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城冥静 发表于 2019-8-14 14:17:51

浅谈徽菜文化

                                                                                                   

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仅仅指徽州菜,而不能等同于安徽菜。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


古时的徽州,包括按现在的安徽黄山市、绩溪县以及江西婺源县三地。徽州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
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



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徽菜的起源
古徽州商业兴盛,徽菜因此而起
徽菜是指徽州菜,它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古徽州)。
后来,由于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以及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商业兴起,饮食业发达,徽菜也随之转移到了屯溪,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工。

徽菜发端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徽菜发端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民国间继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发扬光大。徽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是中华饮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徽菜的形成与江南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俗密切相关。绿树成荫、沟壑纵横、气候宜人的自然环境,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就地取材,以鲜制胜徽地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并保证鲜活。>>>>善用火候,火功独到根据不同原料的特点、成品菜的风味要求,分别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娴于烧炖,浓淡相宜除爆、炒、熘、炸、烩、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烧、炖及熏、蒸菜品而闻名。>>>>注重天然,以食养身徽菜继承了祖国医食同源的传统,讲究食补,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



徽菜的形成与江南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俗密切相关。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徽菜发展提供了有力物质保障,同时徽州名目繁多的风俗礼仪、时节活动,也有力地促进了徽菜的形成和发展。
在绩溪,民间宴席中,县城有六大盘、十碗细点四,岭北有吃四盘、一品锅,岭南有九碗六、十碗八等。


重油、重色、重火功,徽菜一枝独秀
徽菜,由于红烧是一大类,而红烧的“红”,表现在使用酱油上。徽州的酱油是黄豆制成的,保存本色。


炒菜用油是自种自榨的菜籽油,并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温炖,有柴禾的急烧,有树块的缓烧,是比较讲究的。传统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条件。
当徽菜走向全国之后,仍然保持重色:调色之功;重油:调味之功;重火功:调质之功。如老或嫩,硬或软,结或松等。


徽菜用火腿调味是传统。制作火腿,在徽州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术。美食家们十分赞赏徽州火腿。只是人们还不了解:“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
这一带古属徽州或徽州边缘,是徽商首先到达的地方。李白在金华就留下名诗:“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桨入新安(即徽州)。”唐代就从金华想到徽州,一水相连,以后来往就更频繁了。


徽菜的烹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术,徽菜之重火工是历来的优良传统,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在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是徽帮厨师造诣深浅的重要标志,也是徽菜能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格的基本手段。

徽商鼎盛400年,徽菜红遍神州
徽商鼎盛三四百年,徽菜也在全国漫游。作为徽厨之乡的绩溪县,在外开饭馆的有220家,其中如上海的“大中国”、“大中华”、“第一春”、“大富贵”、“丹凤楼”,武汉的“大中华”,南京的“别有天”、各地的“同庆楼”,当年苏州以及山东临清等地,一条街就有数家徽菜馆。
眼下的许多特级厨师,都代表当地参加过全国烹调表演与比赛。实质上依然打下了徽菜烙印,继承了徽菜传统。像徽商有不少消失在当地一样,徽菜反而名气小了。


如同徽班进京形成京剧、形成国剧一样,徽菜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已形成一种国菜。领导人家中(包括邓小平家中)、各国使馆中,至今还是以绩溪厨师、以徽菜为主,也是一个证明。

注重食补、讲究养生,徽菜走进新时代
也有人说徽菜面临危机,这个理解是有偏颇的。现在问题是还挖掘得不够,整理提高得不够,宣传得更不够。
其中比较困难的,是野味慢慢要变成家味了,已有不少实行家养了。从现代餐饮强调清素、淡雅,强调绿色食品来看,山区菜为主的徽菜,是更具备优势的。


徽州(即现在黄山市)一带,可食并有疗效的野菜也有好几十种。由于粗纤维、木质素大量摄入,徽州人一直很少得肠胃癌的,连得重负荷的大胖子也很少有,而且徽州人都水色较好,菜谱也在起美容健体作用。
在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出现的徽菜,随着形势的发展,更会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
徽菜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继承和弘扬了祖国悠久独特的食物养生和中医学上“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无论烹饪的方法还是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食补与养生。


在春秋战国时,老子和庄子的养生思想就广为流传。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佗主张“食补”、“食疗”。曹操撰写的《四时御食制》对古今“食疗”理论及其应用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徽菜注重食补,讲究与食养生,但却不同于在菜肴中配药材烹调的“药膳”,从而形成了徽菜的另一大特色。传统经典的徽菜,不仅仅是原料的高档、珍贵,同时更是技艺精湛、科学配伍、营养均衡的综合体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徽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