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随流水 发表于 2018-12-3 16:09:58

休宁有个“晒袍滩”:相传乾隆皇帝来这晒过龙袍

                                                                                                   


休宁溪口冰潭大山中,深藏着一个神秘的古村落,名曰晒袍滩。晒袍滩村庄户数不多,星星点点不到20来户人家,但是这个村庄史上却出了2名重量级人物。一个是北宋年间抗金英雄凌唐佐,元符三年进士,授大名府司户,还有一个是明代一位进士出身的兵部左侍郎凌右文。村前桥头都有说法,相传董其昌是这里的外甥,他写的“鱼乐国”刻在石壁,现在还保存在县文物局里。更有奇葩的是,相传乾隆下江南时还在村里河滩上晒过龙袍呢!




说起这村名的由来,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话说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罢“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齐云山,从后山下山,轻车简从,欲前往另一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游玩,于是他们过溪口,沿率水河循休宁至浮梁的古驿道前行,一日,行至这磣溪河的峡谷间,刚才还丽日蓝天,突然乌云密布,顷刻间,滂沱大雨从天而降,乾隆爷一行未带雨具,结果被浇个落汤鸡,全身湿透。过了一会,云开雾散,白云朵朵,他们顿觉浑身难受,想觅一处地方小憩,见前面有一村庄,村前有一宽阔河滩,于是停下歇息,脱下龙袍,晒在河滩、岸边树上,马则放在不远处的草滩上,有热情的村民见有外人,便提来热茶和食物,乾隆爷一行又饥又渴,自然感激不尽,等龙袍晒干,千恩万谢之后,也未通报姓名,便继续赶路了。过后有机灵的村民幡然醒悟,想起了刚才所见的龙袍,终于明白是乾隆爷他们驾到了。于是,村人将那河滩起名为“晒袍滩”,不久,村名也改为“晒袍滩”,这富有文化底蕴的村名便叫开来了。






晒袍滩,面积约两百多平方,三面临屋,一面环水。岁月的变迁,晒袍滩已变为晒谷滩,还堆放着村民的柴火。滩边有一石桥飞虹,桥旁临溪横斜一颗古树,树分四枝,树冠如菇,村人称之为“枸刺”,这便是传说中晒龙袍的神树,原来此树只开花不结果,乾隆爷来后,次年春上,便结果了。更为神奇的是,村民说,这树四枝朝向河流两岸,两侧轮流开,红果朝向哪侧,哪侧就生女孩。花开时节,红色的小果缀满一侧枝头,繁星点点,煞是好看。河流两岸数百年的桂花树、红豆杉,枝干虬劲,枝繁叶茂,冬去春来,它们绽放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晒袍滩村是个典型聚族而居的小村落。全村二十来户,几乎均为凌姓,村落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早年从歙县沙溪迁来,而且还说他们的“凌”是“淩”,是皇帝所敕,这一说法与《歙事谭概》一书中之说是相吻合的,此书为清末翰林许承尧先生所作,书中关于“淩”姓来历有三说:一说是南宋皇帝得怪病,而御医无法医治,淩姓先祖为御医,入宫后药到病除所赐;二说为南宋朝廷定都临安,大兴土木,淩姓先祖主持建设事宜,皇宫落成后,气势壮观,金碧辉煌,甚合帝心所赐;三说为淩姓先祖为朝廷重臣,误传与后宫娘娘有染而遭斩首,雪冤后御赐“金头银喉咙”补葬,使其身首合一,并御笔钦赐凌字多一点。村人的所说还是有些来头的。






别看村庄不大,历史上却是声名远扬,商贾名宦辈出。北宋年间,就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忠烈英勇留守知府凌唐佐。他字公弼,宋哲宗三年进士。金兵侵宋时,他时任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知府,应天沦陷,凌唐佐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不愿降金,金兵统帅佩服他,破例释放他,让他继续留守应天,他却秘密搜集金兵情报,用蜡密封欲送与宋,结果事泄被捕,并大骂叛将刘豫,绍兴二年被杀。宋高宗赵构后追赠他为徽猷阁待制,御赐白玉碑一块。商丘人民为追念他,建有褒忠祠。这段史实在《宋史》、《宋时演义》、《新安志》及《休宁县志》中均有记载。在晒袍滩附近也有他的衣冠冢,据说头为金头。只是古墓前些年被毁了。明代时期,该村还出了一位兵部左侍郎,他叫凌右文,进士出身,今天他的墓还存在,拜台尚完整,石桌石凳依存,由于年代久远,古墓已是荒草萋萋。这一切,让人感喟“深渊出蛟龙,深山出贵子。”村中逡巡,石板青青,古道依依,而古宅、古祠已化作历史的尘埃。





晒袍滩这段美丽的传说,这段厚重的历史,是村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一段美事。文革期间,破四旧,曾一度将该村改为“新民村”,可老百姓嘴中不改,无奈,文革后,村名又恢复如旧。历史就是这样惊人的轮回。真心希望“鱼乐国”一“晒”天下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休宁有个“晒袍滩”:相传乾隆皇帝来这晒过龙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