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影幻樱 发表于 2020-12-24 14:20:34

古驿道上的千年仁里

“仁里”语出《论语·里仁》“里仁为美”。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后称风俗淳美的乡里为仁里。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叫仁里的地方不止一个,今天要说的仁里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区绩溪县瀛洲乡,村落建在县境最大的河流登源河偏西一侧,距离县城不过六里,曾经是徽杭古驿道上的重镇,方圆11.27平方公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仁里古村有东、西、南、北四个门楼。南门亦称“迎熏门”,出自《庄子》的“熏然慈仁”。门楼由于年代久远,有修葺的痕迹,显得比较新,但也不失古朴。
“长流”,“兰屏路”......仁里全村三街十八巷,目前仍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村中央是仁里首富的家族古建筑群,由八大户组成,其中房屋院落交错相连,置身其中,犹入迷宫,走着走着就会迷了路。
沿老街走不远,便到了光启堂。光启堂,寓意光前启后,曾经是仁里程氏的老祠堂,一度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2012年,光启堂按照原有结构、性质进行了重修,确保做到对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保护。现内设村史陈列馆,让村民和游客可以在祠堂里了解历史,传承古徽州文化,同时也可在宗祠内开展一些开蒙礼仪、成人礼仪等活动。修复后的宗祠,亦即村史博物馆依然保留着宗祠的格局,纵深分为三部分:前进、中进、后进。前进两侧墙壁上悬挂着介绍仁里村的基本情况、村庄布局、从村庄走出的历代名人以及村庄特色文化等等,将古村上下千余年的历史文化汇集于此。据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村南留有龟山遗址。从建村算起,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仁里村建于公元539年,是南朝梁大同5年工部尚书耿源进、助国镇天大将军(曾任杭州太守)致仕后与弟汝进游历新安山水卜居于此而兴建。后仁里程氏分两次迁入:唐代光化庚申年(898年),一世祖药公,(名药一,字东升,为程忠壮公二八世孙)被举荐为金乡县尹,因羡仁里一带秀丽山水,从歙县篁墩举家迁来定居;南宋咸淳年间程宏兄弟三人从歙县槐堂迁家仁里,故仁里也称程里。仁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山水秀美的风水宝地,“仁里古八景”曾名扬乡里,即——富阳春晓、石洞祥云、龙屏积翠、龟屿浮烟、鹤渚回澜、槐墩夕照、茅山夜月、大庙晚钟。现部分景观虽历经岁月磨砺世事沧桑已不复存在,但从其名字也可想见当年奇特山水的娟秀之气,就是如今也可以得见,只是我们去的时间有限,只浏览了古街,把自然风光留在了想象里和下次再去的借口里。从村史博物馆悬挂的这些宣传框里可以了解到不少当地的历史知识,加之查询网络、书籍上的相关介绍,真心可以称为一次古徽州文化之旅——(一)古祠堂文化古祠堂作为古徽州当地的大型建筑,是中华民族宗族文明的象征,也是徽州三绝(即民居、祠堂、牌坊)之一,是当时徽州经济、文化以及建筑艺术的具体体现,也是徽州历史的浓缩。仁里程姓在村里先后修建了很多祠堂,由于是先后来到仁里,故有上祠和下祠之分,自唐朝迁来的程姓祠堂为上祠堂,堂号称“叙伦堂”;自宋朝迁来的程姓祠堂为下祠堂,堂号称“世宗祠”。除这两座总宗祠外,还有众多的专祠和支祠老屋。关于徽州古祠堂已经提升到了学术研究的范畴,也有许多相关论著问世,我只知皮毛,在此不再赘述,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买本有关徽州古祠堂的书籍一读,详细了解。(二)书院文化仁里村历来崇文重教,讲究儒学,重礼仪,是古徽州传统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形成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文化氛围。早在元代,仁里就建有翠阳书院,明清两代以来,先后曾建有涵清书屋、平山文社、龙麓草堂、柳庄书舍、石泉书院、怀林书院、南岗书院、龙屏书院、龙山书屋、琴书园书院、思诚小学堂(现为思诚小学)和端本女学等多达十三所学堂,现在村中仍有石泉书院遗址,翠阳书院尚有遗诗一首:竹荫连古巷,文字见诸孙;壮观三槐业,清幽独乐园。(三)商道文化仁里从明代起,就有人把外出经商创业作为谋生的主要途径,是名符其实的徽商故里。仁里在明清时期,作为古徽杭驿道必经之地,又是水陆码头,舟楫密集、桅樯如林,曾是著名商埠,盛极一时。仁里老街曾经店铺林立,市井繁华,有典当铺、旅店、饭庄、轿行、骡马帮、药堂、山货、土特产商号数十家,是绩溪岭南方圆百里的商业中心,民间素有“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之称。当时,在仁里还建有“大码头”和“小码头”,专供徽商停泊船只之用。(四)水井文化仁里村落内水井众多,据记载有108口,其中设置在巷道、屋边的就有25口,有名的为东井、西井、嫁资井等,这些水井除了提供日常饮用和消防用水外,其承载的文化内涵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徽州人自小在外从商,因此自古就有“背井离乡”、“乡井”之说;又有“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的风俗。历史上仁里是徽杭古道上的重镇,南来北往商贾云集,号称千灶万丁,繁华异常。仁里人将村中程氏祖训改编成当代仁里人“修身三字经”,悬挂堂内,供村民及游客阅悉。中进利用一个十二平方米的大沙盘将整个村落布局呈现出来,观看整个沙盘,仁里村三面环山,美丽的登源河绕村而过,三街四门十八巷的古代村落布局一览无余,村庄内徽派建筑错落有致,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都标注其中。站在沙盘前,这座美丽的千年古村落尽收眼底。仁里村历来崇文重教,讲究儒学,重礼仪,是古徽州传统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明清时期书院较多。为此后进模仿古代书院设立了一间古代课堂,孔子像居中,将村庄名人轶事布置于课堂的周围。门,亦曰“晨曦门”。据记载,仁里历史上与县城一般,建有四门:东曰晨曦门,南曰迎熏门(就是我们进入古街的那道门)、西曰秩成门、北曰北极星辉。旧时白天四门开启,四通八达,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夜深人静四门紧闲。如同县城府地一样。村中十八巷、巷巷都有门。东南西北门外都建庙宇,内奉敬土地菩萨,各路地方神仙,一年四季香火不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驿道上的千年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