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黄山 发表于 2019-9-26 10:50:41

徽州人走出了新天地

晋太康元年(280年),徽州地域始称新安郡,新安郡境内有山曰新安山 (在徽州祁门县西乡),加上新安又有“永新安定”之意,因此,徽州的母亲河便得名“新安江”。
徽州的水,与徽州的山一样,有高屋建瓴之势。如果从新安江下游逆流而上,就像古诗描绘的那样:“一滩高一滩,一滩高一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山高水激是新安山水的特点。新安江沿岸青山对峙,翠竹葱郁,绿水中流,千曲万绕,百般风情,美不暇接,被人们称为“山水画廊”。泛舟新安江上,四季迥异的风景犹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令人神迷,令人陶醉。新安江山好水美,青山下、秀水旁、树荫中,洒布着点点农家,白墙黑瓦,如诗如画。



在古老的新安江边上,至今还留存有许多水运码头,如渔亭、万安、渔梁、岑山渡、漳潭等,都是明清年间徽商出没次数最多的地点。徽州商人一次次地从这里别离家乡,又一次次地在这里弃舟登岸,衣锦还乡。对于徽州人来说,新安江是他们的情感和文化的纽带,它在人们的颂咏中默默地流淌着,承载着太多的徽州人文内容。
封闭的山,困住了徽州人



徽州地区由于黄山、天目山等众多山地纵横交错,加上构造运动活跃,于是形成一系列山间盆地, 如休歙盆地、祁门盆地、黟县盆地、休宁盆地及练江谷地等。自山间盆地向周边逐渐演变为丘陵、低山和中山。由于地表径流长期沿节理、断层强烈切割,整个地形具有山高谷深的特征。
徽州因山水的阻隔而具有封闭性,陆路交通极为不便,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在汉代以前人口稀少,开发较晚;但另一方面则成了躲避战乱,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因此经过中原移民三次大规模南迁,徽州地区人口才明显增加。





“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是徽州地貌特征的真实写照。破碎而多样化的地形使当地无法形成大面积的耕作区,这里不仅耕地面积小,土地贫瘠,而且易受洪涝灾害侵害,因此粮食产量很低。“一日米船不至,民有饥色,三日不至有饿莩,五日不至有昼夺”, 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谋生,徽州人走上了外出经商的道路。
但是陆上道路艰难险阻,充满荆棘。例如,古代徽商入浙的主要陆上通道——徽杭古道,全长五十余公里,需要翻越天目山,古道顺山势蜿蜒而上,在山崖峭壁间盘旋。这样的路既不好走,也不快捷,更不利于大宗货物的运输。因此水路在徽州人“走出去”的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开放的水,徽商闯出了一片天
徽州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河网密布。新安江属钱塘江水系,发源于休宁县六股尖,由率水、横江和练江三水汇聚而成,两岸支流众多,具山区河流特征,源短、坡陡、流急。它穿谷越峡,迂回百余公里,向东南汇入浙江省境内富春江,成钱塘江,从杭州湾入东海。
徽州水系虽地处上游,滩多水急,从安徽屯溪到浙江建德,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天然有效落差却高达100余米,但大多可通舟船。徽州杭州,一水相通,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名为三江,实为一水,向来是徽州与外界交通的最重要通道。而通过内河航道,还可连接江苏的苏、松、常、太各府州,还可以通过青弋江直接进入长江,顺流而下就可至南京、镇江、扬州,经京杭大运河沟通各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人走出了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