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月冥静 发表于 2019-7-4 11:23:23

安徽商山

商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东南部,紧邻黄山市府所在地,距民航黄山站仅5公里。境内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屯(休)婺公路、月瑶公路、汤屯、黄塔(桃)及开工建设的黄祁(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宽带网络覆盖全镇。新安江的重要支流—率水、兰水两大河系环抱全境,全镇土地总面积9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2.3万人口。
商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东南部,紧邻黄山市府所在地,距民航黄山站仅5公里。境内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屯(休)婺公路、月瑶公路、汤屯、黄塔(桃)及开工建设的黄祁(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宽带网络覆盖全镇。新安江的重要支流—率水、兰水两大河系环抱全境,全镇土地总面积9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2.3万人口。
据老一辈人说,商山原名单山,是以一座山的名字命名的。明清时期,商山的商业发达,做为徽商的一分子,商山人的足迹遍向全国各地,所以改称了商山。

道德文化遗存——还金亭
风景秀丽的率水河畔,商山乡境内新村村头水口,休(宁)婺(源)古驿道上矗立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凉亭,这就是还金亭。她与市级生态村溪洲隔河相望,四周青山环绕,流水淙淙,鸟语花香,如梦如画。据《休宁县志》记载,现尚存的古路亭已廖廖无几,仅有东临溪镇溪西建于明初的灵安亭和商山的还金亭两座。还金亭如建于明崇祯七年,是纪念商山乡吴清拾金不昧的精神而修建的,重建于民国17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造型古雅的跨路亭,保存较完整。传说能治百病的仙人盏泉水也在此亭附近。从新村出发,沿徽洲府至婺源古驿道行走不到1000米,就到了还金亭。虽几经沧桑,数百年春秋风雨剥蚀,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粉墙黛瓦,亭之原貌已不复现。走近还金亭,只见亭由8根红砂石柱支撑,长4.2米,宽4.1米,高4.2米。亭内铺设的长1.0米,宽0.4米的石板整齐完好。亭内坚有青石碑2块,各长1.1米,宽0.6米。一碑为“重建还金亭记”,记载着“夷辑公之裔道升公勤碑于还金之处距公还金之时已将三百年”,“亭屡曾修茸讫今又历三百春秋,碑记字迹间有泯灭莫辩者,亭栋折衰”,重建还金亭的由来;另一碑为“重建还金亭收支总碑”。亭内原有一块主碑已于六、七十年代遭受破坏,碎碑后被当地百姓保存至今,正修补恢复。据《休宁县志》记载,该主碑高1.5米,宽0.75米,碑首刻有“道升公原建还金亭碑文”十字篆文,碑文中记述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商山人吴清(字夷甫,号夷轩),拾金不昧,旧还原主的事迹始未。相传还金亭后面还有一座庙宇,至今早已荡然无存,亭前方率水河边有一块大巨石现在河畔,这就是钓鱼台,当年还金公垂钓的之处。虽不见当年挂过钱物的柳树,也寻不见在河边垂钓的还金公的身影,休婺古道也依旧风雨无阻的绵延在原处,依稀还能听见当年满茶叶的马车的马蹄声。坐在还金亭中休憩,详阅碑文,还金公的高尚美德无不为人所称道,后世人所敬仰。明洪武十年的一夏日,商山人吴清自商山古村落沿山路行到土名深坑口(今还金亭处)河边垂钓。婺源韩姓两人沿休婺古驿道往徽州府,途径深坑口时“日炎甚午,两人浴”。之后匆忙赶路,遗金而不知。夷轩公见遗金而不拾,秉炬坐待三日夜还之,韩姓予以其酬,公拒之。“淡然其事为善,隐德于后世”,距今虽历几百春秋,而其精神仍感受人至深。在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当中,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底蕴里,还金亭是难得的道德文化遗存,是道德教育难得的绝好素材之一,经久不衰,流芳百世。
大夫坊
