体内,使人疲惫顿消,精神十足。行路的不觉累,挑担的顿感担子轻了许多,旅游的则游兴更浓。朋友,你若到桐坑源,可别忘了在仙人靠过的山石上靠一靠,好好享受一番喔!

二、仙人搭桥与仙人矗石

  绩溪县伏岭镇鸭子庄村背后的山上,有一巨石酷似石桥的桥墩,桥墩上还有向前伸出的石块,当地人称之为“仙人搭桥”。而在与之一湾之隔的桐坑源外路亭对面的山峰上,有三块大小不一,方方正正的巨石,一块顶着一块地矗立着,当地人称之为“仙人矗石”。两处景观行路里程有七八里,但它们的空间直线距离也不过一千多米。两处景观都有很多的传说,但有一种传说比较顺理成章且更能引人入胜。这就是:赤脚大仙想为当地民众架一座天桥,遇到意外而落下的半拉子工程。
  现在的伏岭镇管辖的区域以十三都为主,纵向跨十四都,还有部分属十五都。十三都与十四都之间原有两条古驿道相连。一条是十三都的西源古驿道。从高溪口外的三面亭始,沿着卓溪河经石门外、外湖村、陈村、际下、卓溪、里外三半坑等村,翻越灯塔岭,经西坑头村到达西川村。如今,这条古驿道除了外湖村至际下这一段以外,都修成了水泥路面的镇村公路。另一条是十三都的东源古驿道。也从高溪口外的三面亭始,沿着登源河经石门外、北村、水村、石九佳、新桥、罗坑或伏岭下、祝山、虹溪桥(在此,古驿道分成两条。一条往东,过江南第一关通往浙江。一条继续往北。)、安川、上下岭前等村,翻越绩溪岭凹至鸭子庄村,再从鸭子庄村背后翻越闻钟岭,到达西川村。这条古驿道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县乡公路所代替。两条古驿道在西川村汇合后再分成两路。一路往北,可通往宁国,也可以翻越峤岭通往浙江。一路往东,经桐坑村进入桐坑源,在栈岱岭茶亭分为两路,一路翻越竹岭进入荆州,顺荆州河而下就可以进入浙江;另一路翻越小源山岭至逍遥村通往浙江。历史上西川村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两条古道是比江南第一关徽杭古道还早的通杭古道。十三都东源的人要进入荆州,可以从上岭前抄近道进桐坑源。而十三都西源的人、还有十四都大石门那一片乃至一都的人要进入荆州,必须从里半坑翻越灯塔岭,经西坑头、西川、桐坑三个村才能进桐坑源。十里桐坑源山路崎岖,要登上海拔1065米的竹岭,必须爬升近600多米的高程。这段路程确令行人尤其是负重而行的人望而生畏。荆州是一个高山间的小盆地,耕地很少,人口密集,主要出产山核桃、茶叶、竹笋、青豆、黑猪等农副产品,这些产品都得挑运到山外来卖。而荆州人所需的大部分粮食和日用品都得从山外挑运进去。挑运的人有时一担挑进去还要顺带挑一点农副产品出来。十三都、十四都的人称往荆州挑运货物为“挑荆州担”。再强壮的后生听到要“挑荆州担”都感到噫嗒嗒,第二天要挑荆州担,头天就感到腿发软,可能是心理作用所致吧。但在那贫穷落后的年代,许多人为了赚钱维持家庭生计,又不得不“挑荆州担”。
