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铺水中 发表于 2018-12-11 10:08:46

三槐堂——满堂柱


         休宁三槐堂位于秀阳乡溪头村。从县城来这里的道路皆是蜿蜒的水泥路,宽约3米左右,十分考验驾驶的水平。幸好余找到一位当地的司机,相当忠实可靠,他的近亲就住在溪头,因此一路顺达。汽车一直开到三槐堂的门厅前广场上。

         三槐堂前楹空阔,国保碑立于墙边,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槐堂 国务院公布时间:二零零六年五月 安徽省人民政府立”。

         门屋在中间,面阔三间。明间最宽,月梁上置两攒斗栱,斗栱为两跳,第一跳斗上施斜栱,与华栱一起承托撩檐枋,不施令栱,这是徽州一带斗栱的常规做法。    门楣上悬匾:海阳乡贤馆。这应是近年将祠堂利用起来而成。
      次间较窄,月梁上仅有一攒斗栱,且栱眼较明间小了很多。

       包铁门置于中心,斜方格肋,中间乳钉。

       月梁下与立柱相交处施灵芝雀替。这是明代木构的特征。

         门屋为前后轩梁,墙砌于中跨。前檐廊月梁上置两朵云纹陀墩,陀墩上施斗栱斗口跳,承托元宝梁川和檩条。

         三槐堂大门紧锁,趁着司机去找人的时间,余顺路拍了拍并排的一组门屋,都是高墙深院,鸳瓦鳞鳞,马头墙耸拔。粉墙黛瓦,在无涯的光阴里蹉跎。一切终是过客。

         红砂岩门框,简明的门罩。

      粉墙矗矗,棹楔峥嵘,宛如城郭。

         漏窗上镂刻喜鹊登梅图案。

       休宁特有的红砂岩装点在门窗的四周,为黑白的世界增添了一抹沉郁顿挫的节律。
         难得一见的暖色门罩,也许是近年来所为,颇富灵感和想象力。推陈出新,画龙点睛。

         回到三槐堂前,广场上竖立六根旗杆,正对前方远山朝拜。地面上晒着金黄的稻谷,预示着又一个丰年。

      广场前面还有一条溪流潺潺流过,为村庄带来活力和生机。
         终于,司机带来了开门人。走进祠堂,似乎有些眩晕。但见百柱林立,檐角交错,光影晦明,好像瞬间回到遥远的过去。         三槐堂建于明代,系万历年间丁酉科乡举王经天的故宅。堂名来自于《宋史·王旦传》:“旦父祐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必有为三公者”。后人遂以三槐堂命名宗祠。

         墙壁上悬挂三槐堂的文介,三槐堂采用满堂柱,屋内有柱182根,99根直径1.4米以上,最大近2米。中轴线为主厅,两边向左右延伸,计十一开间。

         云纹雀替。

         三槐堂原有近百块大匾,前檐下悬挂的“龙章宠锡”金字匾额,是硕果仅存的金字牌匾,年为康熙三十一年。

         正厅,金柱上对联为:兰亭一集家声远,槐树三株世泽长。兰亭是王氏先祖、书圣王羲之的俢禊之处。虽然被两厢廊道遮挡住规模,但面阔十一间的厅堂依旧让人震撼。

      双杪斗栱,不施令栱,也无斜栱。

      中跨和前檐都是四界梁。

         前檐梁川,曲尽其妙。显然使用了覆水椽,上铺望砖。覆水椽的上部,还有一道顺着真正斜屋顶的椽子。此种做法一般认为早于廊轩。在三槐堂墙壁上的文介,误将“覆水椽”写成了“履水椽”,建议修改。

         荷花大斗。

      梭柱柱础在正中五间为八棱柱础,两边则是简约的方形。

       柱头插栱在第一跳斗上,还伸出云纹耍头,然后再施斗栱,颇为罕见。
         从正面可以看得清晰,柱头和补间斗栱在两跳的齐心斗上,皆伸出耍头。
       柱头插栱。

      隔架栱。

      尽间加出单坡抱厦,拓展檐宽。弯撑上立短柱,柱头出两跳斗栱。

         青石铺就的地面上成排地摆放着展板文介,海阳的乡贤们一一呈现,向今人讲述曾经的文采斐然和彪炳业绩。

       展板把祠堂固有的格局打破,原有的隔墙屏山全都不见,成为通透的乡贤课堂。

       四界梁前接单步梁。脊檩下用蜀柱,两侧施卷草叉手。

       梁下用斗栱雀替,蜀柱下是云纹大斗。

      穿斗式构架,立柱一直伸至屋檩。

      八棱柱础。

         休宁乡贤大多为文章丹青的妙手,比如戴本孝,一生不仕,工诗善画,格调松秀枯淡,墨色苍浑,丘壑不繁,性情高旷,属于黄山画派。仅仅听这介绍,便肃然起敬。

      正厅两边中跨四界梁,前接双步梁,梁下施云纹雀替。

       梁上置花瓣大斗托蜀柱。

      前檐月梁上施八角大斗。

      八棱柱础。

       偏厅梁架古朴简约,通檐用四柱。

      这一片皆介绍从休宁走出的状元,余又看到沈坤的名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槐堂——满堂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