在商山乡商山村水口,建于明隆庆间,四柱三层冲天式,宽8米。柱正方形,下垫基石长2.6米,宽0.66米。每柱前后均有护柱石狮,共8只。狮身高1米,刻工精湛,形态各异。坊二层正中镌有“德庆州知州吴继京”斗大楷书,周围刻有花鸟图案。 十年前被乡政府有关人员夜里偷卖至古城岩风景区。
荫馀堂
“几层小阁傍山隈,六尺地重三尺开。游客不知人逼仄,闲评都说好楼台”这是俞正燮《徽州竹枝词》中的名子。诗中描绘了皖南山间村居,荫馀堂是此建筑风格的代表作。
荫馀堂原为安徽省休宁县黄村黄家所有,始建於清代,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黄家本有意将荫馀堂拍卖或拆除,後与PeabodyEssexMuseum博物馆接触,馆方决定买下并将其运至美国展览。一九九七年起开始解体调查,并将荫馀堂的全部建筑构件及民居内的器物由中国运至美国,行上金花、批红布、安五袋、钉五色布、上香、敬酒等中国传统的破土上梁仪式後,将其原栏恢复,於二OO三年六月开始永久对公众开放展览。现在的荫馀堂坐落在Boston的Salem,PEM为其精心制作了网站,提供荫馀堂简史、荫馀堂家谱世系、并以3D动画呈现荫馀堂的建筑构造和搬迁过程。
黄村进士第简介
黄村进士第坐落于下门村中央,是为明嘉靖八年(1529)进士黄福而建。黄福入仕后授兵部知事,进武选司郎中。期间,一鲍姓司礼欲为从子乞锦衣百户,旨下,黄福上奏执意不予,并尽栽所有有罪锦衣,迁福建参议,掌司事分毫不沾,却因受部属连罪被谪判饶州。不久,又迁浙江佥事。因开城河、疏湘湖、勤政惠民有功,升任湖广参议。嘉靖十一年(1532)建进士第。大门之上,蓝底金字“乡圣”竖匾镶以龙框悬挂门楼下,大黑字木匾“进士第”横嵌于门楼墙中,上刻有钦差巡抚、巡按、知府、知县等名。进士第模宏大,进深51米,宽15.5米,占地790平方米。前后四进,每进天井两侧有廊相连,前后四道天井,第一道天井除外,二三四道天井两侧均有门出入,整个建筑布局类似大多数徽州古祠堂,但门楼建筑风格采用七层斗拱,较享堂多出一挑,且在门后增设门楼,在寝楼后大井垣墙上造一假门楼,在纵轴线上形成进深五进的格局。寝楼后设置屏风,楼梯位于屏风之后也是较为少见的一种形式。进士第有槠树大圆柱102根,柱网、结构彩减柱法,减去明间前檐柱,用大额承托明间正明梁架,既突出明间,又加大立面宽,减少了开间数,避免了僭越等级之嫌。其完整的结构,独特的风格,精湛的雕刻,堪为徽州古祠堂式建筑中的珍品。黄村进士第还有一景,令人称奇。成千上万只硕大的蝙蝠聚居进士第,蝙蝠在梁上、椽上、坊上一串串倒挂着,村人称为“福到”(蝠倒)。一受惊,厅堂中成群的蝙蝠在表演着飞行特技。这是徽州古民居中绝无仅有的奇景。
黄村小学
1916年,黄振华在省立二师(休宁中学前身)发起成立“徽州二三同学会”成为徽州学生运动的先导。中宪弟后代黄涤源发起创立了黄氏小学,对本族子女入学实行免费,外族子女入学适当收费,贫穷家庭酌情减收和免收。这是休宁县教育史上创办最早的“两等”小学。后来黄氏小学搬至上门入村水口庙。黄氏小学一贯奉行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思想,制作了金钱豹、穿山甲等动物标本和微型犁、耙等农具,开辟了儿童乐园,有滑梯、秋千、单杠、双杠、爬竿、沙坑等体育设施供学生锻炼和娱乐,乐园山边有亭有树有花草,环境十分优美。黄氏小学搬至现址后,教室依山靠路,拥有一个大操场,一处学校园,学校园内有菜地、鱼池,让学生们学以致用。朱自煊、黄兰、金家骐、朱典智、唐永宽、胡浩等知名人士在黄氏小学度过了青春年华,为黄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1914年,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亲临黄氏小学视察,留下了千古留芳的墨宝:“知君所学随年进,许我重游到皖南”。
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另外,还有许多古民居、古祠堂等古建筑。 明清时期,作为重要的水运商埠为徽商的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古徽文化的熏陶下,名人志士辈出。如明嘉靖进士黄福、清康熙文科状元戴有祺、清代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和科学家戴震及近现代旅外名仕数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老先生、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象的家乡就在商山。历代名人留下了丰富的名胜古迹,著名的“黄村进士第”、“戴震墓”、“孙老故居”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鬲山风景区
