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梦祭心 发表于 2017-4-27 09:44:39

跟着我,走一遭徽商的致富路

明代《安徽地志》所说“徽人多商买,其势然也。”与同属于包邮区(讲句玩笑话,我来指代江浙沪,再加个皖)的其他鱼米水乡不同的是,徽地多是穷山区没多少地方能种地聊生,自然鱼米少之又少,反观茶叶、盐、竹、木、等山货倒是不少(盐也是官盐,朝廷管控)。这些不能直接食用的货物,要托出去换米钱,贩到周边发达的苏浙那肯定是不二之选。
徽商勤,才能创出富甲一方的商业团体。恰逢公司组织徽行古道游,我眼前突然一亮,这不是胡雪岩小时候肩挑背扛进浙经商的必经之路吗?兴趣陡然间增了许多,积极准备行头,和队伍一起上山斩棘劈道!
周末登上公司大巴,往安徽绩溪方向挺近,昏睡大半之后,同事在车上逗乐的笑话让我乐翻了天。诺,就是照片里拿话筒的那个小哥。

很快,大巴车进入了绩溪山区,朝窗外放眼望去,烟雨朦雾、白屋黑瓦、云影稻田下,这不就是吴老(吴冠中)笔下典型的江南神韵么?想藏得一副吴老的原作是没希望了,那就多按几下快门解解馋吧。


江南第一关,这地是今天徽杭古道的起点,说起由来要去读一读解说牌。得,路遇淘宝一大票的员工也来赶集,懒得挤过去看了,百度一下便是:
江南第一关得名于明代兵部尚书、抗倭名臣胡宗宪。传说明朝兵部尚书胡宗宪养了一条黑犬,这条狗是胡宗宪的信使,每天嘴里衔着胡宗宪写给友人的信,跑在皖浙之间。黑犬从不走人们走熟的道,而是每天来往于丛林之间。好奇的人跟在黑犬后面,发现它走的路是皖浙之间最近而且最易穿行的。于是胡宗宪就命人跟在黑犬后面,沿线勘修了一条便道,这便是徽杭古道。胡宗宪认为这在江浙这一带堪称最险要之处,堪称第一,所以取名江南第一关。

前有明尚书后有胡财神,我怀揣着一颗膜拜先人的心,迈进了关内。
未见其水,先得其声;未闻其山,先得其势。耳边水流湍急的哗哗声,身旁树木成片的晃动感,让我知道这条古道注定会依山傍水,凶险万分。前面有座桥,两旁的红灯笼倒是分外显眼,“徽杭古道”四字力透纸背,更让江南山水多了几分雅气。

走过桥不出半分钟的样子,便见两崖的山势高耸入天,逼人心扉,不得不叹,人的渺小和无助。


湍湍溪流就硬生生的夹在厚重的岩壁之间,嘶吼、低吟、叫骂、诉说,被岩石撕裂又汇合,打碎又抱团。而这条古道,硬生生的凿在了崖壁间,架在了溪水上,好一个“顽”字了得。

眼前一座吊桥摇摇晃晃,而且下方水声来的更大,一行人抓着边网,缓步而行。每每遇到这种情形我都开心的不得了,忽视桥头写的警示和人数上限,蹦蹦跳跳的飞上吊桥,吓得女生花容失色,尖叫出我的名字,让我悠着点。我悻悻的放慢脚步,优哉游哉的走了过去,过后一想自己还真是不体贴人。

头上山水飞,脚下树丛绕。其实真不为过,最窄半米的山路,大部分没有护栏和警示,一侧深邃的山谷,托行货物的徽商如果不小心,分分钟打回奈何桥。


更何况这山里的虫子多的要命,如果中途偷懒休个半日却招致蛇虫,想必是谁也不愿意遇到的。

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根根扎进峻岭险壁,却实在活得自在和精彩。惯看秋月春风,雨来雾去。就这百年间的人来人往,起起伏伏,见识的比谁都多。


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无论是女子的深情,还是汉子的刚毅,抑或是小动物的楚楚,自不言说,眼睛是最会传神的地方。路遇一匹驴子,两眼透出苦困之余又多了一份愚,百八十斤的东西压在身上看似没有半点怨言,量它也不敢和主子叫板偷懒。这驴子的性格怕是多半从老祖宗继承来的。

爬至山腰遇到屋旁山泉,呷一口透彻心扉。

半里路外的瀑布让人舒畅不已。

终于,历时4小时,到达山顶。一辆HONDA摩托车停在墙边,号牌有点斑驳,在它背后墙上写着“防火闭严,玩火必究”,让我想起了一句被当成笑话的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养娃不如养头猪”。

这里农家旅馆多的很,应该是后来山民开垦的第二产业。一处宾馆的白墙上涂满了鸦,各种资本纷纷留爪,也不失为一道风景,难怪山民要这么勤劳的开垦第二产业了。
咦,快看,众资本里面还有一个红军叔叔呢!


天色渐暗,火红的霞光却是最为动人。爱,很多时候只要一个眼神或一处风景足矣。

最爱篝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过千万别燎了万顷山林,撩撩妹纸就够了。007片头中,悠荡撩人的女音在火光里,随火光一明一暗的晃荡,闪动的火苗勾出了你内心最深处的秘密,和现在像极了。


说到如何度量勤奋?起的早晚程度是最有资格说话的。同事中有人提议夜行看日出,为证明自己不“懒”,自然是冲锋在前第一个报名。11点睡,3点起,对懒人而言最苦痛的莫过于此,睁眼翻身就折腾了20分钟,再花了20分钟穿戴好行头,与先头小部队集合,目标:蓝天凹。

一路漆黑,名符其实的漆一样黑,漆黑的大幕上面散落的繁星倒是分外显眼,想起大饼上面的散落芝麻,就属它最香甜可口了。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黑暗里最怕的不是看不清,反而是未知,水声吵杂,山涧虫鸣,点亮手机,顺着山路一路唱,整个队伍好像也就我有点余气。
终于,跋涉了一个多小时后,到了蓝天凹,天边有点微醺,红扑扑的,这是学习了内蒙古人早餐喝酒的习惯吧?

总觉得在山坳坳里看景拥挤了点,独自往边上的山上冲,接近50度的斜坡湿滑异常,连抓带爬总算找到一处高点可以静心赏景。过了10分钟,观景点站了一堆人,原来还有一条路可以上来,为此暗自嘲笑了自己半天。
太阳出来前的山野薄纱无疑最美,半遮半露飘薄纱,似羞还怯暗窥人。不知过了多久,太阳终于半推半就出来了,满山尽披黄晶甲。


不出2小时,太阳就挂上了枝头,大旗一挥,我们“徽商入杭”了!


丐帮弟子人手一棍,胆敢犯浑,打狗棒伺候。
下山道,一路荆棘,钻石门,翻岩壁,之前就有同事双腿抽筋,无奈被送下山去。顺着河边走,突然前面出现了一条车道,宽敞平坦。旁有反光镜,自拍么?必须的!
道选的好,有道达,越走越宽;队站的秒,有人推,越站越高。

做人是懒不得的,不然没有胡雪岩。选道是错不得的,不然就如胡雪岩。P民山路走的累,还是洗洗睡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着我,走一遭徽商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