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友JingUo 发表于 2017-5-12 23:29:13

徽杭古道上的传说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我们皖南古称徽州,地理位置上北靠黄山,南依天目山,人均耕地面积少,生存资源比较匮乏,自宋朝以来,当地人就不断向外寻求发展。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徽杭古道就是其中之一,古时候也被称为徽商与浙商奔走的“丝绸之路”。这条悠悠古道位于皖浙两省交界的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北侧,是古时徽商进入浙江地界的要道,比绕道昱岭关要近100公里的路程。徽杭古道古道自皖南绩溪县伏岭镇江南村起,经江南第一关、遥遥岭、马头岭、雪堂岭到达浙西临安市马啸乡止,全长四十多华里。沿途山势险峻,怪石嵯峨,高峰巨岩,南北夹峙,中有逍遥河水婉蜒其间。

徽杭古道,在杭徽公路通车前,是徽州人、特别是绩溪人通往沪、杭的捷径,在徽杭古道上,每隔5里就设一个茶亭,供过往路人休息。过去,与绩溪相毗邻的浙江昌化人,用自己纺织的棉织品沿古道到绩溪换回粮食与棉花,古道成为两地人的经济生命线。时至今日,徽杭古道还是当地老百姓的一条重要交通渠道。
徽杭古道上有许多美丽传奇的故事,而其中一个传说尤其让人感慨万千,传说清朝道光年间,皖南浙西的大山里,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挑着一副百余斤重的货担,沿着崎岖的山路蹒跚而行。他要翻过这座山头,把货物送到杭州,才能卖个好价钱;这担货物卖掉了,就会有第二担、第三担……更多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了出来,少年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仅皖南浙西,甚至上海、京城也有了分号,他成了全国第一大商人,他的名字叫胡雪岩。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绩溪湖里村人,如今在绩溪县城建有《胡雪岩纪念馆》,详细介绍了他飞黄腾达,曾富可敌国到穷困潦倒,郁郁而终的传奇一生。

徽杭古道沿途可见峡谷山中的溪水、瀑布。既有险峻的山体,又有柔软的小草原,途中还有“鲤鱼跳龙门”,“挡风岩”、“蘑菇石”等原始、自然、古朴景观;偶尔可见如同世外桃源的山中人家,这里炊烟缭绕,山水如画,体现出平静自然,美妙和谐的山乡生活。千百年来,古道上谋生、求学、为官、经商的行人南来北往,生生不息,古道历尽沧桑;今日古道新风荡漾,成为江南户外旅行的经典路线。“徽杭古道”被徒步旅游爱好者评为现今“中国十大徒步古道”、“华东第一徒步线路”。

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江南第一关,“江南第一关”是因太平天国是待王李世贤1861年率军于此,赞为天险而得名。太平天国时期的英王陈玉成就是从这里攻入杭州的。“江南第一关”当地人又称之为“逍瑶岩”,在伏岭镇东部,海拔424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关脚下有岩口亭,依山傍水,景致清幽,亭门上书“径通江浙”四个魏书大字。出亭拾级而上,只见高峰巨岩南北夹峙,怪石嶙峋,峭壁峻立;北岩的石壁之中,用人工凿开横档,嵌入长约2米的花岗石板,筑成栈道。石栈宛若天梯,直插白云深处。天梯顶端,一孔云天,即为江南第一关隘口。从关脚到顶,有石阶1400级,其关之险要于此可见。关口垒石为门,楣石东刻“徽杭锁钥”,西刻“江南第一关”。人立关口,耳际风吻,远山如球,举目回望,怪石森森,向下眺视,逍遥河咆哮其中,水声如雷,慑人心魄。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年代,共产党游击队曾在这里与国民党的正规军打过几次仗。游击队依据有利地势,既能相机消灭国民党军的小股部队,又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顺利撤退,为大部队打败国民党军队,提供有力支援.

