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盏清酒 发表于 2018-10-28 17:29:57

婺源行

婺源,位于赣东北,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鸿儒朱熹的故里、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桑梓、著名学者金庸的祖籍地。自宋至清,出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历代名人遗迹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乡野。全县有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3 处,2个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婺源在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县一样,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徽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如在徽州民间楹联中不少都体现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古代徽州民居的环境和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集古徽州文化传统之大成的是徽居。徽居外观特点和美感极为鲜明,封闭的高墙,马头翘角,黑瓦白墙,典雅大方。而徽居中最富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是“三雕 “--木雕楹柱、砖雕门楼,石雕漏窗,它与徽式建筑物融为一体,其古朴、精美、优雅令人叹为观止。而“三雕”表现得最集中、最精美的所在,就是徽村里的祠堂。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婺源,还是一个摄影人趋之若鹜的地方。婺源山村淡雅、幽静、古朴、清香的风韵,犹如一幅工笔水墨画,最有特色的就是徽式村庄和徽居,细细地勾勒出“中国最美的乡村”的景象。这一切象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吸引着起来越多的摄影师把镜头对准这里,把这里的美景传向四面八方。

二年前,婺源在飞鸟的梦想旅途里——是看油菜花最美丽的地方,怀着美好的憧憬,利用公司出差回程的时间差,中途下车,自行逍遥的玩了一通。

广州晚上七点始发,武昌早晨七点下车,买上了八点半直发南昌的火车票,中午到达,又买上了直达婺源晚五点半的汽车票。中间的四个小时赶集般的逛了一趟腾王阁和又一票双游了象山风景区,印象一般。车上匆匆一撇,看到了八一南昌起义的纪念碑和军旗升起的广场。南昌像个中转站,不是停留的地方。客运站上车前,发生一场纷乱的事故,因汽车晚点,我们一帮乘客闹起来,有人被打,真实的看到客运站如同黑社会一样如何期负弱势的群体,而如同羔羊的我们眼睁睁看着同伴被打,却无能为力的被劝上车。一路忐忑不安,当知同伴无事时,方放下心来,也因一路风雨,近晚十点,我们终于到达婺源,同行有当地人,一起再乘车去到了的晓起村,安排住下。

晓起村分上下晓起,住在上晓起,一早起来就看到外面是袅袅的炊烟,已过农历四月,空气有些湿冷,前几日的降温让人觉得倒春寒。拿起相机,对着刚做成的“清明果”拍个不停。这种带馅的粘糕里,有多种馅料,有甜的和咸的,甜的一般是给外来人吃的,是豆沙馅。咸的,一般带有猪油块儿,伴有笋和块菜,萝卜等,挺香的,不过吃两个就足够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晓起村里的徽派民居的型式,有四合院楼房式,三间两厢式楼房式,前厅后堂三间两厢式和前三间后四合院楼房等几种型式,其中尤以四合院楼房居多。四合院结构,大门基本朝南开,也有朝东开的。门楼装饰非常讲究,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砖雕门楼,花瓦飞檐,气派大方。砖雕门楼有鲤鱼跳龙门、喜鹊衔梅、福禄寿禧、双凤朝阳等图案,雕刻得非常逼真。进大门后,离门口一米左右,有一中门似为屏风,这一构造显得主人很有内涵,增加了层次感。平时人们均从西边出入,只有达官贵客及主人家婚丧喜事才打开这道门。屋内梁枋和格子扇窗,雕刻山水人物和琴棋书画,显得文静幽雅。楼上楼下各有四间正房,楼上四面回廊、中间一个大天井。天井的功能,是用来采光和空气流通,雨水从天井流下,曰四水归堂。天井下面建造明堂坑,即下水道。全堂青石板铺地,天井中央放一只大水缸,可以养鱼供观赏,同时备以消防用水。水缸上面放一块长条青石板,上面陈列奇形怪石与盆景,形成一个自然景观的小天地。堂前悬挂镏金堂名匾额,堂前太师壁上挂上中堂字画和楹联,如继承堂楹联“为人莫道成人易,守业方知创业难”和“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用来教育子孙。太师壁下方长条案桌,陈列东瓶西镜,中间放一只自鸣钟,寓意终身平静。堂前中央放上一面八仙桌,西面太师椅三面长凳。两边壁上挂上名人字画,下方为太师椅和茶几,梁上挂上宫灯,窗明几净,整个厅堂文雅大方。三间两厢式、前厅后堂三间两厢和前三间后四合式的厅堂陈列基本与四合院楼房相同,以前三间为主。大门基本朝南开,也有朝东开门,这是按风水文化定向的。有些还有院门,是洞门型式,门额嵌有石雕匾额,上面题有“珠联璧合”、“和气致祥”、“风华正茂”和“澹宁居”等词句。虹关民居的厨房、粮仓、柴舍一般建在正屋的旁边或后边,生活比较方便,配套较为完善,实属人们生活最理想的居住民居。

