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剧院的煽情 发表于 2017-2-2 00:17:19

洽舍·天上人间

洽舍乡位于黄山南麓,徽州区西北部,东与富溪乡交界,南与呈坎乡接壤,西与休宁县毗邻,北与杨村乡相连,全乡总面积31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分别是洽舍村、长潭村、金下村、张村村,26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共有996户,3500人口。


205国道贯穿南北,牛头坑(又名双溪河)和腕坑(又名混坑)两道山川形成两大山谷。境内多山地,又属丰乐水库淹没区,可谓是一个山区库区乡。辖区内31365公顷中:林地面积为2207.8公顷,占70.4%;园地面积404.3公顷,占13%;水域面积123.5公顷,占3.9%;森林覆盖率为69.6%。交通以公路为主,4个行政村以205国道为依托,以到各行政村的道路为干线,联系自然村的道路为末稍,构成了一个交通网络。


境内大部分地域为库存区。当进入车门滩地界,青山碧水相互衬映,小船穿梭,渔虾欢跃,一道溪桥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夜晚的洽舍则别具景色,万家灯火,倒映水间,天空星月亦在水中闪辉,真让人有“天上人间”之感。


洽舍昔称三水汇聚之宝地。丰乐河、漕溪河、金下河在此交汇,向东南蜿蜒而下,注练水而入新安江。丰乐水库蓄水前,旧的洽舍村位于水库底部。村内房屋稠密,古树参天,土地肥沃,古风典雅,古宅、古亭(五角亭)、祠堂、社屋应有尽有。修建水库后,所有房屋全部拆除向后山移靠,良田全部淹没,大、小树木全部砍光,形成村落格局。因该村地处水库上游,每到枯水季节,还可以约略看到原先道路的样子。


洽舍地处青山绿水之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盛产茶叶、木竹、油茶、山苍籽,是黄山毛峰的主产区之一。当地人在高山上经营林茶,在低山丘陵地带种植玉米、大豆、芝麻,在沿河洼地种植水稻,长期过着与世无争、自给自足,悠哉游哉的生活。山民俗谚云:“脚踩一盆火,手捧苞芦馃,除了皇帝就是我。”正是这种山居生活情景和山民生活心态的真实写照!



由于地处黄山之阳,洽舍历史上曾是由南面登临黄山的必经之地,因此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晚清翰林许承尧进出黄山时,都尝在此驻足留连,饮酒赋诗。这里还是太平、九华山一带山民、商客往返屯溪、歙县以至杭州的重要通道,同时又是善男信女赴九华进香礼佛的休歇之处。所以旧时洽舍栈道两旁客店如云。一般的脚夫、行客坐下来歇息,先喝一顿山泉水冲泡的黄山茶,再吃一点自带的干粮或当地人做的玉米馃,上路时还可以包上几个以备不时之需。山里人讲的是实惠,玉米馃既香又脆,价廉物美,是历史悠久、乡土气息浓郁的中式方便快餐。而富商大贾、达官贵人也有他们的去处,饮马丰乐河,饮酒上竹楼,山中市井繁华热闹的景象,可谓极一时之盛。



气也是不可小觑的呢!清朝末年,徽商衰落,洽舍村落亦逐步走向衰败,加上连年战乱,到建国前,当地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甚至到了担茶换不上担米的程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丰乐水库建成蓄水,洽舍旧迹尽沉水底,文物古迹已渺不可寻了。但洽舍新村按照规划排列有序,一律徽派建筑。粉墙黛瓦,映衬在青山绿水之间,别有一番情趣。游人过此,无不驻足流连,把山村美景摄入镜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洽舍·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