徽杭古道上逍遥岩峻险无比,当地祖祖辈辈一代代人用心血和汗水铸成的诸多奇迹,让人们叹为观止,千百年来古道上一个个民间传说,又寄托着无数的美好愿望。当地盛传,明代的抗倭名将、兵部尚书胡宗宪(胡梅林)家居绩溪县龙川村,在杭州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时,来回经过这里都要绕道几十华里,他每次都要带上自已心爱的小狗,而到这里,小狗就自行分开,到了岩石的尽头,小狗就早已在那里等待。这样来回多次,胡宗宪就猜想狗崽子一定是走了近路,于是他就差人备了一只大布袋,装满石灰,袋底刺个小洞,到了这里就把布袋捆绑在小狗的尾巴上,结果小狗就用石灰划出了一条捷径。胡宗宪回杭州后就着手筹款,雇石匠开始在逍遥岩上开凿通道。凿道期间,由于款项很紧,这里离杭州又很远,工匠们的生活极为困难,常常吃不饱。一天,上天仙人体察民情,到了此地,正好看到工匠们早出晚归,非常艰苦,就问工匠们有什么困难。工匠们说:“主要是吃不饱饭。”于是仙人说:“这好办,你们明天早上到岩石的最里面的石谷间,在你们所开路之上一丈的地方有一个漏米的洞口,以后每天的早上去取米,足够你们这班人每天吃饱了。”工匠们听了,都将信将疑,醒悟过来,想问个究竟时,已不见了仙人的身影。第二天早上,负责做饭的工匠就试着去察看,果然发现有一堆白花花的大米,他高兴地拿来做成了白米饭,从此工匠们不再挨饿了,做工也更精神有力,很快凿开了逍遥岩的石道。将近完工时,有工匠提出,漏出的大米仅够我们这班人每天吃的,工程要完工了,我们是否把漏米的洞口凿大一些,让它多漏些,能让每人带些回家与家人共享?这样岂不更好啊!结果,当工匠们凿开大洞口后,却流出了水,再也不流大米了。至今,这个洞口还在不断地流出清泉,这泉水清爽宜人,过往行人喝上几口,顿觉甜美无比。后来有徽商出款在此塑造了仙人石像,并建了一座亭,供行人瞻仰纪念,“漏米洞”的传说也从此流传开来。

后又有续传说,这米是从杭州西湖区的一个军备粮仓底下流过来的,到工程完工时,这个粮仓的大米也已流尽,官府发现后就把粮仓扩为西湖的一部分,所以这个洞也就从此流出了西湖的水。江南第一关的通道后来经过历代绩溪旅外商人筹款多次改造,而今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国家文物保护遗产,是旅游观光的好景致。

现在,古道上的许多遗迹仍然见证着当时这条道路上的繁忙景象。立于江南第一关的如来柱,是出门之人的驱魔辟邪之物。离关口不远的“二程庙”是为山下两位程姓商人在此罹难而筑的。两人避难在山崖下,狂风大作,巨崖崩裂,葬身于此。蓝天凹的“徽商洞”是供往来行人歇脚、传递书信的场所……可以说,徽杭古道是千百年来古徽商经济繁盛和徽商艰辛经营的历史见证!“不慌不忙,三日到余杭”这在一代代徽商口中相传的经营历程中,见证的不仅仅是当年徽商闯天下的酸甜苦辣,更是传播着源远流长的徽州文化……

徽杭古道上的传说和历程,不仅激励着徽商重振雄风,也让不少学者文人励志壮行。冠有36个博士学位的当代文豪绩溪人胡适在他的日记中记载:他14岁那年跟随二哥去上海求学,从绩溪上庄老家出发,经过江南第一关,到余杭一共走了七天,然后再乘船到杭州。此后,他又重走过数次徽杭古道到杭州。

驴友们心中向往之地:蓝天凹!蓝天凹是徽杭古道上的至高点,海拔达到1050米;也是整个路途中风景最美的地方。绕过山壁,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宽广开阔的高山草甸呈现眼前。由于两边山坡环绕,所以南天凹呈“凹”型,这样的地方容易聚风,大风吹过草甸,泛起层层“波浪”,这里“鲤鱼跳龙门”巨峰耸立云间,周围群山皆拜倒于脚下,更远处的连绵青山尽收眼底,视野开阔也使人不由胸荡层云,犹如王维感慨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境界,和杜甫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真实的写照。

