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泯玉 发表于 2020-10-14 21:35:54

风雨古桥

近期,南方遭洪水侵袭,摧毁了多处古建筑,其中受损最严重的就是古桥。古桥梁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也是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穿越时间的长河,千百年来历经磨难,如今依然作为交通的重要载体,服务于百姓生活。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很多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此次遭受洪水灾害的南方地区,就古桥种类来说,受损最严重的主要为廊桥和石桥两种。廊桥是形制特殊的一种桥梁建筑,通体用木头搭建,极少使用钢钉,在古代桥梁技术水平上含金量最高,堪称古代桥梁史中的“活化石”。据专家考证:浙南、闽北等山区是我国现有木廊桥最集中、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这部分地区群峦叠嶂、溪流纵横,为了方便当地百姓的交通,勤劳智慧的先人就地取材,为子孙后代留存了诸多古桥,至今仍造福着当地百姓。对于生活在廊桥周边的百姓而言,桥不仅仅是跨越河流的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个与外界的交流中心,他们在廊桥上交流贸易、表演庆祝、祭祀祈福。千百年来,与之相伴而生的木偶戏与碇步舞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廊桥按照种类可分为木拱、石拱和平木三类,这其中木拱廊桥数量最多,建筑技术水准也最高,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我国西南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木便于取材,且价格低廉,劳动人民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木搭建廊桥。由于木桥受雨淋易发生霉烂,古人为了解决木头霉烂的难题,便在桥上建造廊屋,“桥上建廊屋”这种形制,既能保护木质桥梁免受水患侵蚀,同时又能起到给路人遮阴避雨的作用,可谓是实用而风雅,美观又善解人意。从造桥技术看,其“三折边”“五折边”“交叉木”的木撑拱构架建造技术在经年累月、一代代建造廊桥手艺人的传承中已日趋成熟,“木撑”结构科学地解决了受力问题,设计既考虑功能的完备,又兼顾外观造型之美感。后来,古人从木桥上得到启示,在石拱桥上也建起廊屋。木拱廊桥作为特有的古建筑类型,历史非常久远。桥梁专家们见到山谷溪涧上飞架的木拱廊桥,无不联想到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那座横跨汴水的虹桥,于是1986年出版、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中便举泰顺的薛宅桥和庆元的竹口桥等五桥为例,证明了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技术并未失传,这一发现使尘封了900多年的虹桥结构重见天日。提到廊桥,首先想到的是浙江省泰顺县的木拱廊桥,该县有“廊桥之乡”的美名,县内存明清廊桥30多座,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就有18座。2006年,国务院批准泰顺廊桥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然而在2016年秋季,百年一遇的“莫兰蒂”号台风来袭,凶猛的洪水冲毁了泰顺境内三座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古廊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雨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