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随流水 发表于 2019-3-26 09:48:30

迷失呈坎古镇

沿着青砖小道,踏上岁月斑驳的石桥,抬眼望,明清古宅,一派粉墙黛瓦,低头看,倒映在水中的马头墙,依然高低错落。此刻,我怀疑自己是否已穿越时空,又或沉醉于江南美梦。亏得有穿梭过往的游客,才意识到自己身处的,正是“江南第一村”——呈坎古镇。村子入口,有条人工修筑的小溪流,汇注一洼池塘,被村民称之为“水口”。古老的石板桥坐落其上,从古至今,不知道走过多少人,它连接的不仅仅是呈坎和外面的世界,更是历史和现今。呈坎,这个偏徽州大地一隅的小山村,究竟是什么吸引人们接踵而至?为何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在它神秘而古朴的外表下,又蕴含了多大多深的谜团?
走进呈坎,一生无坎漫步村落间,穿行于两人并排宽的幽暗小巷,各种民居、祠堂令人目不暇接。更不用提那些刻在檐下、门匾上,和牌坊、亭、塔边角处的精美雕刻。无论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都被绘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只是巷陌如迷宫般纵横交织,如果没有本村人指引,很容易就会迷失在呈坎的九十九条小巷。呈坎整座村落由郁郁葱葱的丘陵环抱,房屋按八卦卦象布局,S形的龙溪穿流而过,将呈坎分为阴阳两仪,让人恍然回到了千年前。唯偶尔一声犬吠、几曲鸡鸣,或数只鸭子跺着方步穿街而走,才把你拉回现实。
八卦风水中 看呈坎建筑文化早在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就盛赞这里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除了颂扬古朴雅致的徽派建筑外,还与其处处能感受到的徽州先人的大智慧有关。实际上,呈坎的整个村落都是依照《易经》的八卦风水理论布局的。其依山傍河而建,背靠大山、地势高爽,完全符合“忱山、环水、面屏”的风水理论;两条河穿街而过,既起到了消防、排水的作用,又方便了当地农民灌溉农田。而到达街巷,花岗条石铺路,两旁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青墙黛瓦、淡雅清秀。漫步街头、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仿若人在画中。因其合理的选址布局,古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无处不让人感到以山为本,以水为魂的独特建筑理念。不过,风水学为何会影响到这样一座偏僻的小山村呢?这还要从徽州商人说起。自宋代起,徽商便活跃在中国最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后,他们大多携财富回家乡,修缮自家房舍,同时兴建书院、祠堂等公共建筑。而当时的中国正是一个讲求风水、追求阴阳平衡的国度,所以荣归故里的呈坎人便参照《易经》,修建家乡。因此,呈坎的诞生,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密不可分。现在看来,呈坎四周皆山,这个村倒却像一个坎的形状。而实际上,“坎”还有其更深一层的含义。呈坎村的罗氏先人将这个村庄命名为呈坎,就是要告诉子孙要懂得身居“坎”中,居安思危。呈坎是一本书,一本底蕴十足、历经沧桑的古徽州历史。它的内涵不是几小时的驻留可以体会的,要读懂这道“坎”,非要相当的时间和功力,去实地体验、领悟。“走进呈坎,一生无坎”,它表达了世人对呈坎的独爱之情,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美好祝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迷失呈坎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