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楼花吹雪 发表于 2019-1-3 11:25:12

走进三阳坑古村落





          三阳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部著名的小山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称号 。这里因其钟灵毓秀,名人辈出而令人神往。当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和林语堂先生来徽州游玩时,曾被清凉峰脚下“昱岭关”的景色迷住,誉为“东方的小瑞士”, 并把这里的佳景写进他著名的游记《出昱岭关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积,传统的徽州民俗,绽放出更多徽风皖韵的艺术之花。徽州米馃香走进三阳坑,映入我们眼帘的景观,无不透露出古朴的清新,沿着那条青石铺砌的街路,我们在民居和店铺间作着细细地寻察。徽州年俗因忙碌充满喜庆而令人陶醉,进入农历十二月,过年的气氛就逐渐地浓厚起来了。徽州人对腊八节向来很重视,因“腊八” 一过,春节临近。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忙年了,做米馃、冻米糖、农家豆腐、芝麻糖等,村庄里的汉子们杀年猪、备年货。三阳坑家家户户有做米馃的习俗,做米馃的时候街坊邻居会来帮忙,做的有白米馃,还有“发喜馃”-------做米馃的工序较多,糯米要舂粉、搓粉、蒸熟、晾摊。目睹村民磨粉全靠石磨,老人手扶磨杆有节奏地朝磨孔中不断添加粮食,牵动石磨的木扁担在年轻人双手有力的推垃下,转着圆圈,周而复始,“呼噜呼噜” 地吐着细细的粉末,这些粉就是米馃的原料。“馃印” 模是专请木雕师傅用上好的木头雕刻的宽宽的模印连着一手正握的手柄,馃印的图案有聚宝盆、玉如意、麒麟、十二生肖、福禄寿等多种造型图案,令人大开眼界。她们先用开水将混合好的米粉反复揉和成粉团,又将粉团按扁压入食桃模中,再用手掌轻轻按压抹平之后,就可手握米馃模的手柄,将之翻转在案板上猛敲,使成型的米馃脱模,然后将米馃放入蒸笼蒸熟,点红、晾干,楼房里飘荡着诱人的米馃香味。徽州米馃图案多数呈圆形的,因此也代表着喜庆、吉祥和平安,有的表示年年有余、福寿延年,表达徽州老百姓祈求多福多寿和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演员《洪雪飞故居》漫步三阳坑,脚踏青石古驿道,耳听溪水潺潺如歌的弹唱,驻足于洪雪飞故居原址的老屋前,我禁不住浮想联翩。演员洪雪飞是现代著名的京昆表演艺术家,她是歙县三阳坑人。洪雪飞故居是一幢有100多年历史的徽州传统徽派建筑,粉墙黛瓦。她从小就生活在三阳坑,自幼深受家乡徽戏的熏陶,能歌善舞。那时村里举办“荡秋千” 民俗表演时,她便是村中最优秀“秋千姑”。 洪雪飞热爱家乡,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歙县举办“枇杷节”, 她应邀回到故乡,登台扮演了“阿庆嫂”, 还特意回三阳乡为乡亲们演唱现代京剧《沙家浜》的片断,给父老乡亲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深情地说:“我的艺术生活,是从家乡三阳坑的农村舞台开始的,是乡亲们培养我走进了艺术的宫殿。”如今,多年夙愿成为现实,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啊,往事如缕缕烟云,又在洪雪飞的脑际萦绕,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演出过《牡丹亭》、《长生殿》、《白蛇传》等优秀的昆剧剧目。据洪雪飞戏曲艺术陈列馆馆长洪雪飞的侄孙洪世平介绍,洪雪飞戏曲艺术陈列馆是在洪雪飞故居的基础上重新修葺完成,陈列馆的建立,寄托人们对洪雪飞的怀念,目的是为了将洪雪飞的表演艺术与精神传承下去,同时也是为了推广中国戏剧艺术。现演员《洪雪飞故居》已列入黄山市十大名人故居。叶村叠罗汉古老的徽州,是一片饱含着文化艺术蕴藏的土地,在古徽州的青山绿水间,无时无处不充盈着浓郁的文化气氛。歙县三阳乡叶村是中国传统村落,民俗表演叠罗汉,俗名“肉体牌坊” 是一种集古代杂技和体育于一身的徽州民俗文化,这项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年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现已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叠罗汉的演员全都是叶村的普通村民,表演时数十名青壮年村民下穿红彩裤,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绘有脸谱,演出时不说不唱,在震耳欲聋的鼓声敲击下,演员分别表演《童子拜观音》、《六柱牌坊》、《刘海戏金蟾》等66种造型,取六六大顺之意,表达了徽州百姓对风调雨顺的渴望和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带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叠罗汉表演浑朴粗犷,内容跌宕起伏,亦惊亦险,趣味无穷。节目从易到难,依次进行,体现了团结互助的精神。肌体中洋溢着力的美,将力量与和谐之美融为一体,动作惊险别致,造型均衡稳定,令人赞叹不已。叶村叠罗汉为徽州传统民俗文化剧目,每逢闰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的晚上及重大喜庆节日进行表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三阳坑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