被称为“画里乡村”的晓起被誉为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

晓起村给我留下了一个颇为美好的印象,正如民间所说:“五岳归来不看山,婺源归来不看村” 。

汪口和李坑没有去,不过,网上说李坑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青石板道纵横交错,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想想在其它村庄都能看到类似的景观,就不再去了,赶时间坐车到了知名的江岭,没上去看梯田,因为上去的人说油菜花谢了不少,景观已经很一般了。想想还是去庆源看更盛一些的油菜花吧。老天配合着凑在一起的我们这样愉快的心情,下起了蒙蒙细雨,一浪一浪的油菜花随着“之”字路的前行,展颜在我们眼前,花香和鸟语还有远远的升起的炊烟,让人恍然如入仙境,而同路的女友已是娇艳的容颜,不断的荡着灿烂的笑容,和着帅哥爽朗的声调,那一刻远眺,心就在世外桃园了。

让我记住的一定是庆源的“红荷鲤鱼”了,一条清蒸,一条红烧,品尝难得的村野食味。加上腊肉炒清笋,香葱炒鸡蛋,还有一个菜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好丰富的,吃得很好,也是此趟出行最好的一餐了,之后赶往官坑。呵呵,拚到的这个小团队,两名南方小女子非要去理坑,我没有任何计划,就一起走吧,才有了我后来的“大象腿”,惨透了,先不提。

因为要去理坑,官坑是中转休息站,只是在早晨用了十分钟就转了一圈,不过后山爬上去,往下看真是亦小亦美的一个小村落,大片的油菜花田间,散布着有格局的白墙黛瓦的小房子,袅袅炊烟,给这幅人间仙境增添了灵动的飘渺。

匆匆一别官坑,时间已是九点,疾步前行,望眼欲穿的没想到后来的六个小时,竟是高高低低的爬山,一会儿土路,一会儿青石板台阶,一会儿崎岖石路,九曲十八弯一步一景,黄灿灿的油菜花、洁白的梨花、粉嫩的桃花,还有红杜鹃,当然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花,云海中的我们陶醉在这无法言表的享受中,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 ,那么“人面至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又算什么呢。

同路人里年轻的学生居多,好象都是趁假期做“拉练”游,一是赏景,二是做体力训练,如此天然的大氧吧,真是比健身房和城市里的小花园好上一万倍了。虽然很累,中途休息若干次,但当遇到对面的行者时,仍被互相打气,直说目的地尚不遥远了,就在前方,约不久,或很快就到,十分倍受鼓舞,不知过了多少个约不久,终于翻过这道大山,后来查询才知,刚爬过的山是婺源第二高峰——高湖山。早知肯定不爬,也就没有上述的体验。



虹关到底到了吗,问了过路人N遍,终于被说就快到了!!——可是后来才知那个小村子叫岭脚!!离那个期待中的虹关小村尚有一段不近的路程,怎么办啊,看到一棵硕大的樟树真是以为到了。同伴们仍是体力不减,快马加鞭,可是我的腿脚已不听使唤,怎奈本是一趟悠闲赏景之旅,此前却变成了昼夜行军打仗,呵呵,坚持吧,无限美景不在险峰,只在尽头。