  赤脚大仙和铁拐李都是由道教之人修炼成仙的。虽在道教中铁拐李的辈份比赤脚大仙高得多,但他们都同为神仙,都有同样的善心,同样喜欢巡游四方,同样喜欢山水美景。一日,天庭无事,他们就结伴而行,来到了桐坑源地界。看到驿道上驴马蹉跎,贩夫走卒行走得气喘嘘嘘、双腿抖颤,挑运货物的挑夫更是苦不堪言。除了山路崎岖,桐坑源内还有几处要涉水过河。两位大仙顿生怜悯之心,当即约定:今夜各自在通往荆州的驿道上建一座石桥。一来是比试法力,二来造福于天下苍生。比试的截止时间为头遍鸡鸣。天一擦黑,两位神仙就忙乎起来。赤脚大仙数次来过桐坑源,对这儿的民情十分了解。他见从西源方向往荆州去的人流十分繁忙,而从灯塔岭要往下走,到了西川村后又要朝竹岭往上走,道路曲折迴环,一上一下路程长,费时费力。他计划在鸭子庄村背后的山上建一桥头,在桐坑源外路亭对面的山峰上建一桥墩,在竹岭头上建一桥头,横跨鸭子庄、东干和桐坑源,架起一座天桥。让西源方向往荆州去的人,可以从灯塔岭上走横山路到鸭子庄村背后上天桥,直达竹岭头。东源方向往荆州去的人,可以从桐坑源外路亭对面山峰的桥墩处上天桥,直达竹岭头。赤脚大仙说干就干,首先建起了鸭子庄村背后的桥头,再去建桐坑源外路亭对面山峰上的桥墩,最后建竹岭上的桥头和铺桥面。铁拐李则选了在桐坑源中部一处行人要涉水过河的地方建一座石桥,工程不大,不到两个时辰就大功告成。正当他得意之时,发现赤脚大仙在做着一个宏伟工程,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我只建了一座小桥,如果赤脚晚辈的工程完成,我这长辈的脸面往何处放?凡界如何看我?仙界又如何看我?神仙也爱面子,虚荣心占据了上风,铁拐李决定想办法阻止赤脚大仙的工程完成。我们不是约定以头遍鸡鸣为比试的截止时间吗?对,只有请公鸡帮忙了。于是,铁拐李来到了桐坑村,上演了一出半夜鸡叫的丑剧。铁拐李学了几声鸡鸣,紧接着,全村的公鸡都跟着叫了起来。这真苦了赤脚大仙,他刚好在桐坑源外路亭对面山峰上,矗上桥墩的第三块石头,突然听到桐坑村的鸡鸣声。按照比试的规则,只好停止了施工。赤脚大仙想,距正常的鸡鸣时间还有两个多时辰,自己的工程应该是能够完成的。赤脚大仙根本没想到是铁拐李使的坏,以为公鸡提早打鸣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只好作罢。铁拐李心照不宣,但还是假惺惺地劝慰赤脚大仙:“这次比试不算,你的工程太大,我的工程太小。公鸡又提早打鸣,你的桥没有建成,可能是天意吧,与法力高下无关。”铁拐李又说:“这次出游的时间不短了,该回天庭复命听差了。”于是,赤脚大仙带着遗憾的心情,随铁拐李离开了桐坑源。
  仙人走了,何时再来不得而知。铁拐李所建的石桥,为行人往来提供了方便。赤脚大仙留下的半拉子工程,被人们称之为“仙人搭桥”和“仙人矗石”两处景观,可以让人们发挥无限的遐想,编织出更多美好的传说故事。天桥虽未建成,但这两处景观将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为游客们带来眼福、为鸭子庄人和桐坑村人带来实惠。


