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挽青丝 发表于 2020-6-2 15:42:39

外边溪“嫁女桥”传说

外边溪隔江相望的屯溪老大桥,它开启了一个时代的繁华胜景,也承载着太多沧桑的岁月记忆。在历经几百年风雨荡涤后的今天,仍然影响着两岸人们的生活。关于它的来历,有着一个“嫁女桥”的传说。
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屯溪有两个官宦世家,一家姓吴,一家姓程,吴家祖居屯溪隆阜,程家住在率口,两家相公同朝为官,交情深厚。后来两家夫人先后怀孕,双方指腹为婚。说也来巧,不久吴夫人生了一位公子,程夫人产下一位千金,两家喜气洋洋,洗三朝、庆满月、做周岁、大宴宾朋,自有一番热闹,无庸细表。 光阴荏苒,转瞬间十八寒暑过去了。两家老爷告老还乡。眼看儿女都已长大成人,便决定完婚。官府人家办喜事不比平民,两家都想炫耀高庭,讲排场,摆阔气,把喜事办得体面出众。吴府为公子婚事筹备自不待言,程家为显示豪华气派,陪嫁特别多,人称“全幅嫁妆”。意思是讲女儿嫁到男方这一天开始到人死后,包括棺材都陪嫁,整个嫁妆摆起来要有五里路长,从娘家一直摆到夫家门口,但有个条件,要求一路上嫁妆必须前后衔接相连,中途不得中断,说断了就不吉利。那时候隆阜到率口,只有渡船没有桥,要解决这个难题,除了建桥别无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协商议定,把婚期日子推迟。同时两家发起并牵头各出纹银万两,要建一座七孔大石桥。
于是委派一位姓曹的管家,监工总管造桥之事,招聘能工巧匠,选定黄道吉日,鸣炮破土,开工奠基。眼看两头桥基都已选好,只待中间第四孔桥墩竣工,即可合拢。不知何故,石匠们白天砌好的桥墩,一到晚上都全部倒掉,白天造,晚上倒,不知反复多少次,就是找不出原因,急得桥工石匠们面面相觑,束手无策。曹总管急得更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他想:东家用了这么多银子,如今桥造不好,怎么交待?老曹越想越忧愁,无精打采,打盹时,梦见一位神人指点说:“千年(鲇)雨(鱼)河水浑,孽在深处翻混沌,将(姜)军上阵请战功,月亮圆圆扭乾坤。若要桥造成,去问卖姜人”。老曹一觉惊醒,细细打敲梦中偈语。他牢记最后的两句话,翌日一早,来到西镇,走大街,穿小巷,到处寻找卖姜人。老曹跑到中午,腹中饥饿,来到西镇一片老面馆歇脚吃面,刚刚坐定,只见迎面来了一位童颜鹤发、仙风道骨的老人,肩挑一担老姜,进入店堂,也来吃面。曹总管一见大喜。他两眼盯住老人,以便乘隙开口,向老人求教造桥之事。
不一会,老人吃罢两大碗面,胡须一抹,未待老曹启齿,仰天哈哈大笑:“曹总管啊,曹总管,你的心事我早知道,造桥为子孙万代造福,是件大事,老汉愿助你一臂之力”。说罢,他叫老曹附耳上来,如此这般说了一番,曹总管听了,又惊又喜。从此,每到夜深人静,就看到曹总管手提篾篓,站在岸上。朝着拢口处丢下十来块拳大生姜,头也不回就走了,旁人看了莫名其妙。就这样丢呀,丢呀,不知丢了多少晚生姜,依然不见动静。这天正是中秋佳节,月明如昼,曹总管吃罢晚膳,无心赏月,来到桥上,照例又向河中投掷老姜。
这晚他多喝了几杯酒,心头作急,一时性起,顺手拿起篾篓,底朝天,口朝下,一下子就把剥下的半篓老姜全都倒入水中。说时迟,那时快,只听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天地变色,狂风骤起,飞砂走石,大雨倾盆,恶浪冲天,河水陡涨数尺。朦胧中,只见一条航船般大、黑背白肚的大鲇鱼,猛地从水中跳起,一阵呼啸之后,随即顺着浪头往下游而去。吓得两岸百姓,一个个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一场惊心动魄的巨变平息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挂,大地如常。被吓呆了的两岸百姓,这才惊魂稍定。大伙涌向桥头一瞧,只见原来投下去的石方和待砌的桥墩,横七竖八,四散抛出了几丈远,拢口中间,却露出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沙坑。大家见了不禁咋舌。隐患既除,一座七孔大桥,终于很快就顺利合拢建成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边溪“嫁女桥”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