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曲 发表于 2020-3-4 19:48:08

千年仁里民俗风情

传说清光绪年间(1875—1908),仁里村有位15岁的小媳妇,怀孕十个多月“呱呱”坠地产下一个十来斤重的胖小儿,能吃好睡,不出半个月母亲的奶水就喂不饱了,饿得哇哇大哭,只得用稀粥米汤补充。小儿饭量奇大,不满周岁就超出大人,看的人家发呆,讲是“饿死鬼投胎来了”小儿个头特大,长得快,“十多岁就身高七尺,且要日食斗米,能扛千斤,力大无比”。家人因此给他取名“鼎贵”,劲大如牛,稳如磐石,希望他能为家人和乡邻造福。鼎贵大力士的名声渐渐传播开来,邻里乡亲凡有搬不动的笨重物件,都请他帮忙,他有求必应,毫不推辞,而且从不收工钱,只求饱食一顿。因为鼎贵的特异本领,村里盖房子、修桥补路的场所常见到他的身影:长而重的木头梁,他根本不在话下,一拽就上了屋顶;二人抬的长石板,他扛起就走;四人抬的石头,他起身一抱,晃晃悠悠就搬到桥墩位置,中间不用休息。在那个没有机械的年代,鼎贵大力士的本领解决了村民不少难题,非常受欢迎。鼎贵大力士的名声越来越大,神奇的是有一年,他把县城城隍庙的千斤石条,驮回仁里当桥梁的故事轰动四邻八乡,传为美谈。一天下昼(下午),鼎贵去县城看戏。途经三眼塘时,见水沟上的小石桥断了,村人行路不便,记在心里。当晚看完戏走出城隍庙,见庙外路边躺有一千斤重的麻石条,他毫不犹豫地解下腰布条,系上石条往肩上一搁驮起就走。看庙人大吃一惊,连忙喊叫劝阻,鼎贵头也不回,大步流星往仁里走去,中途也不歇息,看庙人一路尾随,小跑着步、翻山越岭累得气喘吁吁。鼎贵到了三眼塘水沟处,把麻石条往上一搁,正正好好,稳稳当当。鼎贵站在桥上揩着汗水,爽朗的笑了起来,看庙人见此善举也就不吭气了,张大嘴巴半天也合不拢,此后逢人便讲仁里大力士的奇人奇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年仁里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