三、仙人屋和仙人床


  赤脚大仙喜欢天下的山水美景,但对桐坑源更是情有独钟,天庭一有闲遐,就来桐坑源游玩。一日觅得一石和一洞窟石屋。这石酷似一张巨大的床,且有石枕,可以当卧榻,可以在上面摆棋阵,还可以与神友们酌酒共欢。这石屋可以存放大仙们享用的玉乳琼浆、仙桃神果,可以暂存神仙们随身带来的宝物,还可以供大仙们闭关修行。这石床就是传说中的“仙人床”,这石屋就是传说中的“仙人屋”。赤脚大仙不仅自己偏爱桐坑源一隅,有时还邀约铁拐李等神友来桐坑源小住几日。
  赤脚大仙随身携带的宝物很多,有些是六界所独有的。有些宝物很多年也没用过,他嫌一些多年不用的宝物随身携带既不安全又累及自身,就把宝物存放在桐坑源的石屋中,并委托桐坑源的山神和土地在他离开时代为看管。存放的宝物中就有“金蓑衣”和“银踏耙”。山神和土地答应代大仙看管宝物后,恪尽职守。一日山神和土地在一起商量如何加强防范措施,看管好大仙的宝物。哪知,隔墙有耳,他们的谈话被山魈听了个一清二楚。山魈本是山中的鬼怪,它在山神和土地的管制下,不敢在桐坑源胡作非为,但它心里一直耿耿于怀,总想找机会报复他们。偷听到谈话后,它认为这是绝好的机会。若赤脚大仙的宝物有失,那山神和土地真是吃不了兜着走。山魈乘夜来到桐坑村,托梦给几位胆大敢为的年轻后生。梦中有一位白须老人对后生们说桐坑源有宝藏在石屋中,有诗为证:“圆门对石尖(这是藏宝石屋地形地貌。藏宝石屋西面路边有圆形的石卷洞,对着东面的石山尖。),谁人得着买个半边天。‘金蓑衣’、‘银踏耙’,谁人得着买个半天下。”一觉醒来,后生们对梦中老人所说的话都记得十分的清晰。天刚亮,他们就不约而同地来到了藏宝地寻宝,谁也不理睬谁,都自顾自地这里探探,那里捣捣,一阵捣鼓之后都一无所得。喘气歇息之时大家才说起昨晚的梦,竟然是那样的相同。大家虽然没找到宝,但都坚信石屋中有宝,只是无缘得宝而已。石屋藏宝的事一传十,十传百,不光桐坑村,附近村子的人都知道白须老人指点寻宝的事。而且越传越远,越传越玄乎。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被传说所迷惑、所鼓动,顺路到桐坑源探宝的有之,特地为宝而来的更多。有的人还数次前来,指望缘份一到就能如愿以偿。也不知是山神和土地得知藏宝之事泄露后将宝物转移别处,还是赤脚大仙不放心已取走宝物。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时至今日,别说赤脚大仙的宝物无人觅得,就连传说中的“仙人屋”和“仙人床”也依稀可辨了。

