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残月 发表于 2019-1-30 15:57:33

雄村

雄村地属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
景区位于安徽歙县城郊,被誉为“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
雄村原名洪村,元末曹姓人入迁,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与“锦绣江南第一村”呈坎、“牌坊之乡”棠樾齐名。这里是聚族而居的一色曹姓,历代名臣辈出,确实“所在为雄”。而他们升入仕途都起步于村中的竹山书院。
有人说:徽州兴盛赖教育,确实是这样。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歙县雄村就是一座以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著称的古村落。清末翰林许承尧称“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
从合肥到雄村自驾线路:



合肥绕城高速/新桥国际机场方向,靠右——南京/安庆/包河大道方向——铜陵/福州/安庆/G3方向,靠右进入京台高速公路——进入S103——朝九华山/黄山市/芜湖/宣城方向,靠左——黄山市方向,靠左——市区2/机场/市区3/祁门方向,靠右进入屯溪枢纽——雄村
雄村位于歙县雄村乡境内,距歙县县城7公里。桃花古坝濒临渐江水,背靠竹山书院及大中丞功名牌坊,桃花盛开时节,各种色彩的桃花绵延数十米,形成十里红云的盛景。壮志凌云文昌阁八卦建筑,在众多古老桂树的掩映下,更显气势恢弘。
  雄村历代名臣辈出,确实“所在为雄”。而他们升入仕途都起步于村中的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的建造深深地印上了徽州商人独特的思想印记。寓居扬州的两淮八大盐商之一的曹堇饴称富宇内,曾奉命接驾第二次南巡扬州的康熙皇帝,达到了一生荣光的巅峰。然而在程朱理学熏陶中长大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四民之业,惟士为上”、“商居四民之末”的观念。只是近于家乡“地狭人稠,耕不足食”的自然条件而勉强操起营商的行当,自从踏入商界那天起,心里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自卑。“读书入仕”的欲望在他们已成为不可能的企盼之后,便把它当作人生唯一的终极目标,固执地移植到子孙们的脑海里。于是,曹堇饴病入膏肓、辗转病榻、弥留人间之际,嘱咐两个儿子曹景廷、曹景宸的只有一件事:“当在雄溪之畔建文昌阁、修书院。”
  乾隆二十四年春季里的一天,由曹景廷、曹景宸兄弟捐资建造的竹山书院矗立在雄村村口。跨进书院大门,厅堂宽敞明亮,正壁悬蓝底金字板联一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是曹文植所撰,意在勉励后学之士。书院作为府学、县学之外的私立教育机构,其经费须自行筹集。据统计,明清二代徽属六县共有书院54所。书院一方面广延名师硕儒来任教,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学田制度,捐助“膏火费”等形式,使族中天资聪颖而贫不能入学者也能安心在书院就学。竹山书院旁还有一座“文昌阁”,飞檐画栋,八面玲珑,阁高三层,每层每角都悬有铜铃,微风吹动,铃音回响,不绝于耳。阁顶用纯锡铸造成宝葫芦形,既寓意为文曲星高照,又示意曹氏乃以才入仕、先学后臣的翰墨人家。
  从雄村走出的名宦当首推曹文植、曹振镛父子尚书。曹文植自幼熟读经书,25岁考中传胪(即第四名进士,居状元、榜眼、探花之后)。在内廷为官多年,官至户部尚书。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都由其承办。他办事干练,不徇私情,深得皇帝宠信。其子曹振镛,从小受到家族的严格教育,刚成年就考中进士。关于曹振镛的苦读,雄村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曹振镛在竹山书院就读时,顽劣异常,不肯用功。其姐十分着急,规劝他:“你不读书,将来如何登堂入仕,承继父业?”曹振镛夸下海口:“他日我定为官,且胜乃父。”姐姐激他:“你若为官,我当出家千里之外为尼。”曹振镛从此潜心攻读,后一举中榜,并官至军机大臣,权倾朝野。其姐为不食言,坚持要出家,曹振镛苦劝无效,又怕姐姐在千里之外孤苦伶仃,只得借当地俚语“隔河千里远”之意,在雄溪对岸建了一座慈光庵供其姐修行。如今慈光庵依旧掩映在竹山书院对面山腰的一抹绿树修竹之中。曹振镛为官后,乾隆皇帝见他言行举止很有其父的遗风,因而十分宠信,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嘉庆皇帝即位后,一次在宫中设宴,命大臣吟诗作赋,曹振镛的诗得第一名,遂擢升为工部尚书,不久又荣升为体仁阁大学士。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歙县民间至今能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这句俗谚。道光皇帝继位后,任命曹振镛为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并赐建府第,在内宫悬挂他的画像,位列群臣之首。
  雄溪是雄村村前缓缓流过的那条江,即新安江上游。当初建造书院时,为防止江水冲涮临江而建的书院的基脚,遂沿江岸修起了一道数里长的堤坝,形成城堞,坝上遍植10余个品种的桃花,夹以紫荆。曹文植《石鼓研斋诗钞》有云:“竹溪有桃数百株,花时烂漫如锦,春和景明,颇堪游眺……”信步江岸,远眺苍山叠翠,白鹭低飞,近观江水平平,扁舟自横,会使你想起李白《清溪吟》,“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正是这里的生动写照。
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是乾隆二十年(1756年)前后建成的,为户部尚书曹文植伯父干屏、生父青兄弟所建。清初,曹氏为盐商,至曹堇饴时,已成豪富。曹堇饴临终二子干屏、 青于竹溪建文阁,创书院,修社祠,筑园庭。儿遵父命,于乾隆初着手筹建,历十余年乃成。



