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末春晓 发表于 2020-7-8 22:13:35

绩溪县历史指南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邻,西与旌德县、黄山市黄山区、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东西长59.5千米,南北宽42千米,总面积1126平方千米。总人口17.66万人(2013年末)。全县辖8个镇、3个乡:华阳镇、临溪镇、长安镇、上庄镇、扬溪镇、伏岭镇、金沙镇、瀛洲镇、板桥头乡、家朋乡、荆州乡。县政府驻华阳镇龙川大道28号。地处皖南山区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境内大鄣、大会、大獒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全县最高处;南端的江村环海拔125米,是全县最低处。徽岭山脉绵亘中部,分县境为岭南、岭北两部分。境内河流交错,沟谷纵横,2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136条,总长831千米。主河道登源河长55千米,扬之河、大源河各长40千米,三河流域面积582.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2.6%。此外,戈溪、黄石坑、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长15千米。北流之水属长江水系;南流、东流之水属钱塘江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492毫米。矿藏有金、银、铁等。林地面积大,产竹木。皖赣铁路、215省道、217省道纵贯县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徽墨、徽菜、徽剧发源地。清凉峰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有200余处,其中龙川胡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军攻城图壁画、奕州尚书坊、冯村进士坊、胡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霞间窑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坑口—湖村—石勘头、上庄—冯村系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唐大历元年(766年)析歙县地置绩溪县,治今华阳镇。据《元和郡县志》:“此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宋、元、明、清均属徽州。1949年属徽州专区(地区),1988年1月起属宣州地区、宣城市。?年,绩溪县辖21乡、2镇,1个居委会、186个村委会,1265个村民小组,934个自然村,1个片村,34个农居点。总人口179468人,其中农业人口150831人,平均每平方千米159人。少数民族15个,129人,余皆汉族。1996年,绩溪县面积1126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6个镇、11个乡:华阳镇、扬溪镇、上庄镇、长安镇、伏岭镇、临溪镇、大源乡、瀛洲乡、校头乡、金沙乡、胡家乡、荆州乡、浩寨乡、家朋乡、北村乡、板桥头乡、逍遥乡。县政府驻华阳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绩溪县常住总人口177091人,其中(7个镇、10个乡):华阳镇40441人,临溪镇10518人,长安镇9462人,上庄镇11718人,扬溪镇13995人,伏岭镇8386人,金沙镇8880人,大源乡4125人,瀛州乡9734人,浩寨乡13260人,板桥头乡7463人,校头乡6537人,北村乡7375人,逍遥乡1577人,家朋乡11396人,胡家乡5725人,荆州乡6499人。2003年?,绩溪县村级区域规模调整工作基本结束由180个撤并至75个。2004年末,绩溪县辖7个镇、4个乡:华阳镇、伏岭镇、长安镇、上庄镇、扬溪镇、临溪镇、金沙镇、板桥头乡、瀛洲乡、家朋乡、荆州乡。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绩溪县常住总人口156127人,其中,华阳镇53319人,临溪镇8875人,长安镇16216人,上庄镇11609人,扬溪镇10742人,伏岭镇13975人,金沙镇7060人,瀛洲乡7513人,板桥头乡10993人,家朋乡9453人,荆州乡6372人。2010年9月,瀛洲乡撤乡设镇。从地缘政治上讲,绩溪是徽文化的核心地带。从历史源渊上看,绩溪又是徽文化孕育发展的有机整体,徽文化中充满了闪熠的“绩溪元素”。走近绩溪,如入“百里花园”。村落阡巷古风习习,马头墙下岁月悠悠。恢宏的古祠傍,捏一把黑泥土,能溢出千年文化;垂垂的黑墙上,剥一层灰墙垢,能闻透百载史香;寂静的乡野里,踏一块青石板,能溅起亘古的历史记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历经数百年风雨的锤炼造化,曾滋养出一朵璀璨的徽文化奇葩。绩溪隶属徽州千年,决定了其与徽州文化有着深刻内在的源渊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徽文化是一种商人文化。而绩商是徽商中的一支劲旅。宋代绩商已颇具实力,以经营徽墨、茶叶、菜馆、国药、土杂山货等,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明清时最是鼎盛。绩溪经济总量不高,但从商人口比例则名列前茅。县内“出贾既多,土地不重”,行贾四方,甚至远涉东南亚欧美。至民国时,全县外出经商之人占总人口的25%,最高年份达到30%以上。在“田畴不逮婺源,贸迁不逮歙休”的偏僻贫弱小县,绩溪人凭着踏踏实实的作风小本经营,最终使江南商埠有了“无绩不成街”之说,足见绩溪徽商之影响力。绩溪古色古香,是一座诱人的徽州民俗博物馆。明清古遗甚多,胜迹原汁原味,成为研究中国封建后儒社会的宝库。现保存完整的古迹有三百余处。在“国宝”之称的龙川胡氏宗祠傍,矗立着“奕世尚书”石牌坊。它仿佛在告诉人们,这个龙川尚书胡氏大家族过去的荣耀。在周家祠堂里,陈列着精美绝伦的“三雕”杰作,一刀一锤,凝结着民间匠人的点滴心血。在我省最早的桂枝书院遗址傍,回荡着朱熹讲“经”论“理”之声,其精髓已沁入古朴民风。多少骚人墨客,留恋徽山绩水。杨万里、范成大良安(绩溪古称)有遗篇。王安石“晓渡藤溪霜落后,夜过岭月明中”,名句脍炙人口。文化巨子胡适带给故乡的“兰花草”,幽香扑鼻。现代乡人学者郭因《故乡绿色的忆和绿色的梦》,魂牵梦绕。绩溪民风淳朴,民谚俗语中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了独特的处世哲学。讲人情,遵循“七碗来八碗去”。言诚信,切忌“寄信割牛草”。谈节俭,“腌菜滚豆腐,日子长长路”。论经营,“抓一把撒一把”。学生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受朱子理学影响,婚丧嫁娶,尽孝守礼,不敢越雷池一步,充满了儒礼气息。如男女分席,嫡庶有别。分家析产,“长子不离灶,幼子不离窖”。调节邻里,多奉“让人不为损”。书房里的“四宝”,山墙上的戗角,永禁碑上的铭文,族谱上的祖训,无不浸润展示着深刻的理学内涵,厚寄着徽州人对生活的那份奢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绩溪县历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