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冰激淋 发表于 2017-2-5 22:39:54

号称"小金銮殿"的宗族祠堂-恢宏金紫祠


在徽州地区,民房古宅大多是婉约的、精巧的,极少见到一些恢宏巨制,这大约应了那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皖南水乡的细腻注定滋养出的是一种清秀雅致。然而,历史有时就是让人意想不到,在白墙黑瓦的皖南民居中,竟然有一座号称“小金銮殿”的宗族祠堂,面积之宏大、规制之齐备、风格之大气都为当地罕见。那就是恩褒四世的潜口金紫祠。


金紫祠,素有“中国民间第一祠”的美誉,坐落在淳朴的徽州区潜口镇。正所谓“万山潜于后,众山之出口”,潜口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是贸易集散中心。隐匿于闹市,金紫祠更有一份难得的从容风度。现存古祠基本保留了明万历时的扩建风貌,通面宽二三十米,进深长达两百多米,形制恢宏,气势不凡。

古朴宏大,构架俱佳;鳞次错落,清扬悠远,犹如行云流水一般,金紫祠整体上极富层次韵律,里面的雕刻也一改常见的清新柔美,都是极尽规整大气,让人叹为观止。


重重门栅,看尽了无数沧桑变化;深深庭院,走过了多少岁月铅华。在祠宇内的碑亭中,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堂记碑文,文化大儒许国就盛赞其“备矣美矣”。中轴线上建有宽阔平坦的甬道,两侧对称布局了牌坊、三源桥、棂门、戟门等古祠设施,共有七进,占地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真正是应有尽有,时代特征明显。

也许有些人平日里走在街上并不相识,可到了家族祭祀时节,人们齐聚金紫祠,向同一个祖宗发愿祈福,就会从骨子里油然生出一种亲切。同样的血脉,铸就了共同的志向和梦想,于是,在外强入侵、国难当头之际,淳朴的潜口百姓,打开祠堂大门,热情迎进新四军的整编队伍。

经历过宗族大祭、部队整编的汹涌洪流,金紫祠也像一个久战的英雄,露出了疲倦的面容。在恢宏的建制下,添了些许清冷;而大气的风范中,又多了几分落寞。冬雨的凄寒,一点一滴都打在祠堂的砖瓦深处。


“戟门斗拱出双翼,后寝铺首施双昂”,别具一格的金紫祠,是徽州古建筑的精品之作,更是一笔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修复金紫祠,不仅功在当代,民心所向,更利在千秋,造福后世。

早在2004年,金紫祠就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次全面修复的完成,既留住了宝贵的祠堂文化,更让金紫祠切切实实地走进了百姓生活。

不同于一般的徽州祠堂,金紫祠是恢宏的、大气的,可如果修复后,单纯用作参观节庆,未免有点大材小用的意味。那么,在这样一个古朴典雅的祠堂里,引入什么样的文化活动才能相得映彰呢?


时间流逝了,历史却不会掩埋,而拂去尘埃,再现辉煌,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更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努力与行动。


山的亘古,水的苍茫,岁月在不动声色地流淌。无论面对怎样的生活,金紫祠依旧无所畏惧,兴致激昂。也许正是曾经经历的那些风雨,才造就了如今磅礴万物的从容风范。古祠堂,新文化,敬畏历史,大胆融合,金紫祠的未来,势必又是一个恢宏璀璨的奇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号称"小金銮殿"的宗族祠堂-恢宏金紫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