下午三点多终于到了这个因古樟树知名的小村庄——虹关。 要好好介绍一下这个封闭的,原生态的小村。

虹关古村建于南宋, 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村头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古樟,树龄有1000余年,树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三亩,气势非凡。 有云“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枝摇荡凌云烟”,被誉为“江南第一樟”。



古樟旁的古驿亭有一副字迹斑驳的楹联:“试问几何年曰宋曰唐古樟自晓,溯回多少事论荣论辱浙水长流”。谁写的这般琼瑶式语句。



在这十个人能围抱起来的古樟下面,我们终于可以悠然的吃着饭,一人两碗饭,四个人四个菜,吃饱喝足,看看村人带着小孩子遛狗,看着对过开放式小学校的操场上孩子们飞奔着跑来跑去的。想想,如果他们能够走出去上学,他们的未来又将怎样?这个大山真是太高了,孩子们快快长大吧。



此地太过偏僻,不能留宿,下一地应是理坑,可是因这里刚下过雨,道路十分泥泞,不通中巴和出租车,只能坐当地的货车离开。很巧刚有一送货皮卡要离开,但不去理坑,中途下再倒。没想是这样的路,坑坑洼洼不说,很多地方还下陷,皮卡车的感觉那叫一个晃啊,刚吃过的饭,原先是在胃里,十分钟后好象回到了嗓子眼上,天啊,不能吐。


一路颠簸,来到了一个叉路口,司机要我们在此地下,皮卡要回庆源了。我们原打算去理坑,可向路人一打听,去到理坑需要四个小时,现在已是傍晚五点,没有车过去,就算有车赶过去了,太晚那里很荒,担心路上又会出问题。只能明天一早去,可两个小女生订了后天回程的车票,来不急啊。而此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最近的地方是清华镇,看来没有其它选择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清华镇,买了点水果,我们就打车直奔这里的著名景点“彩虹桥”。

彩虹桥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廊桥,所谓廊桥就是一种带顶的桥,这种桥不仅造型优美,颇有特色,最关键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脚。它建于南宋1137年,规模最大——全长一百四十米,保存最完整,设计最科学的一座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这座桥取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思取名。

桥长一百四十米,由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每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也叫廊亭桥。从远处看,亭略高于廊,形成错落有致。彩虹桥最大的特点:设计非常科学,其一、桥墩像半个船形,前面丰锐,后面平整,流线形,起到分解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正是由于科学的设计,古桥能保存到今天,历史上曾记载,最大水位接近桥面,当时洪水汹涌,假如墩头是平面的,桥早已被洪水冲毁。(理解这一块,要把桥放到历史年代中去看,当时所能借鉴造桥的依据少。跨度大,难建石拱桥。)其二、桥墩之间距离不等。墩距的最大跨度为十二米八,最小的为九米八,相差三米。这种设计,是根据汛期洪水的走向确定的。主流量经过的地方墩距较大,有利于行洪,桥墩受到的冲击也小;水流平缓的地方,墩距较小,受到洪水的冲击力相对小些。其三、条石之间砌法讲究。桥墩是用长短大小不一的条石相钳在一起,缝隙小,结合的非常牢固。桥墩是整座古桥的最精美部分。

我对它左顾右盼,心中生起一种惆怅,多希望在此地上演一幕真情实感的“廊桥遗梦”,可行人如织,旅伴催促,真是只有叹别了,只有在回味中去幻想了。

我们行军匆匆,马上要找当晚住处,确实已是晚七点了,经过一番商讨,准备到思溪住宿。这样转天他们出发方便,去婺源的时间好把握。又是走了很长的时间,天空拉下夜幕,几颗寥寥的星光下,只有我们疾疾的脚步,伴着疲惫的笑声。

