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isonsu 发表于 2017-1-25 10:14:00

姬公尖:花果山上的柿乡


柿子,本是寻常之物,安徽南北皆有大面积分布。从皖北到皖南,农家门前院后总有几棵柿树,在冬天经霜之后,树上未被鸟儿吃过的柿子就成了我们乡下孩子舌尖上的美味。熟透的柿子摘掉尾巴,滋溜一口吸下去,只余下一张皮在手中。咂吧着嘴,用袄子一抹嘴巴,那光景,够杀馋!

在我童年的时候,村里并没有多少果树,一是结了果也看不住,很早就被好吃的我们给摘了,二是那时候吃饭都成问题,没有地方用来种果树。所以我们村中唯一的一棵柿子树就寄托了儿时的我们对甜味的回忆和想像,但在物阜年丰的当下,柿子顶多也就是一个调味品,果品丰富易得,天南海北的都有,这产于田间地头的就没啥稀罕了。

但在皖南歙县上丰乡花果山,却有这样一个所在,当地农民靠着柿子养活了一家老少,并且有可能凭此发财致富。这就是这两年来在驴友和摄影师圈中大热的所在——姬公尖。

姬公尖的柿子和我们江淮之间的品种不一样,江淮之间的是扁圆型的大柿子,大的能达到一斤左右,我们方言称之为“大合柿”,而姬公尖的则是长而圆的灯笼柿,外形看起来像灯笼一样。

村里的主事人,也是当地农业合作社的带头人汪兴武介绍说,姬公尖的柿子栽培已有百多年历史,柿饼是当地的传统食品,但以前交通不便,山里货难出去,就一直没有什么影响。这两年,随着村村通的开通,这儿的柿林成了摄影人和户外爱好者的所在,名气大涨,现在来村里的人络绎不绝。这些人给我们带来了收入,也给乡亲们的柿子带来了出路。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行15人先去了姬公尖。由于导航两次将我们导向正在修路的路段,最后不得不折回到绕路最多的007县道上,在下午两点左右,才最终到达姬公尖。

虽然在车上一路吃了水果,但仍然抵不住大家对姬公尖农家土菜的渴望,红烧土猪肉被一抢而空,好心的老板娘又让人端来一碗,这可是在我的导游生涯中的首次。吃饱喝足,大家作伴向村里各地寻柿而去。

我是第二次来,上次来的时候,下雨,这次虽然无雨,但天也没有云开日出,挺失望的,不过大家玩得都很开心,连我在内,团里有4位摄影师,所以给大家拍了不少照片。

姬公尖的先民们,犹如川西的羌族一样,安家在高山上,应该是避免战乱吧。这儿仍然是典型的徽州建筑,老宅子没有人住了,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慢慢朽去,而那些因旅游而富起来的部分村民,盖起了几层楼的大宅子,虽然青砖白瓦,但已经没有那徽州古建的味道了。

好在,满山遍野的柿子犹如百年前一样,仍然用灿烂金黄来迎接你。而经过削皮处理的柿子,晾在日光风影下,慢慢收缩,将糖分充分挤压在小小且干瘪的身体里,等待着你去品尝。

汪书记家的货供不应求,合作社的村民成员不断将新鲜下树的柿子或者半干的成品送来,新鲜柿子3元一斤,一盒子正好30元;柿干则是15元一斤,用绳子一个个系在一起,卖的时候一串一起卖。新鲜的柿子我看不上,一是太重带下去太麻烦,二是我还是喜欢干货!

我们走进一个农户家里,土狗咆哮着吓唬同行的美女,我拎着单反很凶地走过去,狗儿退了,乖乖地蹲下。牙齿都快掉光的老乡热情地招呼我们品尝一下他家的柿干,我们品尝后果断买了,这个从去年从开始热闹的地方,乡民们仍然保留着那份敦厚和纯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姬公尖:花果山上的柿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