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铺水中 发表于 2019-1-2 10:49:57

歙县瞻淇,徽商故里



拥山环水,绿竹环绕,粉墙黛瓦,青苔石径——大抵就是初识歙县瞻淇村的第一印象。从北方一路向南,到了安徽境内,铁路车窗外的青山忽而绿润起来,雾气环绕配上竹风阵阵,便有了徽乡独特的“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气息。天空中的阴云,像极了粉墙上的氤氲墨影子,带着一抹黛色,时不时飘下似有似无的雨滴。最初,瞻淇村正如很多江南水乡中的古村落,波澜不惊静卧在新安江畔,带着一江已经渐渐被历史遗忘的故事向东流去,并没有在心中泛起一片涟漪。
然而,打动人心的,并不是瞻淇古村的古宅,而是古宅背后蕴含的厚重人文底蕴:竹、鱼、水、茶。
竹,有节;风动,水动,竹情义不动。据说,这周边的竹林,曾经是《卧虎藏龙》的外景地,而引得无数游客慕名来此。气节,大概是竹最与众不同的特征,让人不禁联想起玉娇龙在竹林里如诗如舞的打斗。竹的韧性与坚毅,成为瞻淇古村故事中最引人传颂的篇章。早年据说汪姓少年伤了一只眼睛,不得不弃农从商。路遇富商把戒指掉入茅厕,身无分文的他竟然捡起来洗净追上去还给了富商。富商被他的气节感动而传授从商之道,当然,气、义为经商之首,也成为徽商走遍天下的信条。
鱼,锦鲤舞动,街巷通明。中华文明中,舞龙舞狮成为传统文化重要节庆活动的一部分,舞鱼灯就十分罕见而成为瞻淇村的特色。之前听说过鱼灯,但是没有想到有如此鲜活的民间艺术,可以将传统活动与古街巷如此完美的结合起来。村里的老人、妇女、小孩儿都集体出动,前面行走的是盆口大鼓,敲出响彻山河的气势,而持着鱼灯的老者左右轻踱,如闲庭信步般。鱼儿也因此轻盈摆荡在巷子中,照了古宅,亮了门楣,映了山墙。小孩子很欢快的手持小鱼灯,依偎在大鱼的前后,好似古宅中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年长的老者,推着轮椅、拄着拐杖也出来了,加入了舞鱼灯灯的队伍——好像没有其他活动如此有感染力,可以把全村的人集结在一起。游鱼过后,街头巷尾都沾染了喜庆的气息,人们的脸上也都泛起了红光,好像当年兴盛时候的场景。这种排山倒海的阵势,很容易鼓舞人心,而由衷感到瞻淇古村的生命力依然顽强存在。
当晚参加舞鱼灯的两条鱼一前一后,走着走着,后面一条就被落在后面步履慢了下来。这好像当代生活中古村的真实写照:一头是快速向前的当代生活,另一头是相对古老的村落传统——他们步履蹒跚,在快节奏下显得有点跟不上节奏,而慢慢落下来,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曾经繁盛一时的光荣时代,也犹如落在后面的一条鱼灯一样,在现代的长河中逐渐远行、漫漫黯淡而留有耐人回味的余庆。老老小小的欢乐中,村落青壮年的缺失,就像前面和后面鱼灯中间间隔的黑色空隙,留下无奈的痕迹。

鼓声落,夜渐深,人散去而烛未尽。生命如火,生生不息,滋滋不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歙县瞻淇,徽商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