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禁锢 发表于 2020-1-13 16:44:09

渔梁

渔梁古镇,位于安徽歙县。它因渔梁坝而闻名,渔梁坝在历史上有着于都江堰同样的水利作用和科技意义。在古代,渔梁古镇也是古徽州重镇之一。徽商,当年就是从这里,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中国的古代商业发挥着他们不可替代的作用。渔梁濒临练江,在唐代已形成街市,渔梁坝建成后,船只不能直接通航而需在此“翻坝”转运,更使得临坝的渔梁街更为繁荣,成为古徽州交通转运和货物的集散地。
徽州古代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新安江水上航运。歙县及周边各县的茶叶、竹木及其他土特产从这里源源运出,沿新安江下至杭州、湖嘉地区;食盐、布匹、杂货等又经此处不断输入。徽商外出经商也都从此启程。随着交通方式的更替,水运逐渐让位于更为快捷方便的公路,渔梁货物集散中心的地位也成为历史。繁华已经远去,留下的只有记忆。走进今天的渔梁老街,感觉时间似乎凝固了。逼仄的街道,两边的屋檐几乎都要接上了,只留下窄窄的一线天空。整条街道不是用青石板,而是用清一色鹅卵石铺就,恰似鱼鳞,使得老街有“渔鳞街”之称。生活在渔梁街的,都是船工、挑夫、渔民、商家等,没有什么官宦巨贾。与我们刚才参观的斗山街,可以说是两个世界。斗山街是上流社会,“高尚社区”,渔梁街则是属于平民的。所以在这里见不得斗山街那样的高墙大院,临街的都是商号货栈,大都为二层楼房,底层是商铺,整间的木铺板门面,要么是前店后宅,要么是下店上宅。街上有座崇报祠,没有别地祠堂那么宏大,就像个民居。这是为纪念那些修建渔梁坝有功的宦绅而建的,始建于光绪31年(1905),祠内供奉了汪华、宋济、袁甫等人的牌位。祠堂里还立有“重修渔梁坝题名碑”、“严禁货物上坝”的禁碑等,也是当年渔梁坝管理的历史资料。渔梁街默默地躺在古镇中,当时为了防止搬运工滑脚而铺设的鹅卵石随着街道蜿蜒千米。没有人知道它们在这里安放了多久,只是两旁泰源盐栈、元和堂道地药材的门额都已依稀难辨,可它们还在细数着来往的脚步,编织着古镇绵长幽远的岁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渔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