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温瞳 发表于 2018-12-6 09:54:33

中国最多贞洁牌坊的地方 徽州商人背后商妇的宿命

清朝商帮最有实力的是山西的晋商和徽州府的徽商。这两个群体约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崛起,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商人集团。从经营策略上,两大商帮并无太大差别,无非都是官商结合,各得其所。只是晋商的商票、股权分配模式颇有现代价值,而徽商的儒商和红顶商人身份更具中国特色。不分高下。

  不过在名气上,晋商和徽商间有一个被忽略的不同--他们身后的女人。徽商妇,作为徽州历史上最为卑微又悲壮的角色,为这段辉煌的地方商业史画上一个尴尬的注脚。迄今林立的牌坊成为徽州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与徽商一起,被记入历史。而晋商妇,因为没有太多可考的实证,数百年后,便面目模糊了。

  徽商妇成为对应徽商集团的另一个群体的象征,其实是有它的原因的。

  这与徽州的地理特征及传统习俗有密切的联系。地处高山深谷的徽州,农业收成只能满足三分之一的口粮,为了活命,男人们不得不背乡离井,"以贾代耕"。据《徽州地区简志》记载:徽商发展的黄金阶段,也就是明清时期,徽州成了一个高移民的输出地区,70%以上的成年男子要离乡从事商贸经营。当地有句俗谚说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说的就是徽州男人的人生轨迹。另有俗谚云:"歙南太荒唐,十三爹来十四娘",是说徽州当时年满十二三岁的男子就要完婚,然后外出经商,他们往往要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返乡省亲。因此也就有了"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之说。《新安竹枝词》更形象地描绘道:健妇持家身作客,黑头直到白头回。儿孙长大不相识,反问老翁何处来?

  发财之后的徽商奉行忠孝节义,回乡大兴土木建造家园外,大肆修建祠堂与牌坊,兴办义学和义庄,以强化宗族制度。

  其中以牌坊最具特色。中国的牌坊有点类似于西方的纪念碑,是一种起表彰作用的建筑,表彰那些用儒家价值观念所判定的优秀人物。树牌坊,在古代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也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而徽州的牌坊中,以表彰妇女贞节为最多,几乎占到一半,其中,商人妇占了绝大多数。中国最多贞洁牌坊的地方 徽州商人背后商妇的宿命

清朝商帮最有实力的是山西的晋商和徽州府的徽商。这两个群体约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崛起,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商人集团。从经营策略上,两大商帮并无太大差别,无非都是官商结合,各得其所。只是晋商的商票、股权分配模式颇有现代价值,而徽商的儒商和红顶商人身份更具中国特色。不分高下。

  不过在名气上,晋商和徽商间有一个被忽略的不同--他们身后的女人。徽商妇,作为徽州历史上最为卑微又悲壮的角色,为这段辉煌的地方商业史画上一个尴尬的注脚。迄今林立的牌坊成为徽州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与徽商一起,被记入历史。而晋商妇,因为没有太多可考的实证,数百年后,便面目模糊了。

  徽商妇成为对应徽商集团的另一个群体的象征,其实是有它的原因的。

  这与徽州的地理特征及传统习俗有密切的联系。地处高山深谷的徽州,农业收成只能满足三分之一的口粮,为了活命,男人们不得不背乡离井,"以贾代耕"。据《徽州地区简志》记载:徽商发展的黄金阶段,也就是明清时期,徽州成了一个高移民的输出地区,70%以上的成年男子要离乡从事商贸经营。当地有句俗谚说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说的就是徽州男人的人生轨迹。另有俗谚云:"歙南太荒唐,十三爹来十四娘",是说徽州当时年满十二三岁的男子就要完婚,然后外出经商,他们往往要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返乡省亲。因此也就有了"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之说。《新安竹枝词》更形象地描绘道:健妇持家身作客,黑头直到白头回。儿孙长大不相识,反问老翁何处来?

  发财之后的徽商奉行忠孝节义,回乡大兴土木建造家园外,大肆修建祠堂与牌坊,兴办义学和义庄,以强化宗族制度。

  其中以牌坊最具特色。中国的牌坊有点类似于西方的纪念碑,是一种起表彰作用的建筑,表彰那些用儒家价值观念所判定的优秀人物。树牌坊,在古代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也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而徽州的牌坊中,以表彰妇女贞节为最多,几乎占到一半,其中,商人妇占了绝大多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最多贞洁牌坊的地方 徽州商人背后商妇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