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禁锢 发表于 2019-3-14 16:36:38

外边溪往事|古老的徽州目连戏

                                                                                                   
网络图据说民国初年,目连戏这种古老的戏剧在阳湖尤为盛行,歙县长标目连班、韶坑目连班在阳湖同地演出,唱起对台戏,多次演出3天3夜的全本目连戏《劝善记》,场面火爆,气氛热烈,深受阳湖百姓的喜爱。
所以每逢农闲时节,特别是重大节假日,搭台唱戏便在阳湖上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目连戏渐渐淡出视线,新中国的成立后,屯溪已无目连戏演出。目连戏缘何而来

网络图这是一个远古的传说:傅相一生好善乐施,广济孤贫,终于得道升天,进入仙界。傅妻不敬神明,破戒杀牲,触犯天条被打入阴曹地府遭罪受罚。其子傅罗卜(出家后法号目连)孝顺父母,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为救母去西天求佛超度,经过六道生死关,找到母亲并劝其改恶从善,最终把母亲救出地狱,一家人团圆超升。目连戏就起源于“目连救母”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唐代人改编成说唱文学。此后几百年来,经过无数艺人的锤炼,目连戏以其博大纷繁的戏剧形式、无所不包的表演手段、积淀深厚的音乐素材及情景交融的演出排场,在民间盛演不衰,广泛流布于江南、西南一带。

网络图


网络图宋元时期徽州就有目连杂剧的演出活动,明万历年间,祁门清溪人郑之珍编撰了《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分上、中、下3卷100出。此本一出,便在东南诸省广为流传,明清时期仅徽州目连戏班不下数十个。在祁门当地,一直流传着目连戏“出在环砂,编在清溪,打(演)在栗木”的说法。

网络图有人说徽州目连戏流传300余年经久不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题材上契合程朱理学的要义,宣传了“从善”、“行孝”、“守节”、“崇义”等当时社会极力推崇的儒家思想,可以说程朱理学是目连戏的思想灵魂,而目连戏又是程朱理学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工具;二是在艺术上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目连戏保留粗犷、原始的本来面目,集戏曲、舞蹈、杂技、武术于一身,有窜火、耍牙、登坛、跳索、跳圈、飞叉和滚打等特技,且服装、道具、化装、表演均有独特之处,深受当时文化生活极为贫乏的普通百姓的喜爱。
网络图目连戏郑氏剧本来源徽州农村生活实际,又融入了徽州民俗风情,内容通俗易懂,基本唱腔是明中叶流行于徽州一带的“徽池雅调”,大大推动了目连戏在徽州的流传,以至于徽州人逢灾年、瘟疫、迎神、赛会或富裕人家办丧事,大都要搬演目连戏,以祈求消灾纳吉、人寿年丰、村社平安。


近年来,伴随黄山市加快发展以徽文化为内核的乡村旅游,目连戏在停演半个多世纪后也重新迎来灿烂的春天。2006年,徽州目连戏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次年,祁门县王长松、叶养滋入选为国家级目连戏代表性传承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边溪往事|古老的徽州目连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