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泯玉 发表于 2019-6-11 15:08:53

歙县大洲源,千百年来却孕育出了数十座远离尘嚣、亦耕亦读的古老村落!

本帖最后由 zww011 于 2019-6-11 15:10 编辑

                                                                                                   

徽州山水兼备、文化厚重、生态优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


但凡对于大洲源的理解,如果不是当地人,兴许有人会把它当做一个古村落去认领,并贴上村庄的标签。其实大洲源并不是一个所谓叫村的地方,它只不过是新安江安徽段一个区域。大洲源与昌源河、华源河、街源河、棉溪河、小洲源等一样,都属于新安江的一条支流。它由歙县岔口镇周家村流出来的河叫大源和由原来歙县井谭乡流出来的河叫小源,大源河与小源河两条河流分别在岔口村交汇一起叫“大洲源”。


大洲源,虽然不是一座村庄。千百年来却孕育出了数十座远离尘嚣、亦耕亦读的古老村落。大洲源的地理位置位于歙县南乡,涵盖两个乡镇,即岔口镇和武阳乡,32个自然村。大洲源河流经歙县武阳、岔口部分地区,一起汇入新安江,最后向临近的千岛湖奔流而去。大洲源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摄影基地,附近有武阳全景,大川岛,虎坝,蜘蛛肚,博文汰,文昌古道,庙前,鲍家汰,祝同坦,鱼塘,茶园坪等大量村落摄影点。有的坐落在高山之巅,有的却傍水而居。她们就像散落在大山深处的璀璨明珠,至今仍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提及大洲源,自然离不开武阳。因为大洲源河从岔口一路欢歌而下,穿过洽河,绕过方村,就来到武阳。武阳地处大洲源口,地域比较开阔,山清秀而不险峻,水澄清见游鱼,朝阳夕霞把武阳装扮得更美。武阳村分居大洲源河的两片有小桥相连,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村落。武阳村四周与虎坝、蜘蛛肚(知川)、正口、方村和定潭毗邻。背靠虎坝山,前屏张家山,村东、村南、村西有像蛇、狮、象、虎等地形。大洲源东水西流,至此南折。武阳境内群山藏秀,充满神秘色彩的蜘蛛肚就隐于其中。“高山又临水,扬手可触云”的蜘蛛肚,是一个姚氏聚族而居的古朴高山土楼村。





大洲源是歙县的一条有名的源,岔口则是大洲源内最有特色的村落。因为大源河发源于仙人降,流经周家村,和发源于杨树尖流经井潭的小源河在岔口汇合,所以岔口又名“双溪”。
岔口地处歙县南乡大洲源的腹地,千百年来,仍保留着非常古朴的礼仪习俗。岔口旧时婚嫁有送礼和回礼之仪。明清以来,逐渐形成“三茶六礼”。岔口与歙县其他村庄一样,重视教育,自古而今,始终“无废诵读”。在岔口的乡村教育史上,最为岔口人津津乐道的是“梯云书屋”。松风桐雨的天籁声与鸡鸣犬吠的乡村交响曲中,书屋的读书声是最令人神往和振奋的。以至于相距百十里外的人也慕名送子前来投读。梯云书屋也确实不负众望,培养出了王茂荫,许球、吴景超和吴承禧兄弟及第一位踏上南极大陆的炎黄子孙张逢铿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歙县岔口,四周群山环绕,因为有谷深林密和雨水充沛等自然条件,一年四季均有壮观云海。周家村、曲木村、三谠村、抽司村、茶园坪景点各有特色。门岭村的徽派土楼房屋全都由千枚岩所覆盖。其中还有“葫芦构造窗户”及马头墙的徽派土楼更是别出心裁,既通风采光又美观实用。在抽司门岭村,村庄的山后还有一处悬崖,名为千米“百丈崖”。春天里,“百丈崖”被数百亩野生杜鹃花簇拥环绕,成为了“花的海洋”。
茶园坪村落,据村史记载,最初的整个村落远眺恰似由状元佩戴的“状元官帽+貔貅腰带+状元官印”组成,故亦称“状元坪村”。村落内牌牌房屋高低错落,保存完好的徽派土楼比比皆是,被喻作“奇葩生态长寿村”。当地还流传一首民谣:“身住泥墙屋,脚踏火炉火。手捧苞芦粿,除了皇帝就是我”,成为世外家族赞叹逍遥生活的写照。
祝筒坦村,又名“竹筒坦村”,是一座具有典型徽派民居与田园风光相映生辉的小村落,村落坐落海拔600米高山上,也是皖南山区拥有浓厚红色历史的村落,1932年间就有红军在此活动,这里发生过土地革命后期的“金竹暴动”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火烧祝筒坦”事件。解放后为纪念革命先烈,特立“祝筒坦死难烈士”纪念碑一座,被命名为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祝筒坦村,地处高山,常年云雾缭绕。这里的四季云海风光片屡屡在全国摄影大赛获奖。
大洲源春有百花争艳、夏有云海磅礴、秋有菊花红叶、冬有如玉白雪,还有一条穿行于山间古村之间文昌花海古道,以及一幢幢白黄相间夯实的土楼,与周边的古树林一起构成一幅绝妙图画。无论何时,你可以放慢脚步,在这里慢慢感受花海的灿烂,古村的质朴,古道的幽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歙县大洲源,千百年来却孕育出了数十座远离尘嚣、亦耕亦读的古老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