鬲山风景区位于屯溪西南近郊黎阳镇新江村境内,这里洞天府地,一年四季景色优美,更有各类佛教菩萨雕像十几尊,且离中心城区很近,交通较为便利。 鬲山是屯溪境内的最高海拔点,这里空气清新,秋高气爽之时结伴人多可以登山望远,视野极为开阔,能远眺整个屯溪城区,景色非常不错。
适逢每年春秋之际,是广大学生、上班一族和旅游爱好者的休闲、放松、娱乐的理想场所。鬲山属于自由开放景区,是继杭州西湖之后,第二个不收门票的景点。山脚下有很多平坦的草地,只要确保用火安全,自带器具是可以烧烤的。
鬲山水库位于鬲山山脚下,这里水域面积三十几亩,全是自然降雨和从鬲山山泉水汇集于此,水质清澈干咧,没有任何污染。水库里年初放养的数千尾各类鱼苗,有草鱼、鲫鱼、鲤鱼、黄牙鱼等,全是靠人工采集新鲜草料喂养,没有任何饲料喂养成分。时值金秋时节,各类鱼苗都已膘肥体壮,且肉质鲜美,水库两边郁郁葱葱、山风阵阵,是广大垂钓爱好者首选的理想场所。欢迎大家来这边观光、垂钓,放松、休闲,体验接触大自然的快乐。
溪洲生态旅游
溪洲村位于休婺、屯婺公路交汇处,率水河畔,距市府所在地仅8公里,交通便捷,2003年被命名为首批“市级生态村”。全村180户,人口712人,耕地面积514亩,茶园1100亩,林地1200亩,村庄土地总面积527亩。
溪洲山环水绕,风光秀丽,绵延十几里的密植茶园和万余株板栗林,郁郁葱葱,环绕整个村落,错落有致。率水河溪洲段全长2000多米,平均河宽80米,水深3米,终年水源充沛,水质清澈,且水流平缓。村落西侧的观音山,有着“小齐云”之誉,山上有座观音寺庙,从公路隔岸远眺就能看到观音山的观音菩萨,除本地村民有上山拜祭外,还有江浙一带的游人慕名拜祭。隔岸还能看到一块向外凌空突出的巨石,有着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当地村民称之为望夫石。率水南岸有一条休(宁)婺(源)的古驿道,座落在驿道上的还金亭已有400多年历史,至今流传着吴清拾金不昧的感人故事。从还金亭有一条五里源古道直通商山古村落,道旁一派田园风光、江南农家景象。纯净的民居、淳朴的民风、绝佳的自然风光,形成了溪洲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极具休闲、度假、避暑和农家旅游价值。
千亩茶园万棵板栗景点简介
溪洲村茶叶与板栗闻名遐迩,是溪洲人的主要农业经济来源,当年溪洲的祖先以溪洲天然茶树为基础,开始种植茶叶,并开始手工制作干茶,20世纪30年代开始建立手工作坊。上世纪70年代,开辟了新式速行生茶园,实行统一载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加工,溪洲的千亩茶园基地由此形成。溪洲人素有在茶园中间种板栗的历史,而且即缺即种,久而久之,茶园中绿树成荫,入身其中,置身于绿的海洋,便感觉有夹着茶香的清风缓缓而来。春季板栗开花季节,茶叶与板栗的清香融合在一起,让人心旷神怡。溪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千亩茶园与万棵板栗绿色簇拥,因此形成了溪洲独特的自然、生态观光农业。目前通过优化茶树结构,改良品种,茶叶已形成溪洲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神山奇景奇洞奇观
从市级生态村溪洲出发,沿率水逆流而上约一华里路程,就到了观音山脚下,这里山环水抱、避风聚水、空气清新、群山绵延、生气旺盛,另有一方景致。观音山静谧莫测,素有“小齐云”之美誉。山谷间充满了灵气,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构就了一方洞天福地,是乡村休闲旅游、探觅的绝佳福址。
观音山的由来。传说千百年前的一天,如来佛、观音菩萨踏着祥云降临该山,普度众生,济世度人,并化身在此,之后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香客信徒们捐资兴建了观音殿。山以菩萨显灵,有求必应(如求财、求子、求福等)而蜚声遐迩,远近驰名,观音山由此而得名。
