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楼花吹雪 发表于 2019-10-16 15:03:08

篁墩村——朱熹始终忘不了的故乡

本帖最后由 zww011 于 2019-10-16 15:12 编辑

                                                                                                   
朱熹,字元晦,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篁墩村,位于黄山屯溪东北部,此处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走在村中宽约一丈的青石板路上,我们看到村子四面环水,村的东面是普安桥,南面有当郎桥,西面有六合桥,北面有梁边桥。故历史上篁墩村就有“无桥不进村”的说法。听村里人说,很早以来,这个村的这条青石板大路就是屯溪通往歙县的必经之路。它和黄金水路新安江相毗邻。


“朱熹终生不忘始祖故土,他自叙茶院谱后说,‘吾家先世居歙邑之篁墩’。故朱夫子注《大学》、《中庸》必曰‘新安朱熹’。”据篁墩村朱氏后裔朱贵林老人说,他祖上几代一直是新安朱氏宗伺、程朱阙里牌坊和新安朱氏祖墓的守护人。他动情地说:“如今至少还有四点能够说明新安朱氏始祖及后代在我们篁墩村的居住和活动情况。一是有一条朱家巷,二是有一幢朱氏宗伺,三是有两座朱氏祖墓,四是有一座朱氏和程氏合建的‘程朱阙里’牌坊。”


据安大徽学研究中心刘伯山教授介绍,朱熹中举后,曾两次回徽州故里省墓探亲。第一次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到紫阳山拜见其外祖父祝确处士,第二次是淳熙三年(1176年)春,到紫阳山拜谒祝确故庐,讲学于老子祠,并题书“旧时山月”四字。宋理宗淳祐六年,歙县建立紫阳书院,传授“朱子之学”。


绍兴二十年,朱熹荣归故里,途经休宁,闻齐云山风光独秀,乃决定登山览胜。时值仲春,草木繁茂,山花遍野,景色宜人,他与同伴涉横江,至岩脚,沿着登山小道拾级而上,经桃花岭,过梦真桥,从一天门一直登上三天门。途中观看了珍珠帘、碧莲池,在紫宵岩下,他仰望了那“一石插天,高与云齐”巍峨而壮观的云岩;又观看了对面玲珑的香炉峰。只见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云气蒸腾,紫烟缭绕。山上的风光已尽收眼底,使他心旷神怡。朱子提倡读书,认为穷理之要,必在读书。这一点对徽州影响很大。徽州于是文风昌盛,人们知书达理,号称“东南邹鲁”。如鼎盛于明末清初的新安画派,其最初的代表人物就是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一批忠节遗民画家,倡人品与气节,画风趋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如徽派盆景艺术,其代表作是傲寒独放得梅桩艺术,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是九曲不折、刚遒力劲的盘龙式等,深切透露出朱子理学思想。”徽商当年之所以获得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他们是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儒商,其经营的最高原则是仁义当先。徽商在全国各地曾建有各种各样的会馆,皆崇祀朱子,以朱子之教为自己的最高原则及保护之神。”


更为重要的是,著名学者胡适也深受朱熹的影响,他在文章中就说过,“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理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尊敬的。”“在大陆,由于历史的原因,朱子学在民间出现了断层,老百姓和学生对朱子文化的接触和理解有所欠缺,特别是年轻人,从入学到上大学都很少接触。因此,两岸的朱子文化要交流,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需要做好民间的普及推广。”


“安徽省朱子研究会成立于1996年,主要是开展朱子学和儒学的研讨,特别是朱子学与安徽社会、经济、文化等关系的研究,努力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为安徽省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安徽省朱子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詹向红说,“研究会在注重学术活动和学术研究的同时,还开展了与朱熹有关的文化遗存调研,多次对黄山、婺源程朱遗存进行调查,向黄山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程朱历史遗存保护的建议》,得到黄山市委的批复,最终使得古徽州地区历史文化遗存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的确,在朱子出生地三明尤溪,满城皆是“朱子”:紫阳湖、紫阳公园、文公戏苑,此外,新落成的尤溪火车站也融入了朱子文化元素,南宋建筑风格的朱子文化苑也正在建设中;2010年,两岸同时发行了朱子题材邮票;在五夫镇的朱子学校,三年级的小学生就能背《朱子家训》;在海峡对岸,台北孔庙祭孔完后,即祭朱子;金门有朱子祠,新竹有朱子学堂,嘉义有朱子公庙;祭朱子大典、朱子文化节、朱子学论坛等活动已成常态……这些民间活动和项目,如春风化雨,让朱子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篁墩村——朱熹始终忘不了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