い凌雅う 发表于 2017-5-8 14:51:36

第10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绩溪


绩溪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古称良(梁)安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这里曾经孕育了徽墨的神奇、徽菜的荣耀和徽剧的精粹,创造了“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的徽商传奇!2007年3月18日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绩溪隶属徽州千年,决定了其与徽州文化有着深刻内在的源渊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徽文化是一种商人文化。而绩商是徽商中的一支劲旅。宋代绩商已颇具实力,以经营徽墨、茶叶、菜馆、国药、土杂山货等,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明清时最是鼎盛。绩溪经济总量不高,但从商人口比例则名列前茅。县内“出贾既多,土地不重”,行贾四方,甚至远涉东南亚欧美。至民国时,全县外出经商之人占总人口的25%,最高年份达到30%以上。在“田畴不逮婺源,贸迁不逮歙休”的偏僻贫弱小县,绩溪人凭着踏踏实实的作风小本经营,最终使江南商埠有了“无绩不成街”之说,足见绩溪徽商之影响力。


从地缘政治上讲,绩溪是徽文化的核心地带。从历史源渊上看,绩溪又是徽文化孕育发展的有机整体,徽文化中充满了闪熠的“绩溪元素”。走近绩溪,如入“百里花园”。村落阡巷古风习习,马头墙下岁月悠悠。恢宏的古祠傍,捏一把黑泥土,能溢出千年文化;垂垂的黑墙上,剥一层灰墙垢,能闻透百载史香;寂静的乡野里,踏一块青石板,能溅起亘古的历史记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历经数百年风雨的锤炼造化,曾滋养出一朵璀璨的徽文化奇葩。
绩溪古城的自然选址体现了先民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了“枕山、环水、面屏”的重要风水元素。随处可见的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田园美景。龙川村就是镶嵌在徽州古村落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于村中的胡氏宗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木雕艺术殿堂”之美称。祠堂内极富盛名的隔扇门裙板木雕荷花图,寓意“和谐”、“和美”、“和顺”、“和鸣”,处处体现出以“和”为贵的徽文化思想,被誉为和谐之源。


绩溪古色古香,是一座诱人的徽州民俗博物馆。明清古遗甚多,胜迹原汁原味,成为研究中国封建后儒社会的宝库。现保存完整的古迹有三百余处。在“国宝”之称的龙川胡氏宗祠傍,矗立着“奕世尚书”石牌坊。它仿佛在告诉人们,这个龙川尚书胡氏大家族过去的荣耀。在周家祠堂里,陈列着精美绝伦的“三雕”杰作,一刀一锤,凝结着民间匠人的点滴心血。在我省最早的桂枝书院遗址傍,回荡着朱熹讲“经”论“理”之声,其精髓已沁入古朴民风。多少骚人墨客,留恋徽山绩水。杨万里、范成大良安(绩溪古称)有遗篇。王安石“晓渡藤溪霜落后,夜过岭月明中”,名句脍炙人口。文化巨子胡适带给故乡的“兰花草”,幽香扑鼻。现代乡人学者郭因《故乡绿色的忆和绿色的梦》,魂牵梦绕。绩溪民风淳朴,民谚俗语中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了独特的处世哲学。讲人情,遵循“七碗来八碗去”。言诚信,切忌“寄信割牛草”。谈节俭,“腌菜滚豆腐,日子长长路”。论经营,“抓一把撒一把”。学生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受朱子理学影响,婚丧嫁娶,尽孝守礼,不敢越雷池一步,充满了儒礼气息。如男女分席,嫡庶有别。分家析产,“长子不离灶,幼子不离窖”。调节邻里,多奉“让人不为损”。书房里的“四宝”,山墙上的戗角,永禁碑上的铭文,族谱上的祖训,无不浸润展示着深刻的理学内涵,厚寄着徽州人对生活的那份奢望。


绩溪在号称“东南邹鲁”的古新安,有着“邑小士多,绩溪为最”的美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汪华、胡宗宪、胡适、汪静之、章基嘉、汪子野等名人;绩溪人向来以“绩溪牛”和“徽骆驼”自勉,走出大山的徽商学徒与自己“前世不修,生在徽州”的多舛命运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催生了清代徽墨大师胡开文、红顶商人胡雪岩、茶商汪裕泰等一批影响深远的徽商巨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10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绩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