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嫣罗晋 发表于 2018-11-5 14:29:11

婺源之游话理坑

经过四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号称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县。婺源人口33万,林地面积3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是全国十六个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境内山清水秀,风光迷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空气清新宜人,自然环境纯净天然,犹如一个大公园。                  婺源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内涵的古村、古洞、古建筑、古文化的“四古”特色。其物产也中外驰名,最著名的俗称红、绿、白、黑“四色” :红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以肉嫩味美,具有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被选入国宴;绿是婺源绿茶,以“汤碧、香高、汁浓、味醇”等特色扬名天下,黑是“砚国名珠”龙尾砚,以“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征广为世人所知;白是江湾雪梨,以体大肉厚,松脆香甜为果中上品。 在假日酒店就餐,行李也来不及卸,就又乘车向婺源北部沱川乡的理坑村进发。行车一个小时,汽车向左一拐驶入山间窄路,只容一辆车通过,当地群众布有消息哨,手持对讲机,保证车辆单向放行。路虽难行,原生态景色却十分优美,但见山林郁郁,水流潺潺,好像进入虚无缥缈的桃花源中。继续前行,眼前出现了平川,路旁有了稻田,路也走到了尽头,终于柳暗花明,我们来到了锦峰簇拥,山环水绕的理坑古村。理坑村现有398户,1130人,余姓占90%以上。建村800余年,村人好读成风,自公元1586年31岁的余懋学考中进士后,先后考中进士的竟达16人。取仕不成外出经商的,则成巨贾。这些达官显贵,或衣锦还乡,或告老隐退,因而大量的官第、商宅、民居、祠堂、石桥、文化建筑开始兴建。            理坑在明末至清朝中叶最为鼎盛。出了尚书、大理寺正卿、司马、知府等高官及一批巨富。嘉庆时有3000多人口。高官巨富们不惜重金,大兴土木,当时全村有500多座建筑物,60多条巷道。1949年婺源由安徽划归江西管辖,由于理坑村交通闭塞,经济较为落后,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很少大拆大建,古建筑得以完整保存。1985年以来,理坑村先后有6处古建筑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理坑村被江西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历史文化名村”。理坑村现有民居134幢,以住宅为主体的古建筑至今还保留有130幢,其中明代24幢,清代106幢。此外,全村现存14—19世纪的祠堂3幢、石桥9座。我们穿行于理坑村的街街巷巷,走马观花。好像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清朝村落。但见三面环山,清清河水穿村而过,小桥流水人家,纯朴自然优美;村落古朴衰败,毫无修饰,原汁原味,历尽沧桑。厕所被称为舒园,也算贴切文雅。但如何修旧如旧,搞好古建筑保护,提高景区的环境卫生质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婺源之游话理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