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楼花吹雪 发表于 2019-11-27 15:24:49

感慨先人智慧——最美周氏祠堂



父子进士
作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的徽州,是明清时期中国商界劲旅一一徽商故里。由于徽商的崛起,使徽州人将更多的金钱投入到住宅及宗族祠堂的建设上,使徽州的民居及祠堂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徽州无论是民居还是祠堂都是外朴内华,外表都是粉白灰的马头墙,盖上小青瓦,而宅内则雕梁画栋、玲珑剔透。这将徽州人含蓄内敛的审美心理在居住环境中表现出来,形成徽州建筑特有的一派一徽派建筑。四世二品。新建了一座牌坊
徽州历来重视祠堂和祭祀。因为这是“慎终追远”,不忘“木本水源”的具体表现。隶属古徽州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绩溪,古民居、古祠堂随处可见。坐落在绩溪县城曹家井39号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氏宗祠,以它独特的魁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周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进行了扩建和修缮。原来两堂北面有濂溪书院、桂花厅、瑞二公祠、特祭祠,祠堂南面有文昌阁,因历史原因现都已不存。
周氏宗祠由影壁、门楼、庭院、廊庑、正厅、庭院、寝室等七大部分组成,寝室已被后人改为平房,现存建筑面积为 1156平方米。周氏宗祠规模宏大,蔚为大观,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七间,进深两间。
走进周氏宗祠,仰望顶部,木雕额枋上的一幅鲤鱼跳龙门的图案跃入眼帘,反映出周氏先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下一块额枋雕刻的是福、禄、寿三星图。俯首须弥座上的浅浮雕刻花鸟图,一幅幅既生动又别致,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鸟世界。


仪门两侧,石鼓对峙,上方悬挂“周氏宗祠”匾额。门楼后为庭院,中设市道通向正厅,两边皆用青条石铺面。廊庑面阔五间,进深一间。
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式屋顶,斗拱挑檐,用材硕大,做工讲究,明间上方悬“道国世家”匾额。额妨梁驮、平盘斗、扶脊木、雀替等无一不镂、无一不雕,刀法古朴有力,线条遒劲豪放。


中进庭院的石刻栏板,更是石刻精品,栏板上面刻有丹凤朝阳、松鹤延年、杜鹃唱梅、牡丹富贵,画面典雅生动,件件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
祠堂的后进却是另一番天地石刻栏板上,精雕细刻着造型迥异的花瓶和争妍斗奇的插花,表现出周氏先人对如花似锦的安宁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998年5月,周氏宗祠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木雕和石雕见长的周氏宗祠本身就是精美的宏大艺术品,现依托这个实体建立了安徽省第一个三雕博物馆,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
三雕博物馆内征集了徽州民间的砖雕、木雕和石雕精品,在这里可以看到粗犷大气的明代雕刻,也可以看到线条细腻和逼真的清代雕刻,更有让人赞叹不已的木雕绝品二十四孝图。如果你有机会一睹三雕博物馆的风采,一定会让你大饱眼福、受益匪浅。


前面介绍的是昌溪上村,也称上邦头,那里聚居着昌溪大姓吴氏。昌溪下村,也称周邦头,是周姓聚居的地方。
周氏宗祠,堂号六顺堂,自明初永乐至清末光绪的400多年间共出了4名进士,19名举人,23位贡生,74位秀才。共计县丞以上官员77名,这对人丁不满三百的小村来说,世之罕见,人称“秀才村”。
比较突出的有:周琰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以恩科第九名进士累官至正二品,任大理寺正卿,少廷尉;周茂洋、周孚裕父子分别于道光八年(1828年)和同治十年(1874年)分别中进士,称为“父子甲科”。“父子进士”匾现存周氏宗祠;周烈、周履陛于乾隆庚午同科中举,称为“叔侄同榜”。周氏宗祠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十年,即公元1497年。由周龙孙第七代孙周廷器等倡导建造,是周氏古村最大的宗祠。主体建筑面积747.12平方米,自奠基至竣工,历时十五载。


周氏宗祠选址堪具匠心。座北朝南,北靠来龙山,青松翠柏,古木葱茏;门临昌源河,绿波荡漾,流水潺潺,南面对河,元宝山尽收眼底,蜿蜒起伏,似笔架又似苍龙腾飞,令人遐思神往。祠前辟有上下两个大坦,全以卵石缀成,通街大道,穿坦而过。宗祠建筑为明代徽派古建筑典型风范。整个祠堂布局分栅棚、丹墀、正厅、后进和寝陵五大部分,是“三进两明堂”的代表作。正门之上高悬“周氏宗祠”、“钦点主政”、“恩赐进士”、“四世二品”等匾额。
正厅左右大梁之上悬挂的“进士”、“文魁”、“少廷尉”、“吏部尚书”,匾额昭示着周氏的显赫功名。横梁两端有一米大小“和合”诸仙木像,神采飞扬,栩栩如生。厅内四根一人合抱的茶园石柱和两根一米五腰围的白果木柱挺立其间,浑厚庄重,气势非凡。周氏列祖寝陵分楼上和楼下两部分。按周制,楼上陈女士牌位,楼下三间为男士牌位,这一上一下延续了原始母系社会尊重女性的习俗。这是有别于其他宗祠的特色之处。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雕刻精美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慨先人智慧——最美周氏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