蓝田凹是清凉峰主道的门槛儿,又是千百年来徽杭古道的必经之路,这里山高草野,是天目杜鹃花天然的主产地。每年春暖花开季节,红、黄、橙、蓝、紫、白数不清的山花满山遍野,竟相开放,堪称一绝。这里又是浙江、安徽两省的分水岭,往东是浙江钱塘江支流的发源地,往西是安徽绩溪龙川河支流的发源地,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炎炎夏季,这里便成为绝佳的避暑胜地。这里还有“上雪观音”圣地,是慕名远道而来的信男善女聚集地。多少年来又作慈善茶亭,接待来往行人,奉上茶水,从不收钱。解放战争期间,红四军军长方志敏带军北上抗日时在此安营扎寨,曾亲自在观音堂的外墙壁上书写了“保卫大江南”之宣传标语,一直保留至八十年代“观音堂”重修,县档案馆有照片保存,成为当地极为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从蓝田凹往南,翻过一座山便是庵基道姑圣地(当地人简称“庵基”),史传这里是历朝神妮道姑之福地,住在此处的妮姑与清凉峰“背妮岩”石洞府隐士侠客“云中飞”张洪、“过山龙”李云中等十余名好汉,遇有险情,能遥相对喊,声息互传,双方互保,确保双方安全。庵基道姑圣地是宝山奇景,这里山清水秀,翠竹环顾,气候宜人,是当今的休闲养息的好地方。
从庵基向西南五华里,同在古徽杭道上和同在大障河溪的蛇墓坑是千年古道中当年最为繁荣的板门店一条街。《白蛇传》中云:白蛇(素贞)与青蛇(小青)和法海和尚斗法失败,白蛇被法海和尚镇在杭州雷峰塔下,小青想与法海拼命,白素贞心知斗他不过,就拼命喊叫,要小青赶快逃走,寻找仙师学练神功,以图他日报仇雪恨。小青与姐洒泪而别,驾起白云飞往徽州群山之上,寻找高师福地。寻师途中,她想起被压在雷峰塔下的素贞姐,肝肠寸断,姐妹俩一起千年修练,从未离开须臾,情深似海,不知他日能否相聚?战胜福海并不难,难的是他手中的金钵佛宝太厉害,此仇何时能报?心下渺茫,这更使她思姐心切,心想还是先为白姐找个圣地,建个坟墓,好让姐能安息地下,并在人间留作纪念。于是,小青拨开云层寻找福地,当看到此处有一蛇形山脉,发源于清凉峰主脉,当时整座山脉发出万道霞光,金色冲天,小青即用神功指山为墓留在人间,“蛇墓坑”之名从此永世流传,而这里的板门店一条街也漫漫地消失了,只是留作神话传说流传人间。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拥有奇松、怪石、云海、瀑布“四绝”的黄山早已成为世界名山,为世人所推崇。而既集林海、花海、石海、云海等自然景观于一身,又极具神话传奇色彩、科研价值的黄山的姊妹峰——清凉峰,则是近些年才花容初露,日趋为游览者所青睐。这里自古名山胜景数不胜数,绿水青山、高山翠竹、参天古树、奇岩怪石、天府洞穴、珍禽异兽随处可见,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山的姊妹山——清凉峰,就座落在绩溪县城的东方,是绩溪登源龙川河的发源地。龙川山脉直上就是清凉峰的,峰顶海泼1787米。其主山脉东至浙江省临安市,南至歙县岩寺镇,西至绩溪县荆州乡的小九华,北至浙江省齐云山,四面山脉名胜无数。清凉峰又是杭州钱塘江的发源地,登临峰顶,东眺钱塘潮涌,西望黄山胜景,真是心旷神怡。向南望去是岩寺宝塔、东望是齐云山圣地、北望是小九华宝地,这里有着远古时代千古不变的神话传说,有“通天河”、“上龙池”、“十八龙潭”、
清凉峰山景秀丽。冬去春来,千里花香,百鸟争鸣,猴子成群结队在原始森林中跳跃,豺狼虎豹时有出没,四不象、野马、单顶鹤等珍稀动物种类繁多,有幸目睹,真叫人乐而忘返。漫山百药草香,比比皆是名贵药材,真是草本之源,取之不尽。这里的珍贵林木有瓜子黄杨、栏木、香木、樟木、八角枫、马尾松、布针松、天目杜鹃等,约有五百余种。清凉峰上流下的每条溪水都清如明镜,是无污染之源泉,真可谓徽州是江南的好地方,清凉峰是徽州的好山、好水、好地方。
清凉峰的上龙池、下龙池有着神话般的传说。自从唐朝开始直到解放前,每逢干旱季节,远近成千上万的农民来到龙池,祈求龙王降雨解荒。他们成群结队,肩挑水桶,川流不息到龙池内取上圣水,回去倒入干旱田地,盼望圣水显灵,引来龙王下雨解旱救灾,在那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农民有苦难言,只能求神拜佛,寄希望于神灵。

解放战争期间这里是共产党游击区,游击队依靠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凭借当地的有利地形,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解放后,党和政府把这里的许多村庄定为革命老区,投资和引导农民改造自然,战胜灾害,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经济作物,改变农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了提高。开改开放后,这里的经济又有快速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日趋改善,这里的农民不再求神拜佛,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许多人家的人均收入甚至超过了县城的工薪阶层。

传说清凉峰的十八龙潭是龙王所居的宝宫之府,其潭底直通杭州市的八角井,木匠祖师鲁班随师傅在杭州建造众多寺院、宝塔、庵堂、朝厅等大型建筑所用木材都出自于清凉峰,而且都从十八龙潭输入,从八角井取出,这条运输线全由鲁班一人管理、接用,直到有一天在建造一项重要工程将要结束时,鲁班说:“木材已够了。”其实还有最后一根木料已从清凉峰十八龙潭输入到了杭州市八角井井底而没出来,但经鲁班仙师的“金口”一开,井底运输通道立刻关闭。经过清点,结果少了一根,鲁班遂将一根大木材一分为二,分别制成一大一小两根梁柱,小梁放在不太重要的部位,把大的木材制成主梁放在厅堂正中,园满地完成了这个重要建筑,而且显得蔚为壮观,主次分明,围观民众无不目瞪口呆。鲁班从此名扬四海,人们称颂他神通广大,尊为木匠宗师,流传至今。

十八龙潭是浙江临安开发的景点,走到这里,徽杭古道部分就基本走完,现在从这里(浙江临安马啸乡浙川村)可以乘班车经徽杭高速公路直接到杭州市。仅仅1个多小时就能到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杭古道上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