四、观音送子石


  赤脚大仙来桐坑源的次数多了,对附近村庄的民情也了解得细致入微。他发现,不知什么原因,当地一些已婚妇女婚后数年不育,或生育的子女不多,人丁不旺。严重影响家庭和睦和人口的繁衍。而人们往往病急乱投医、情急乱拜神。为了生育,什么土地山神、关公华佗、五猖灶神统统拜到,唯独没有拜掌管生儿育女的观世音菩萨。赤脚大仙急当地众生之所急,决定帮他们求一求观世音菩萨。赤脚大仙乘天庭暂无差遣,特地来到普陀山,拜访了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热情地接待了他。听完赤脚大仙的叙说和要求后,观音菩萨便告诉赤脚大仙:我掌管生儿育女,就不等于真的有求必应,听任凡界无节制地生育,人口的增长要与当地资源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也不等于想生男就生男、想生女就生女,男女要有合理的比例。桐坑地界的生育现状是有一点问题,这是我的责任,感谢你对生儿育女大事的关心。观音菩萨随手在莲花池边的地上捡起一块长方体的石头,用手指在长方形的平面中间划了一条线。然后,交给了赤脚大仙,并对他说:“我现在给你一块石头,你把它安放在桐坑源中,让想生育的已婚男女投石决定生育吧!此石可知众生们养儿育女的诚心,也会自动控制凡界的生育水平。投石的规则,我会亲自告知桐坑地界的众生。”
  赤脚大仙迅即赶往桐坑源,将观音菩萨赐予当地众生的仙石,放在桐坑源距桐坑村两华里,徽杭古驿道路下约60米的地方。石头一落地,就迅速地长成东西长约15米,南北宽约6米,高约10米的巨石。巨石中间观音菩萨用手划过的线也成了一条石缝。这条石缝经千百年日月精华的滋润,现在已经长满了石塌草。这巨石从徽杭古驿道上俯看,酷似一个球场,这一行石塌草恰如球场的中界线。入夜,观音菩萨托梦于桐坑地界婚后多年不育的夫妇们,将他们领到安放送子石处,告诉他们:“桐坑源有了送子石,你们可以来投石求子。每人限投三枚石子,石子投上巨石就可以生育。投到中线以东生男孩,投到中线以西生女孩。若一枚石子投到中线以东,又一枚石子投到中线以西,则生龙凤胎。两枚在东生双虎,两枚在西生双凤。已有两枚投中,可以不投,投了也不起作用。若三枚石子均未投中,则孩缘未到,明年再来吧!”次日,好多对婚后数年不育的夫妇,净身素食后,不约而同地来到桐坑源。看到真有梦中所见的送子石,欣喜若狂。摆上供品香烛祭拜后,每家选一位能手,按照观音菩萨教与的方法和规则投石求子,均各有所得。回家后就请最好的雕匠,按照梦中所见的观音菩萨形象雕成观音佛象,供奉在各家的神龛中,早晚膜拜。不知是投石求子有所得,消除了不育的恐惧心理;还是真的菩萨显灵。这些夫妇们的精神状态都越来越好。家庭也因对生育充满希望而温馨和睦。数月,这投石求子的妇女们先后怀上了孩子。又过数月,她们都相继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家家皆大欢喜。于是,桐坑源的这一神奇巨石就被人们称为“观音送子石”。桐坑源有观音送子石的事不胫而走,桐坑源顿时热闹起来。不但左近一些婚后多年不育的男女到桐坑源投石求子,很远的地方都有人摹名前来。一些刚结婚的的男女甚至准备结婚的男女也来抢抓求子的机遇。一时间,送子观音的形象在当地众生心中越来越高大,越来越清晰,供奉她的香火越来越旺。人们崇拜她、感激她。我看,她还真的要感谢赤脚大仙才是。
  千百年来,“观音送子石”成全了不知多少家庭延续香火的愿望。时至今日,“观音送子石”还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想生儿育女来桐坑源的游客们服务。“观音送子石”虽说距路不过60米之遥,且路高石低,投石时是居高临下,但要发发命中确非易事。一则路宽不过米余,路下是悬崖,身后是水渠,没有起步助力的余地。二则有心理压力,心慌手乱,影响能力的发挥。不过投石求子者也应放得开,心诚尽力就好。三枚有一枚命中就成,三发均未投中也不要气馁和失望,今年不行,还有明年、后年。这次投得近了点,生了女儿,也别不高兴,男女都一样,只要聪明能干、孝敬长辈、有益于社会就成。若真想下次生个男孩,就回家拜拜观音菩萨和多练练投石吧!


五、仙水碗


  一日,铁拐李又和赤脚大仙结伴来到桐坑源。他看到自己为桐坑源古驿道建造的石桥上人来人往,人们再不用涉水过河,甚感欣慰!当他看到赤脚大仙为桐坑源地界的众生向观音菩萨求赐了送子石后,路上排满了等候投石求子的信男信女,好生妒嫉。又为半夜学鸡叫,破坏赤脚大仙建天桥的事而深感惭愧,意欲将功补过。我又能为此界众生做些什么呢?这时,他看见许多行人下到山湾底的河边饮水。细细观察,他发现行路的人尤其是挑运货物的人,由于一路登高行走,出汗多、体力消耗大,到了观音送子石一带时都口渴难忍,必需要补充水分。但驿道居高在上,行人必须要下到数十米远的河边饮水。挑运货物的人还要找一个平坦的地方搁好担子,再去饮水。既花费时间又消耗体力。若在驿道的路边也有水可饮,那该多好。我何不帮帮他们?说办就办,铁拐李遂用自己独有的宝物——铁拐杖,在驿道路边的石壁上一戳,就形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仙水碗”,由于铁拐杖威力无比,水碗的上方震开了一条石缝,缝中涓涓不断地流出仙水,仙水流入碗中,碗满而溢出,溢出之水流入桐源河,尔后汇入大江大河,任千百万人饮用。“仙水碗”离地三尺三,路人不需弯腰,不需用手掬,只要伸头张嘴,就可喝到清澈甘甜的仙水。挑担的人不需卸担,只要转脖伸头也就可以喝到水。喝了“仙水碗”中的水,不但解渴,喝后还顿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挑担的人不觉累,行路的人身轻如燕。望路过的行人和游客不要放过痛饮“仙水”的好机会。


