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铺水中 发表于 2019-4-8 17:01:16

邂逅琶塘


清晨,沿着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走入琶塘,站在村外,你无法看见村内的景象,水口旁高高山坡将整个村子挡住,好一处世外桃源。走进村内,清澈如镜的琵琶塘,斑驳的树影、碧绿的菜地与粉墙黛瓦的民居倒影在水面,古宅、古桥、古亭焕发生机,村庄整洁、民风和谐,休闲垂钓客怡然自得,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乡村山水画卷。




琶塘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西部,新安江支流丰乐河上游,是琶村村管辖下的一个自然村,合铜黄高速公路徽州区出口设在该村,从琶村到区府岩寺的车程在10分钟之内。



该村始建于宋,至今有800余年历史,是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全村130余户,500余人。该村历史上曾经有“一村三水口”的美誉,因村南有一条长龙式的堤坝,内围有两个塘池,分别为圆形和长形。中间靠堤坝有一条通道,由一座双孔桥连接,该桥半截为石板,半截为木板,行人过木桥时发出有节奏的音乐声,仔细听来犹如琵琶,由此得名琶塘。



琶塘主姓为胡氏,大约在宋时到琶塘定居,到明时逐渐发达。明永乐年间,琶塘胡氏16世祖胡翠屏经商发财后,回到家乡大造宅第,兴建祠堂,并且发动族众,在原有的村头水口下边又建造水口。琶塘村建在琶塘坑山口,琶塘坑流出的溪水穿村而过,从村右边沿田圳直泻而下,来水急、去水快,停不住水。根据风水之说,琶塘村关不住水,也就积不了财。胡翠屏发动族众,在村头砌坝筑渠,将琶塘坑溪水在村头巧妙地转了个弯再流经村里到村南之垅塘(也就是现在的琵琶塘)。在琵琶塘下的田畈中,族民们拦腰筑起堤坝,开挖蓄水的大塘,坝上植树造林,让琶塘坑水流经村庄后灌入再次蓄存。从而使琶塘上下都有水口,而且是“一村三水口”。

琶塘村现存历史遗迹很多。现村内保存明清古建筑10余处,其中,琶塘胡氏17世祖胡祖瑜在明代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捐建的“忠孝堂”,又称“六房厅”,是琶塘现存古建筑的代表。
忠孝堂属于一处公共建筑,平面呈倒品字形,主朝向座北朝南。其东西开间27.21米,南北向端距28.20米,总占地面积667.80平方米,是聚居琶塘的胡姓旺族一处合族(或合宗)议事、宴请、行办大事之所,作用应同潜口之乐善堂(耄耋厅)或上长林中之胡氏众厅有相似之处。忠孝堂局部还保留有一些早期明代遗构中的建筑基本特征,在大修中拆改部分仍保留有清早期的时代特征,是十分难得,十分珍贵的。目前已移建他处。


琶塘还是一处红色教育基地,1938年4月18日,由赣粤边、闽西、闽赣边游击队组编的二支队胜利到达后岩寺后进驻琶塘,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等都住在琶塘。二支队在琶塘期间,叶挺军长还亲自来到琶塘,在村前关帝庙山坡草坦上向聚集的千余军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阐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意义。至今粟裕将军居住过的胡小林宅保存较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邂逅琶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