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暮雪 发表于 2020-11-2 10:32:10

徽州鱼鳞古街

渔梁坝位于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渔梁村,渔梁坝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有近1400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有江南第一都江堰的美誉。


景区入口处的重檐歇山顶的仰高亭,地面上是当地人晾晒的玉米粒,画面中的自行车,我就骑着这辆自行车进行了一次“虎头蛇尾”的新安江山水画廊骑行,后面再说。


渔梁老街入口处。北岸的渔梁街属国家历史文化名街,唐朝乾元二年(759)形成街市,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当时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也是府衙官员们出门的必经之道,被称为“徽商之源”。


渔梁古街依山傍水,整条街道用清一色卵石有序铺就,恰似鱼鳞,又因古街形似鲤鱼,故又称“渔鳞街”。


渔鳞街蜿蜒1公里左右,两边店铺林立。古祠堂、古民居、古寺庙随街可见,排列井然,被誉为江南第一水街。


从入口处走进去不远,就到了崇报祠,现在是渔梁坝博物馆。崇报祠又称坝祠,为缅怀和纪念历史上曾为修建渔梁坝的有功之臣及有识之士而修建,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占地面积344平方米,三进三开间二天井,属徽派建筑中典型的“天井式祠堂”。


渔梁老街里的百步石阶,始建于宋朝,徽州水埠中最高最宽的货运通道,距离大坝最近,泊船最多,最为繁华。从这里下去,有人就可以游玩渔梁坝了。


老街里,有很多这样铺着青石板的小巷子通往练江畔,拾级而下,便可下到渔梁坝。


在狭窄的古街上,巴慰祖故居比较醒目。故居坐北朝南,占地1188平方米,三进三出四个天井,前进是客厅,为清代建筑。中、后进是住宅、书房,为明代建筑,三合院式民宅。巴慰祖(公元1744——1793年),歙县渔梁人,字予籍,一字子安,著名篆刻家、书画家、收藏家,曾担任候补中书职协。著有《四香堂摹印》二卷,《百寿图印谱》一卷,现存“巴予籍”、“下里巴人”等印章以及金石、砚、墨等。


老街里有一座亭桥——狮子桥。狮子桥,始建于唐代,原名“施氏桥”,由最早居住渔梁的施姓家族所建,后取谐音“狮子桥”,以示吉祥如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鱼鳞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