六、狮嘴啸天


  文殊菩萨听赤脚大仙和铁拐李等仙友说,桐坑源的山水美景十分奇特。又听观音菩萨说,她在桐坑源设有一块“送子石”,以普渡人间婚后渴望生育的夫妇和家庭。心里痒痒的,特想来桐坑源饱览山水美景和一睹“投石求子”的盛况。一日,难得闲遐,文殊菩萨就坐上自己心爱的坐骑——青毛狮,来到了桐坑源地界。看到桐坑源有如一座森林公园,亦是一座石雕盆景陈列馆。水之清纯,树之奇异,山石之险峻真是无与伦比。还有众仙友们为桐坑源留下的功德。赤脚大仙的“仙人靠石”。来桐坑源的人都想靠一靠,以沾仙气。赤脚大仙和铁拐李常来小住的“仙人屋”和“仙人床”。石屋中的藏宝虽未被人们找到,但有宝藏成为人们对“仙人屋”的一种念想。还有铁拐李建造的“石桥”和铁拐凿出的“仙水碗”。石桥为过往行人提供了方便,不用在此涉水过河了。“仙水碗”为过往行人解渴解乏,行人再不用因口渴难忍,费时费力跑许多路到谷底饮水。当然,还有赤脚大仙的,人们称之为“仙人搭桥”和“仙人矗石”的未建成天桥的桥头和桥墩。桥虽未建成,但还是为人们留下了两处景观。最抢眼的还数观音菩萨的“送子石”。你看,前来投石求子的人排成了队,多少年来,这“观音送子石”成全了多少人家生儿育女的愿望。文殊菩萨一边观赏山水美景,一边想着能为桐坑源做点什么,直到游览结束也没想出来。还是回去想好了再来吧!文殊菩萨呼唤自己的座骑,准备回五台山。而这时的青毛狮被桐坑源的山水美景迷恋得神魂颠倒,任其主人呼唤,就是不愿回去。菩萨训斥它,它则跑到“仙人矗石”背后的山尖上蹲坐着,竖起脖子,对天咆啸,意思是我宁死也不回去。文殊菩萨想:这畜牲对桐坑源有这般的热爱,宁可放弃几百年的功力,不愿随我回去继续修成正果,实在难得。可见它对桐坑源有缘,我何不成全它!为桐坑源留下一尊守护神,也了却我为桐坑源作点贡献的心愿吧!于是,文殊菩萨口中念动咒语,用手一指青毛狮子,青毛狮立刻就在原地化作一头石狮。文殊菩萨对着石狮说:好生守护着桐坑源吧!然后,就地升起一朵祥云走了。就这样,文殊菩萨把自己心爱的座骑送给了桐坑源。
  千百年来,这头石狮尽心尽责地守护着桐坑源。它的嘴一直向天张着,不知是在感谢主人成全了它的愿望,还是用威武的姿势吓退妄想来桐坑源作乱的妖魔鬼怪。

