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月冥静 发表于 2020-3-2 14:38:33

安徽省宁国市周氏祠堂

安徽省文物局官方网站公开资料显示,周氏祠堂(又名敬爱堂)始建于清道光戊申年(1848年)七月戊子日。这是一座廊院式祠堂,也是一座最能体现徽州文化特色的大型建筑。祠堂长37.5米,宽17.2米,共有木柱76根,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对联,建筑面积1145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分为前、中、后三进。 该祠堂是在清朝“神童”周赟祖父辈们手中建造的。周赟7岁能诗,9岁作《六声图》,12岁考中秀才,时称“神童”。他首创的《六声韵学》得到清廷兵部尚书曾国藩赏识,奏请清廷授以二品教官。该建筑是目前宁国市境内规模最大的清代古建筑,于2004年10月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历来重视祠堂和祭祀。因为这是“慎终追远”,不忘“木本水源”的具体表现。隶属古徽州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绩溪,古民居、古祠堂随处可见。坐落在绩溪县城曹家井39号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氏宗祠,以它独特的魁力吸引着八方来客。周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进行了扩建和修缮。
  原来两堂北面有濂溪书院、桂花厅、瑞二公祠、特祭祠,祠堂南面有文昌阁,因历史原因现都已不存。周氏宗祠由影壁、门楼、庭院、廊庑、正厅、庭院、寝室等七大部分组成,寝室已被后人改为平房,现存建筑面积为 1156平方米。周氏宗祠规模宏大,蔚为大观,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七间,进深两间。
  走进周氏宗祠,仰望顶部,木雕额枋上的一幅鲤鱼跳龙门的图案跃入眼帘,反映出周氏先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下一块额枋雕刻的是福、禄、寿三星图。俯首须弥座上的浅浮雕刻花鸟图,一幅幅既生动又别致,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鸟世界。
  仪门两侧,石鼓对峙,上方悬挂“周氏宗祠”匾额。门楼后为庭院,中设市道通向正厅,两边皆用青条石铺面。廊庑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式屋顶,斗拱挑檐,用材硕大,做工讲究,明间上方。悬“道国世家”匾额。额妨梁驮、平盘斗、扶脊木、雀替等无一不镂、无一不雕,刀法古朴有力,线条遒劲豪放。中进庭院的石刻栏板,更是石刻精品,栏板上面刻有丹凤朝阳、松鹤延年、杜鹃唱梅、牡丹富贵,画面典雅生动,件件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祠堂的后进却是另一番天地石刻栏板上,精雕细刻着造型迥异的花瓶和争妍斗奇的插花,表现出周氏先人对如花似锦的安宁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周氏祠堂内有株侧柏,已有近270年的历史了。“原来有两株,一边一个,不过后来死了一株,现在这一株也死了”,说着老祠堂里的侧柏,周仁连老人比较心痛,几年前这株古木还非常茂盛。“这株古木是合肥地区的名贵古木,是雌雄树,由两棵侧柏长到一起的。小时候,中间的缝隙还有一个手指大,后来长到一起合并成一棵树了,一边开花结果,一边郁郁葱葱。” 牌坊列两边祠堂重修间 “周氏祠堂曾有牌坊,一边是贞节坊,一边是烈女坊。”周存和老人告诉记者,这两个牌坊是赐给他祖母和曾祖母的。清朝时期,土匪杀了他祖父后,他的祖母含辛茹苦将孩子抚养长大。地方官知道此事后,上奏朝廷,由朝廷发圣旨修建了牌坊。
  在祠堂内,许多木雕非常精美,比如“狮子捧球”栩栩如生。据介绍,曾经的周氏祠堂挺大,一共是三进,新中国成立后变成了“周王小学”,中间一进被拆除。周“王学校最多时有200多名学生,对整个祠堂的破坏非常严重。”周存和老人介绍,他们正在募集资金,重修周氏祠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省宁国市周氏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