竹山书院两旁的石鼓和大门上方斗大的“竹山书院”的题额十分醒目,入门处竖立了一个木屏,两廊皆方形石柱,正厅宏大宽敞。正壁悬兰底金字板联一付,上联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下联是“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联为曹文埴所撰写。
桂花厅在桃花坝东首和竹山书院相连。园中植有桂树数十株,有月月桂、八月桂等多个品种。桂花厅名为:“清旷轩”。轩厅正壁有曹学诗所撰写的《所得乃清旷赋》。轩柱
悬隶书联对:“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轩厅上额匾为篆书“所得乃清旷”。厅前有平台,台柱三面皆饰以石雕,有栏柱十六,顶端各有青石狮,小巧玲珑,神态各异。
在桂花厅通往竹山书院的回廊的廊间壁上,嵌一大黟青石板,上书“山中天”三字,字径尺五,为颜真卿书,字迹遒劲雄浑,令人留连。
桂花园西首有八角亭一座,正名为“凌云阁”,亦称“文昌阁”。此阁高大雄伟,石基八面,高六尺多。阁分二层,各具八角,顶为锡制,基部如荷披复,上为防风锥,以铁链八条系于四角间。角均翘起,如鸟振翼,下垂风铃。角尾饰以陶制鳌鱼。脊间立好望兽。阁的上层,八面皆窗,正面窗外悬陶匾,赭底黑字:“俯掖群伦”,是曹文植的手书。阁的下层,前柱为石制,两柱间有一匾,兰底楷书金字:“贯日凌云”,石柱悬一对联,上联“扶君臣朋友之伦,心悬日月”,下联“证圣贤豪杰之果,道在春秋”。
桃花坝、桂花厅、八角亭和竹山书院联为一体,立于新安江畔,景致实为诱人,当桂花盛开时,登阁远眺,微风送来清幽的花香,耳闻叮当清脆的铃声,远山叠翠,近水扬帆,置身此中,如临仙境。

四世一品坊
村口屹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 “四世一品坊”,四柱冲天,三间三楼,专为褒奖户部尚书曹文埴及其祖上三代而建。二楼额枋上刻有曹文埴和他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姓名和官街。世袭官威,世代显赫,故称四世一品。

大中丞坊
村中还有一座“大中丞坊”(光分列爵坊),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大中丞”是官名,明清各省的巡抚称“中丞”,这里指的是明成化年间进士曹祥、隆庆年间进士曹楼和清代进士曹文埴,同时,牌坊上还镌刻了明代曹氏家族中举者和显宦的姓名,光分列爵,门楣生辉。“光分列爵”,是对曹氏家族里成就最显赫的人进行的褒奖,使他们在历史的纪念碑上代代相传。

桃花坝
竹山书院近旁有一座桃花坝,是雄村沿新安江的一道石堤,占地 500平方米,坝上遍植桃花。曹文埴《石鼓研斋诗钞》记:竹溪有桃数百株,花时烂漫如锦,春和景明,颇堪远眺。优美的景致,为学子们潜心苦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慈光庵
与书院隔江相对的半山腰中,掩映着一座叫“慈光庵”的古刹,她诉说着一个姐弟劝学的感人故事。曹文埴的儿子曹振镛,幼时顽劣异常,无心读书,其姐苦心规劝他说:“你不用心读书,将来如何登堂入仕,承继父业?”曹振镛夸下海口:“他日我定为官,且胜吾父。”姐姐有意激他:“你若为官,我当出家为尼。”曹振镛从此刻苦攻读,果然不负姐姐所望,考取了进士,官至军机大臣,权倾朝野,留下“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佳话。于是姐姐不食其言,在新安江对岸建了一座尼庵供其姐修行。

小南海
小南海是雄村新安江上一处不可多得一胜景。它是新安江中的第一个岛屿,又称岑山。岛上怪石峥嵘,周围四面环水。岛上有唐末天佑(911年)建的“周流寺”,取四周皆流水之意;清康熙年间,雄村程族求得皇帝“星岩寺”的御书,重建“星岩寺”。当年这里香火缭绕,据说殿里还有一尊稀世珍宝 —— 粉金的肉身菩萨,各地信男善女接踵而至,海天佛国,蔚为壮观。取名小南海,是因为它与钱塘江湾的 “大南海”普陀遥相呼应的缘故。寺前青石板砌成平台,寺周麻石条筑成护栏。凭栏远眺,绿树、修竹掩映,村庄、屋舍错落。更见环流荡波,远山如屏,秀丽景色,尽收眼底。寺内有一客厅,大半悬空而筑在峭壁上,下面岩石嶙峋,江流滚滚,十分奇险。

历史趣事
也许是雄村特有的灵气,使国民党和太平洋西岸的美国人也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 1943年3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派来人员和美国教官,在雄村开设了中美特种技术人员训练班,戴笠任主任,先后办了8期,送来受训的学员达6000余人。当时,新安江的沙滩和桃花坝都成了他们的操练场,竹山书院也是教务活动的地方。戴笠和美国教官梅乐斯到雄村考察,据说乘坐的小型飞机就停在开阔的河滩上。正因为有这样的历史背景,当年雄村有多人建国前去了香港、台湾。50年的悠悠岁月,民族的一脉相承血肉之情,隔不断两岸乡亲的思愁,多次有祖籍雄村的港台同胞回雄村探亲,出资支援家乡建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