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门第 发表于 2018-11-14 09:18:53

理坑 思溪(原创)

最近同摄影朋友游览江西婺源理坑 、思溪村庄,那里是中国农村最古老的明清时代建的村落。
理坑:原名理源,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

几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

思溪:在思溪所到之处,粉壁黛瓦马头墙,黑白相间,简约素雅,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有着很强的韵律感,仿佛一幅充满诗意的水墨画。从远处看这些古民居,在外观上是大面积空白的粉墙,粉墙上嵌有几个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体与局部、面与点的对比效果,体现“道法自然”的意蕴。有趣的是,沿着小巷的青石板路穿行于粉壁黛瓦之中,从高耸的墙体抬头望去,就觉得诺大的一面墙壁上端,洞开着几个极小的窗户。原来,当年这里的许多人家都是男人经年外出经商,只留下女人守候在家。这样的透气孔般的小窗,就有了两种功能:一种显在的,防贼偷物;一种潜在的,防色偷人。看着这些畸形异样的窗口,思忖,有了如此的防范性措施,外出经商的男人们应该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在异地他乡的酒肆勾栏里,唤红巾翠袖揾寂寞泪了。

但是,那些女人们呢,她们在这日光走不进来、月光溜不出去的窗孔下,又是如何度过盼君归期未有期的遥遥无望的岁月?行走在幽深的小巷,湿漉漉的青石板上传来阵阵回音,人们的脚步重合在历史的回音里。忍不住要抬头去张望高墙上黑黢黢的洞孔。在那些像历史的隧道一样深暗的洞孔后面,人们目光是否会穿透千年的岁月,与一张年轻的女性面孔相遇?那些泛着一江春水的眸子里,落满寂寞的尘埃,厚厚的,比她们身后精雕细刻的木梁上的岁月之尘还要沉重,面对着这样的目光,人们读懂些什么呢?这样的窗孔,是不会有红杏出墙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理坑 思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