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on 发表于 2017-2-23 10:54:53

杨丽萍一袭蓝裙宛如画中仙!关于《黄山映象》,听听她怎么说


由杨丽萍老师担任艺术总监、总制作的新媒体情景剧《黄山映象之天仙配》,已经在安徽黄山风景区的汤口镇黄山国际大舞台首演。




杨丽萍在黄山驻扎排练两个多月,杨老师利用休息间隙,在黄山脚下拍了一组人与山河完美结合的唯美照片,一袭蓝裙在黄山的青山绿木之间,宛如画中仙。▼





除了这拨美图,其实,杨老师在排练期间,也是时不时就亲自上台指导演员,侧目低头都是美得不要不要的。▼(摄影/李宜涧)










从《云南映象》到《藏谜》《云南的响声》《孔雀》,再到《十面埋伏》《黄山映象之天仙配》,杨丽萍的作品风格从原生态进行了大跨界。

从民族舞到黄梅戏、杂技、新媒体的融合,为什么做《黄山映象之天仙配》?来听听杨丽萍老师的解答。(以下图片摄影:李宜涧)



天仙配:严凤英版《天仙配》的“铁粉”



《黄山映象之天仙配》首映时,观众无数次鼓掌。此剧以经典黄梅戏《天仙配》故事为基础,用穿越手法演绎,将传统戏曲故事与现代舞台光影进行全新整合重构。

“《黄山映象》毕竟是一台表演艺术,必须用当地的元素来支撑起它的骨架,我们团队大量运用了黄梅戏的元素。”杨丽萍说。

杨丽萍老师是严凤英版《天仙配》的铁粉:“我从小就喜欢黄梅戏,严凤英版的《天仙配》是我童年中的记忆,看过很多遍,所有唱段都耳熟能详。”






徽州文化:泼墨写意,巧妙不生硬


《黄山映象之天仙配》融合了很多徽州文化特色,深度挖掘徽文化内涵,再现黄山风情。

“舞台的呈现我们要考虑到观众来到黄山要看什么感受什么?创作之前,我对徽州的文化做了熟悉和了解。怎么能把这种舞蹈元素和徽州文化的魅力结合好,真的是非常考验我。我已经尽力了,呈现出来的时候,我感觉还是比较巧妙的,不是生硬地把徽式建筑,或者是一些风景去做简单的融合。”

“我们基本上是采用了中国画的一个泼墨的感觉,中国特色的绘画形式本来就是一种写意,比如说黄山,一般人都是把所有的名胜古迹罗列展示进去,认为这就是代表黄山、代表徽文化,我感觉这样太生硬。我们用得比较巧妙。“



新媒体技术:表现形式前所未见

有观众看完《黄山映象》后说:“《黄山映象》真的很难定义它是一场什么演出,它带给我们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这种舞台表现形式也是前所未见的,因此我只能用新奇、唯美、精彩来总结它。”


这得益于“整台演出既有传统黄梅戏的魂韵,又加入了很多现代配乐和新媒体的舞台效果”。杨丽萍说:“虽然一年多的创作时间比较短,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创作团队,他们是杂技专家,又是新媒体视频的设计者。所以说是大家一起创作了这个作品。里面的视频有一些特殊的原创,该剧里面绝大部分的视频是由德国一家公司根据这台演出来创作的,它也是刚刚研发出来的,在市场上或者说表演界还没有见过,是一种崭新的阐释,就是整个舞台跟舞蹈跟杂技跟整个表演结合,这是一种非常创新的手段。”





穿越:如同梦境,梦里梦外,戏里戏外


《天仙配》的故事,各种版本纷繁多样。如何将这个传统的故事,表现得更有新意?《黄山映象之天仙配》大胆采用了“穿越”的方式——以一个摄制组的形式,带领观众在现实与梦境中穿越。




”要不就是像《云南映象》那样,特别淳朴、特别实在的原生态感觉,要不就是有一种梦境的感觉,《黄山映象之天仙配》其实就是用了穿越的一种手段,梦里梦外、戏里戏外,现场的观众会被带到中间来,不会让人感觉一般七仙女的表现就应该是那样的,我们是用一种新媒体的视频,用新的语言来架构它、去诠释它。”





融合:不全是舞蹈,还有轻喜剧、电影手段


《黄山映象之天仙配》里面也有不少情景剧,而这些情景剧,也别有一番心思。
"舞台中的情景剧,有一些特别的场景,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舞蹈形式,而是借用了很多表现手段,比如一些轻喜剧、电影手段的东西,算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丽萍一袭蓝裙宛如画中仙!关于《黄山映象》,听听她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