七、人形石


  桐坑源“仙人床”之上的小河中有一块石头,酷似人形,但只有人头和躯干,极象一个人低头跪在那儿,似在哭泣,似在忏悔。人们称之为“人形石”。说起“人形石”,还有一段悲惨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桐坑源栈岱头之上的山湾里,住着一户人家。男主人姓方,单名生,妻子姓叶,他们是外地来此种山而居住下来的。夫妻俩以种苞萝(即玉米)、粟米加养猪为生,农闲时采中药材换些钱作为家用,生活也还过得去。令夫妻俩揪心的是,婚后多年,膝下无儿女。他们每年都去“观音送子石”投石求子,都未如愿。遍访左近的中医,吃了不少汤药也不见妻子的肚子有动静。久之,夫妻俩对生育失去了信心,任其自然吧!虽无信心,但每年还是照例要到“观音送子石”去投石求子。不知是精神得到放松,还是汤药的后劲来了,或是观音菩萨可怜他们,妻子竟在四十岁将到来时怀了孕。方生把妻子当花养在花瓶里,外场事不让她做,家务事方生也抢着干,好吃的东西非得让给妻子吃。十月临盆,妻子顺产下一个男婴,方生夫妇欣喜若狂,方家有后了。按农村旧俗,孩子珍贵必多灾难,必须取一个贱名以压灾避难。方生就把儿子取名苟儿(苟与狗同音,狗儿好养)。方苟儿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和希望,但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压力和困难。夫妻俩对儿子疼爱有加,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桐坑源山深林密,毒蛇猛兽经常出没于家前屋后。初时,妻子只能寸步不离地守着孩子,自然不能上山劳作,一家人生活来源全靠方生一人担当。等孩子稍大一些,叶氏就背着孩子出门帮干一些轻微的农活。日子过得很苦,但方生夫妇虽苦犹甜,苟儿也在溺爱中长大。一晃,苟儿已经长到了十五岁。方生夫妇想,当地的许多小孩十三四岁就到外地学徒谋生了,苟儿都已经十五岁了,总不能让他象我们一样种苞萝虚度一生吧!夫妇俩找到了叶氏家一位在杭州经商的亲戚,千托万托,终于让他把苟儿带到了杭州的一家茶叶店当学徒。刚到杭州的头两年,苟儿人地生疏,还算规矩,时时记着父母的叮嘱。待三年满师聘用留店后,被父母娇惯而养成的自私自利和好吃懒做的习性就逐渐地暴露出来,与同事搞不好关系,老板交待的事敷衍塞责。更有甚者,跟当地一批流氓地痞勾结,吃里扒外,坑蒙拐骗。老板一怒之下将其辞退,并托人捎信给方生。消息传来,方生夫妇气恨交加,万念倶灰,双双寻了短见。深山僻壤,无人知晓,过了很长时间,才被几个上山砍柴的人发现。此时,方生夫妇的尸体已被野兽吞食得只剩下两具白骨,其景真令人惨不忍睹。方生、叶氏两人的本家和桐坑村的村民将方生夫妇入土安葬。方苟儿离店初时,身上还有一点银钱,狐朋狗友还伙着他玩,银钱花光后就无人理睬他了。身无分文,没有真本事,且名声很臭,在杭州已无立足之地,只得沿途乞讨回家。到家后,看到房子倒了,听乡亲们说父母因他不争气,感到绝望而自寻了短见。苟儿不但不反省自己,还责怪父母。虽然人跪在父母的坟前,心里还在骂父母不应该生他,还在怪观音菩萨不应该送他到这样的贫苦家庭来投胎。观音菩萨闻讯赶来,深悔不该怜悯方生夫妇,“送子”反而害死了他们。为了惩罚这个不忠不孝、做尽了坏事的可耻之人,观音菩萨把他点化成没有双手的跪地石人。为了教育更多的天下人,菩萨还特地把石人安放在桐坑源徽杭古驿道的路下,“仙人床”之上的河中。任洪水冲刷方苟儿污浊的身心;让千万过路行人诅咒方苟儿腌脏的灵魂;让更多的天下人警醒,而向善为人。多少年来,这酷似人形的石头起到了让世人在方苟儿故事的传叙中深受教育的作用。


