徦裝冇伱 发表于 2020-12-29 10:53:03

一个容易被错过的徽州古村落——屏山古村

屏山古村落,一个沉睡在宏村与西递之间的千年古镇。屏山村北有山如屏风耸立,故名“屏山”。古时屏山属古徽州黟县九都,村内有舒姓大族唐末迁居至此,又称“九都舒村”,至今已1100多年历史。屏山东有吉阳山、三姑峰,西有双凤山,北靠屏风山,南照石山,村中有吉阳溪流过,村居南北长、东西窄,“村形若船,破浪长航”。风水宝地。屏山古村自古有“八百烟灶,三千丁男,五里长街”之说。尤其是清中期,屏山有1000余人,12条街,60条巷,24眼井,400多幢民居。村中现存庆余堂、光裕堂、咸宜堂、御前侍卫祠堂、道光堂、三余堂、成道堂等七座明清祠堂。舒氏宗祠有一楹联曰:源溯庐江,舒国舒城寻旧派;秀钟徽岭,长龄长演尽同根。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75 年),为避战乱,庐江舒氏德舆、德与、德兴三兄弟携家难逃。途中舒德舆梦游“洞天福地”,白发仙翁指点: “舒氏南迁,逢长则止;家族兴旺,荫脱后裔”。因此,三兄弟便按梦中所说,“逢长则止”,大哥舒德与迁往歙县长龄桥(今黄山市徽州区),二哥舒德兴迁往黟县八都长演岭(今黟县西递镇);老三舒德舆则沿宁池古道(宁国府至池州府)经西递铺进入黟县盆地,过古城来到长宁里。明成化年间,村中九曲十八弯的吉阳溪上建八座小桥,称“长宁八古桥”。进入村中,有烟雨小桥立于要道,名“下桥亭”。侧面木板有彩绘,中间是“观世音显圣图”,左侧是“雷公电母土地公”,右侧是“天神降魔图”,保佑古村风调雨顺,八方平安。桥旁边是一幢“小绣楼”,沿河呈弧形而建。依窗凭眺,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一派惬意。镂空花窗,雕牡丹及蝙蝠,富贵吉祥。想必古时曾有一双明眸,透过花窗打量着过路的公子俊男,思量着美好姻缘。御前侍卫祠堂。建于清雍正年间,舒琏家祠。贴壁三柱三楼三重檐牌坊,八字照壁。雍正五年(1727年)屏山人御前侍卫舒琏因救驾有功,被赐七檐祠堂一座,规格相当于满族上三旗。牌坊顶层匾额双龙簇拥“恩荣”二字,意为御赐。中层红匾“御前侍卫”,题跋书:龙飞雍正未申年舒琏立。葫芦井。又称“阴阳两极井”,相传是吕洞宾大醉经过此处,遗落葫芦形成了“葫芦井”。村东面的吉阳山上的“真元道院”,有“五行八卦炉”,与“葫芦井”遥相呼应,阴阳平衡。在崇尚“朱子理学”的徽州,出现道教符号,也是儒教与道教融合的见证。具有皇家气象的“显济庙”。相传汉宣帝时,屏山舒珍官至侍郎,与胡氏生有三个女儿。一天,三位女儿吃下三枚野红桃,身感燥热,下河洗澡,变为三尾红鲤鱼。胡氏久不见女儿回家,出去寻找,三尾红鲤鱼见胡氏后跃出水面,化为三座山峰。人称“三姑峰”,胡氏思女心切,化为“困睡尖”立在三姑峰旁。三姑被奉为“三圣龙女真仙”,敕建“三姑庙”。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47年)宋高宗赵构御笔题“显济”。光裕堂是屏山村一座由建于明代的舒庆余堂(后)和建于清代的舒光裕堂(前)组成。它们以朱熹《家礼》为蓝本建造,一南一北,共有一个中轴线。这种布局方式在徽州地区是比较少见的。舒光裕堂,又名菩萨厅,因门楼上有300多个砖雕菩萨而得名。建于清乾隆中期,是舒氏家族的总祠堂。光裕堂门楼正面为四柱三间五分楼,两边八字墙上各有一个楼檐,合称七分楼,其门楼最大的特色是高浮雕、五彩色,这在徽州祠堂中是独一无二的。舒庆余堂是皖南保存规模最大的明代祠堂。舒余庆堂建于1600年前后(明万历年间),占地480平方米。大门正面是用水磨砖砌成的双柱三楼大型贴墙牌坊,高约10米。月梁砖雕细致精美,简朴大方。两层楼檐,层层挑起,承以斗拱。祠堂分下厅、中厅、后厅三进,主要构造全用银杏木构造。月梁硕大,梁头柱间挑木,均以斗拱承托,梁下替木,细镂精雕。脊瓜柱下的平盘斗为仰张莲瓣,脊瓜柱两侧叉手,深雕成卷手纹。梁架突出,形似彩带,颇具宋代结构式样。祠堂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屏山古村落,被遗忘在青山绿水之间。由于游客鲜至,整个村子显得十分安静。只有不时出现的美术生,在静静地描摹着心中的山水民居。屏山,已经成为各大美术院校的写生地。春风细雨,桃花水满;夏日纳凉,柳翠杨郁;秋夜赏月,水映桥动;冬季踏雪,桥似银弓。漫步在吉阳溪畔,自然景观与两岸粉墙黛瓦相互映衬,宛如流连于美妙绝伦的画廊之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容易被错过的徽州古村落——屏山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