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 发表于 2021-1-5 09:36:45

伏岭古街

绩溪伏岭,东与浙江临安毗连,南与歙县相邻。四周群山环抱,村旁秀水淙淙,古代文人墨客曾写下“鄣山毓秀、纹水钟灵”的千古佳句。这里是一个以邵氏家族为主的文化大村落,而伏岭古街处处氤氲着徽山徽水徽味。探寻古村从认识“ ”字开始是偶然也是必然,在伏岭街遇到的第一个采访对象竟然是歙县井潭人。他叫方达焰,已过古稀,他正要去接孙子,听说我们是黄山日报记者采访老街的,顿时容颜和悦。方老告诉记者,伏岭的井潭人很多,他14岁从井潭到伏岭学手艺,后来就在伏岭安了家,成了新伏岭人。在伏岭,不得不说“犭回”字的来历。“犭”加一个“回”字,就是“犭回”字。据说这个字新华字典上查不到,《辞海》《辞源》也没有,电脑打不出来,而只要到了伏岭村,走进伏岭街,汲取了这里的文化滋养,才会认得这个怪字。说“犭回”字,就要追溯伏岭的历史。相传,宋代的邵氏第109世百二公,因慕其山水灵秀,自歙县井潭迁徙伏岭定居,但香火不旺、世代单传、人丁欠兴。于是族人请来风水先生为村运把脉。于是,画了一道符,并特意画了一只比神兽,并嘱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将这道符和神兽——“犭回”张贴于家中正厅,以香烛供奉数日,并在村北鄣山方向,建庙供佛,以镇邪恶。村中每年正月初四开始,全村皆舞“犭回”,一直要舞到正月十七,不但在本村舞,还到歙县南乡巡舞,气势宏大,热闹非凡。今人看来,“犭回”的出现是愚昧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但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无法对客观世界进行解释的情况下,求菩萨、拜鬼神也是那时一种朴素的精神信仰。伏岭舞“犭回”起源于南宋,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现已经成为当地群众春节期间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2010年,舞“犭回”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伏岭还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伏岭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