八、神牛脚印


  道教的教祖李耳,又名李聃,人们称之“老子”。当年“老子”骑着青牛在涵谷关升天成仙后,被玉皇大帝委派在“兜率宫”守炉炼制仙丹,封号为“太上老君”。自从守炉炼丹后,一直再没有空闲时间关顾凡间,更没有时间游览人间的山水美景。一日,在天庭议事之余,听同在天庭为仙的道教后辈铁拐李和赤脚仙说起在桐坑源游玩之乐。还有观音菩萨在桐坑源设“送子石”;文殊菩萨心爱的座骑青狮羡桐坑源美景,宁可放弃数百年修成的功力而化石留守的故事后,一直心仪着桐坑源。
  当一批仙丹炼成,下一批尚未人炉开炼的空隙,太上老君决定游览桐坑源。这日,一团紫气从东方飘然而至桐坑源,太上老君骑着青牛降落在金铜岩上。青牛陪着老君从金铜岩游至小源,从小源游至大源,尔后从大源沿河直下,桐坑源的山水美景尽览无余。太上老君感叹:桐坑源的确是一座山水奇石的陈列馆,又是人间少见的森林公园,身入源内如在画中。青牛还陪着老君观看了成群结对的信男信女们在“观音送子石”边投石求子的壮观场面;参观了赤脚仙常来小住的石屋;还在赤脚仙与仙友们憩息和对弈饮酒的石床上坐了一会;看到了对面徽杭古驿道上挑夫和行人在铁拐李用铁拐凿成的“仙水碗”中痛饮甘泉。接着,来到文殊菩萨留在桐坑源驻守的青毛石狮旁,抚摩着石狮的头顶以示慰问。至此,太上老君感到桐坑源确实使人留连忘返。难怪青毛狮宁愿放弃即将修成的正果而留在桐坑源。这时,老君发现自己的坐骑青牛似受青毛狮的感染,跑到了山下河中的水边凝思着,任凭主人呼唤,就是不理不睬。老君想:桐坑源有青毛狮驻守已足够,不能再把我的青牛也留在这里。随手引青牛回天庭,青牛却使出毕生功力定住身体,但最终不敌主人,被收入主人胯下。青牛很不情愿地驮着主人在一团紫气的裹挟下,往天庭“兜率宫”而去。太上老君走了,青牛也无奈地随太上老君而去。但青牛与太上老君较劲而留下的神牛脚印则深深地留在了桐坑源“狮嘴啸天”(即青毛狮化石)山下的河中。


