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若夏沫 发表于 2017-2-15 22:36:47

上帝视角看徽州

今夜,让我们坐上时光机换个方式看看徽州过去的时光。

中国上下五千年,在这期间徽州起起伏伏,我将其发展过程划分成了六个阶段,如图。

姓名:徽州(期间换过N个名字,参考昨日视频)
性别:不详,柔美与坚毅并存,太极阴阳图一样的存在
性格:文艺,秀美,中国风
家庭住址:中国南部,长江以南,皖南山区
年龄:与神州同岁
生平:
一孩童时期(盘古开天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徽州可不是一开始就生山里,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前,属于海滨之地。就是说那时候居民可以天天下海捕鱼捡贝壳?不要拦着我,我要回家挖化石了!

徽州原住民也是真的可爱,他们头插一根独簪,说着中原人听不懂的鸟语,史学家称他们为山越人。山越人特点是一穷二没文化三爱打架,三国时山越人仗着天高皇帝远不纳王租,公然与孙权的东吴政权对抗几十年。
有奇葩居民如此,徽州那时也是充满了野趣,要经济没经济,要文化没文化,要政治没政治,只能远远的遥望北方,那个流淌着金钱和文化气息的中原。

二漫长的青年时期(晋末至宋朝):此阶段是徽州积蓄力量的关键时期。在人生的这场马拉松,开始徽州落后中原地区太多。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无数的人才在此汇聚,统治着九州。可是历史证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北方人民一言不合就打仗,各路势力争夺统治权,和平的日子越来越少,为了过上安生日子,中原的世家大族举家南迁,大量流民也逃离北方。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分别是晋末永嘉之乱后,唐末黄巢起义后以及两宋之际的靖康之乱后。在三次移民潮中,我们的徽州抓住机遇张开了他宽广的胸怀,迎接来自中原的友人,以他优美的山水,安逸的生活状态,宽松的政治环境留住了来自北方的各路人才。
北来移民大多以宗族为单位在一处建立村庄,所以现在徽州很多村子的村民大多数都是一个姓氏,这些村民几百年前真的是一家,强烈建议徽州的朋友回家问问长辈家族历史,或者翻翻族谱,会发现祖先原来是在其他的省市,他们不断流动,在某一代迁移到此然后定居徽州,那种感觉真是奇妙。
北来的移民勤劳而又充满智慧,促进徽州农业的开发,带动了徽州手工业工商业的发展。如笔墨纸砚制作,酿酒技术。
这个阶段的徽州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三中年时期(明清时期):社会安定,生活安逸,新安又有大好山水,大家都说徽州好。我们的徽州同志心也是真大,来者不拒,一个劲接纳各地移民。作为一个人口不断的移民社会,到明清时期,徽州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吃饭都成了问题。为了养家糊口,徽州男人勇敢走出大山,徽州女人则留守家乡,守着地,侍奉公婆,抚养孩子。
徽州男人走出去后利用家乡丰富的物资,在饮食业,盐业,茶业,文具业,建材业,典当业都干的非常棒,徽商到随处可见,有一句话这么形容徽商的繁荣,叫“无徽不成镇”。
徽商老了以后带着钱回家,落叶归根,荣归故里。他们带着一生的积蓄回家只干一件事,花钱。置田产,修宗祠,建豪宅,办教育,修路,养戏班子等等。这帮老爷爷爱折腾,很讲究,有钱又任性,直接把家乡文化事业推到了巅峰。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大部分徽派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也是如此。

四老年阶段(中国近代):清朝末年,中国内忧外患,大环境如此,徽州也一样走上了下坡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我们的徽商举步维艰;太平军一路北上定都南京,与清军在徽州反复争夺土地,将近十年。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徽州人口锐减,经济萧条,处处焦土,遍地瓦砾。几千年来徽州一直很太平很少战乱,太平天国运动对徽州的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和冲击!

五入土阶段(中国现代):新中国建设以来我们的徽州再一次经历劫难,文革期间徽文化又被再次破坏。而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现代化城镇化的浪潮中,徽州又处于农村这个角色上。
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徽州人开始外出打工,不同于明清时期徽州男人外出经商,现在是男女全部出动,一般是夫妻二人都外出,进城建设城镇,孩子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这帮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有的夫妇将孩子带在身边,老人独自在家务农,我们称之为空巢老人。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很多徽州的家庭是破碎的,家庭成员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学习,为生存奋斗,家里的房子一年也许只能在过年时才等到所有人的团结。
接受农村义务教育长大的孩子的成长几乎没有任何人的指引,很野生,一般到了初二初三就不读了,外出学一门手艺,比如裁缝,木匠等。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额教育,很多家长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读书,家长在校外租房陪读。在农村的学校读书人越来越少,我们村的小学现在一个班级基本十人左右,新开学的时候孩子们会发现班里又有人转学去了更好的学校。

六新生阶段(中国当代):
信息化的今天,徽州部分村庄走在了前头,利用互联网和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发展电子商务以及旅游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帝视角看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