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无恙 发表于 2018-11-2 10:31:02

悠然婺源——中国最美的乡村(原创)

徽州婺源粉墙黛瓦的村落散布在群山之下河水之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千年不变的延续着。行走在这些安宁的村落,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每一块砖头瓦屑似乎都在诉说着自己的过往,吟唱着不老的歌谣……

千年往事

早在远古,就有原始山民在此生存,但造就她的辉煌却是那些从中原避难而来士族大家。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休宁县回玉乡和乐平县怀金乡设婺源县。

从文化上来说她继承和发扬了中原文化的精髓。从地理环境上来说婺源山多田少,随着人口的增加,满足生活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于是经商成为了第一生业。婺源人凭借文化优势、宗族的团结谋生致富,并成为徽商的重要部份。婺源商人将经商带回利润,除了用来建设家园外,最大的支出是子弟的教育,而这为婺源走向繁荣和辉煌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婺源有着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人文风俗和众多古村建筑保存完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直观的标本,不仅仅是旅游资源,而且也能让人从中领略到中华文明的灿烂。

五大色彩

婺源是五彩缤纷的,绿、红、黄、白、黑贯穿了四季,相生了万物!

绿绿色是安宁的。婺源“绿”字有两字解,一是:婺源号茶乡,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明清时代曾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茶”。婺源绿茶从十八世纪开始就已进入国际场,现在,婺源县已拥有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基地8个,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4个AA级证书和7个通过有机产品论证的茶叶生产大县,如“大鄣山茶”一个品牌就占欧盟有机茶市场份额的60%。

二是:83%的森林覆盖率,绿也就成了婺源的最基本色调。整个江西受保护的名木古树有壹万壹千多棵,但一半在婺源(此数据不含原始森林部份)。

红红色是温暖的。 婺源“红”字有二解,一是: 来自皇家御池的红鲤鱼在婺源已有300 多年的养殖历史,它由于色泽鲜红 .头小尾短、背高体宽,形似荷包故名荷包红鲤鱼。其肉质鲜美,营美丰富,具有“妊安孕,好颜色,止咳逆,疗脚气,消水肿,治黄胆”等医疗功效。

二是:秋天山间村边的红枫,在阳光日趋苍白的日子里,点燃秋天里的激情,燃烧得灿烂而又迷人,能让我们温暖一冬.

黄黄色是浪漫的。婺源的村落依山傍水近田园,每到春来数万油菜花与粉墙黛瓦的古村落相得益彰,让人春心大动!特别是站在江岭高处,看着那层层叠叠黄色的花沿着山势流淌进心里,只有用”天上人间”四字来形容其之美!

白白色是质朴的。黛瓦下的粉墙淡泊在山水之间,一如婺源人的率真,任岁月蹉跎,刮去外表的苍桑,那心里纯洁安然依旧.

黑黑色是厚重的。婺源“黑”字有三解,其一是:砚和墨两宝, 龙尾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砚石产于婺源龙尾山而得名,婺源古隶歙州,物以州名,又名歙砚。《婺源砚谱》载,唐开元中,猎人叶氏偶于山中得之,用以制砚、湿润质宜,研磨生辉,后数世,叶氏子孙献于地方官员,遂为天下所知,成其南唐后主李煜称“龙尾砚为天下冠”.

其二是: 婺墨,婺源制墨业发达,是徽墨的主要构成部份, 古人用“落纸如漆,万载存真”来形容它的品质。

其三是:黛瓦,它上接蓝天下连粉墙,调和诸色,厚重而又让人安宁.

文公阙里

朱熹是婺源人,是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的婺源人更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基准。从唐至清,婺源全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仕宦者2665人,县中文人学士的著作达3100多部,其中172部计1487卷被选入《四库全书》,所以有“书乡”之誉。特别是在“不成良相鲁成良医”的古训下,据记载婺源中医名家占整个江西的四分之一强!

这些或许都记不成忆了,但婺源有一幅对联说得好: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一个勤于读书与人为善的地方,而且质朴天然与世隔绝,山青水秀,宛若世外桃源,您想,那不就是天上人间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悠然婺源——中国最美的乡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