九、观音娘娘洞


  桐坑源的东北方向有一座山岩,因岩石中含金和铜等金属而被叫作金铜岩。金铜岩脚有一个石洞,直径约四米,深三十多米。此石洞就是人们所称的“观音娘娘洞”。说起此洞,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话说很多年以前,距桐坑村二华里的窑灶上自然村,有一胡性的姑娘,是家中的独生女,长得漂亮又聪明能干,已到该出阁的年龄,媒人踏破了门槛,但姑娘因父母常年有病,需要她支撑这个家,始终不同意出嫁,非得要招入赘女婿方可答应成婚,所以婚事一直搁在这儿。左近邻村的乡亲们既赞赏姑娘的孝心,又为姑娘感到惋惜。为了让父母少干重体力活,姑娘除了承担田地里的大部分农活,还要砍柴、打猪草。还经常进桐坑源,春天拔野竹笋、采蕨菜;秋季采中药材。这年立夏后小满前的一天,胡姑娘独自一人前往桐坑源金铜岩下每年都要来的野麦黄笋竹山上,拔正出兴的麦黄笋。当姑娘一股劲地爬到金铜岩下的石洞前,看到满山高一层、矮一层,密密麻麻的麦黄笋,兴奋极了。高兴之际,一脚踏空,跌了一跤,扭伤脚踝骨。她想站起来,试了几次都站不起来。姑娘又恨又急,恨自己心太急,恨自己的脚不争气,现在连站都站不起来,还怎么拔笋。拔不了笋还是小事,这么远的山路,脚不能走,怎么回家。回不了家,父母急煞。何况这深山老林很少有人到此,还经常有猛兽出没,一个姑娘家怎么敢在这儿耽搁太久。姑娘越想越怕,不禁哭泣起来。泪眼朦胧中看见山洞中走出一个白发老婆婆。老婆婆来到姑娘面前,问明事情的原委后,安慰姑娘说:“不用怕,你是一个好姑娘,我会帮你的。”姑娘将信将疑。过了片刻,老婆婆说:“你看”,姑娘顺着白发婆婆手指的山洞口望去,只见山洞口摆着一口很大的陶缸,一群猴子正川流不息地从山上各处拔来竹笋往缸里装。白发婆婆扶起姑娘向陶缸走去,到了缸边,告诉她:“缸里的笋子是送你的,你的脚不好走路,可以坐在缸里,我送你一程。但你坐入缸中以后不能睁眼,不许说话,直到有人叫你时才能睁眼说话。”姑娘点头答应。于是老婆婆扶姑娘坐入缸中,婆婆将姑娘的装笋袋和柴刀、绳子等用具一同放入缸中。姑娘谢过婆婆后闭上双眼。这时,姑娘只听到风生水起,哗啦啦的流水声,陶缸随着流水往下漂。约一刻钟功夫,姑娘听到有人叫她才睁开双眼。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她随着陶缸已经来到了曾经跟母亲来此烧过香的瑞云寺门前的河边,几个不曾见过的和尚把缸连同人和笋子一起抬上岸,姑娘赶忙自己从缸里爬了出来。和尚们将缸里的笋子和柴刀等装入姑娘的笋袋中,把陶缸翻过来倒扣在瑞云寺门前的平坦上。然后对姑娘说:“观音菩萨派我们将你送到这儿,离你家不远了,你自己回家吧!”话毕,和尚们不见了。原来,观音菩萨对自己设在桐坑源的“送子石”放心不下,经常要来察看灵验的效果,调试“送子石”的功力,顺便领略桐坑源的山水美景。每逢来桐坑源,都要在金铜岩的石洞中憩息,这次刚好遇上孝心姑娘受伤,就出手相救。拔笋的猴子是菩萨招来的,护送姑娘的和尚是观音菩萨的随行弟子变化的。站着发呆的姑娘以为自己在做梦,但摸了摸装满麦黄笋的袋子,再摸摸倒扣的陶缸,这一切都是真的。虽说这里离家仅一里多路,但自己的脚能走吗?姑娘赶忙摸了摸自己扭伤的脚踝,不疼。姑娘试着走了几步,一丝疼痛感都没有,扭伤的脚踝已恢复如初。这时,姑娘才深信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在帮助自己。姑娘背起笋袋子,快步如飞地回家,一回到了家里就将金铜岩的遭遇告知了父母。全家人焚香跪地,朝着金铜岩方向磕头不已,感谢观音菩萨的大恩大德。胡姑娘虽家境困难,但全家人省吃俭用,花钱请胡家村的名雕匠雕了一尊精致的观音菩萨佛象,在家里设神龛供奉着。久之,胡姑娘父母的病不知不觉地全好了。在好心人的撮合下,邻村一位父母早亡的孤苦男青年来胡姑娘家当了上门女婿。一家人和睦团结,勤劳节俭,家庭状况逐渐好转。不几年,胡姑娘生下了一双健康聪慧的儿女,一家人对观音菩萨真是感恩戴德。
  金铜岩石洞观音菩萨显灵以及胡姑娘一家在菩萨的拯救下,摆脱了苦难,过上幸福生活的事传开了。附近村庄因“观音送子石”的灵验和这次的显灵,迅速兴起了一股观音菩萨崇拜热。信男信女们大家捐资将金铜岩的石洞整理一番,在洞中砌起了神台,请来了一尊观音菩萨佛象,供大家朝拜和行愿。瑞云寺门前的陶缸也成为人们崇拜观音菩萨的信物,到瑞云寺烧香、游玩的人都要在缸前敬香或抚摩大缸。说来也真灵,诚心的人们愿望都能实现,久而久之,金铜岩石洞和瑞云寺的香火都日渐旺盛。金铜岩石洞因供奉着观音菩萨,也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称为“观音娘娘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桐坑源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