观音山的胜地——观音殿。从山脚沿通往观音殿庙遗址的道路上行,依稀能见原石阶的印迹(原石阶宽1.2米,上百级)。站在观音殿遗址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香火鼎盛的情景和香客信徒虔诚拜佛的身影。观音殿始建于明朝初期,依山依崖就势而建,似与山一体,殿宇金碧辉煌。正殿前有两根大柱,金龙盘绕,金光闪闪,守护着殿宇。相传一夏日傍晚,两条金龙从柱上腾空而起,飞向河中嬉戏,顿时祥云布满天空。金龙时而潜入河中,时而跃出水面,龙角上还挂着水草。观音殿内各有如来、观音菩萨石像一尊,另外,还有许多小菩萨。殿内设有站台、香案台等。香火旺盛时,前来烧香拜佛的信徒一日就达500多人。令人惋惜的是观音殿于1958年被拆,而文革期间彻底被毁,已荡然无存。庆幸的是殿内如来、观音两尊菩萨石像现保存较完整。菩萨依崖而立,凿工精致,巧取天工,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可以说是鬼斧神工之杰作。如今,仍有一些四面八方的香客信徒每年都来烧香、祈福。观音殿上方的山顶石壁平坦、开阔,原建有一座六角五层的佛塔,塔身为青砖,塔刹为葫芦状,已被毁。
深径曲回的一线天石凼。在观音殿右侧,还有一处石凼,这就是一线天。入口狭窄,洞内光线幽暗,但穿过5米多的石洞时,眼前豁然开朗 ,青藤缠绕岩石,峰耸如堡,岩下斜壁深窟,静谧幽深,林莽苍润,烟雾轻笼,真是别具洞天,恍若又一世界,仿佛世外桃源,处处诗情画意。
奇异的洞天福地——白石洞石凼。穿过一线天,行在绿意盎然的林间小道上,淙淙的山泉水声和鸟语声不绝于耳,青山倒映在山谷间清澈如镜的山塘中,美不胜收,心旷神怡,真是“山行何逍遥,林深气萧爽”。不知不觉中,就到了白石洞石凼。洞四壁石质白如雪,是古建筑绝佳的用材。洞因白石而得名,虽属古时人工取材凿出的洞府,但这里更是别具一格。洞宽有百十平方米,能容纳百人。洞顶上聚居着成千上万只硕大的蝙蝠,有序倒挂着,当地群众称为“福到”(蝠倒),令人称奇。一受惊,蝙蝠群就在洞上方盘旋,遮天蔽日,真是石凼中少有的奇景。走近洞中,通体润泽凉爽,洞底幽深,深不可测。而在白石洞附近山林中,当地人说,经常能见到一条长约一丈、重约30斤的莽蛇,来回游弋在白石洞旁,相当有灵气。据说,这是灵蛇守护着仙洞。
神秘的天然石洞——石凼坑。离天白石洞凼,仅15分钟的路程,到了一处天然石洞,这就是石凼坑。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究竟如何形成,尚无人知晓,简直是个谜。此洞洞口狭小,长约5米,而宽仅1米。人在洞口处,便觉阵阵清凉之风由洞内迎面扑来,让人神清气爽,有超凡脱俗之感。怀着好奇的心理,我们进入了洞内,洞内幽暗,讳莫如深,行不到10米,便觉凉气逼人,较深之处还有流水之声传来。因太深无法窥探,只得折回。传说此洞深达2华里之遥,洞内又有许多小岔洞,幽通山那边的山塘。神秘莫测的石凼坑给我们产生了巨大的悬念,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奇山异石——蛤蟆嘴。在石凼坑右侧一处地势开阔、平坦的石凼略作休憩,我们来到了石壁山,登上了蛤蟆嘴。耸立在石壁山山顶的一块大巨石形如一只蛤蟆,张大着嘴巴,遥望着观音殿。据说,自菩萨降临观音山,化身普度众生之时,山上一只蛤蟆因受佛光的感应和山之灵气的惠泽,而爬上蛤蟆嘴,祈求菩萨的点化,以便修炼羽化成仙。张大嘴巴,渴望仙人赋予仙气和佛光的普照,久而久之化身于巨石。这就是蛤蟆嘴的由来。站在蛤蟆嘴上,阵阵山风扑面而来,顿觉眼界开阔,心神极佳,让人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四周景致尽收眼底。蜿蜒的率水、兰水河缓缓向东流去,绵延的青山、翠竹和田野、村庄民居、屯五公路、瑶月公路清晰在目,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绿色家园景致图中,让人有着远离凡尘的穹宇仙境的感觉。在蛤蟆嘴上,我们还能望见率水河傍有一块细长的浮石,凸现在河面,犹如大象的长鼻,使人觉得这里好像有一头大象在河中吸水。
新娘房石凼的美丽传说。蛤蟆嘴下,率水河畔还有一处当地人称之为新娘房的石洞。此洞入口狭窄,但洞内较开阔,能容纳数十人,有着一个美丽传奇的故事。明嘉靖年间,一对青年男女情投意合,相恋相爱,在筹备婚嫁大事之时,当地一老财主,垂涎于女方的美色,欲强行纳其为妾,遭到抗拒后,老财主欲强娶豪夺。在乡邻的帮助下,这对青年男女逃离了家园,栖身安居于此洞,恩爱生活着。
景致独特的狮头湾。沿着河边小道,从新娘房石凼出发,片刻间到了狮头湾。这里山石嶙峋,水流急旋回转,只见陡峭的岩壁蹲伏潭中,犹如雄狮,人称狮头湾。狮头湾又有一处狮头殿遗址,原殿宇依山傍水,气势雄伟。殿内塑有一尊木头菩萨,能容纳上百人进香拜佛,香火曾是极其旺盛的,今已很难再寻觅到踪迹。狮头殿右侧的浮潭渡口有一株老红杨,树身七八人难以合抱,就中开裂,空洞可容数人,却依然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青藤缠绕,玉树临风。
探觅观音山,踏景寻秘,便觉别有一方情趣。观音山“七景”均有迹可寻,妙不可言,真是“神山有奇景、有奇洞奇观,敢问何处再寻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