一个人住一个屋,又睡在一个古老的木床上,昏暗的灯光下,只想让我快快进入梦乡,是否能在梦中遇到哪一个千年狐仙。现在想想,当时真是不知为何,要一人住一屋,那个木床出现在那样一个小旅店里,真是不合时宜,但怎么我又去想睡在那上面呢。

思溪是著名的《聊斋》影视城,二十年前,一群搜寻“狐仙”的现代人扛着拍摄设备走进婺源那个叫思溪的南宋村落时,村子还沉睡在缥缈的雾霭里。彼时阳光同雾气缠绕着,从飞檐翘壁的古民居里袅袅升腾,凝结成青纱薄绡似的幕帐。这场景一下子把走遍婺源古村落的摄影组吸引了,脚步就此停歇。多少年后,这个叫思溪的村落,已经随着电视剧的热播,成为著名的“聊斋影视村”。



思溪村内的建筑大多为明末清初时斯的,现存三十余幢。其中“敬序堂”大屋,建于清雍正年间,房屋由庭院、正厅、后堂、花厅、厨房、花园等组成,占地一亩多,客馆的建筑雕刻精细完美,厅内为长方形藻顶,古色古香。

思溪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村落背山面水,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山水互为点缀,如诗如画,意境神美。村口明代“通济桥”和“如来佛柱”,是古时村落水口组合建筑的孑遗;村中清代商家住宅“振源堂”、“承裕堂”、“承德堂”、“孝友兼隆厅”等。“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清代“银库”屋,当世现已少见;“敬序堂”花厅,一派古色古香,为品茶对弈、吟诗作画理想之地;俞氏客馆格扇门上,阳刻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堪称“木雕精品”。

这个发生“狐仙”的小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玉带似的河流从村边流过。据当地人讲,思溪建村于宋代的1199年,已有将近九百年的历史,村里的居民是从山东济南的泗水迁移指此的,故给村子取名泗水。因村里的居民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姓俞,跟“鱼”谐音,鱼遇到死水(泗水的谐音)自然不利于发展。于是取鱼思溪水之意,将村子改名思溪。

整个村子被设计成船形,村子水口的廊桥就是上船的梯板。这座名为通济桥的廊桥修建于1450年-1459年,桥墩也是燕嘴式的分水设计,桥面和回廊用杉木建造,绝无雕饰,古朴苍然,与彩虹桥类似。只是其规模和长度远远不如彩虹桥,中间只有一个桥墩,也没有亭子。桥墩迎水的燕嘴旁边立着一根小小的八面石柱,柱身刻有佛像和经文,这种设置称为“如来佛柱”,饰从佛教的经幢衍化来的,可以代表庙宇。因为风水学认为寺庙“阴气”太重,佛柱不能建在村子里面,建在水口则可以“镇煞气”。如来佛柱也是婺源村落建筑的一个特点,很多村子的水口都建有这样的柱子。

我想在这里再呆一天,出来旅游,旅游目的地、游伴和季节天气都很重要,只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都具备时,才能有最美的感觉。婺源最美的季节真是春天。绵绵春雨之中,金黄的油菜花盛开的时节,在思溪这个地方住上一段时间,放慢脚步、放松心情,慢慢行走在田野乡村。那时,可能才会完全感受到婺源之美,感受到“婺源归来不看村”的独特风情。



是走是留,大家催我快快决定。

但因为工作上的一个电话,我实在无法再呆了。

没能再呆在思溪,是因客观原因,不再多提了。

最美的村庄,最美的早晨,和着春水流淌的节奏,我们踏上回家的征途,可惜的是连旁边一里之外的延村,也没能一瞥。

四人的目的地都不一样,南上北下,要各奔东西了。

两个姐妹因早已买好了票,在我去婺源县内的银行去取钱时,就上车走了。没能送别她们,可她们最灿烂的笑声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小季等我,他是北京的,要3点赶到黄山市的火车站,长途客运站上午的车最早一班只有12点10分的,到黄山市恐怕来不及。只能租车过去,想省钱拚车过去。在快速口等了一段时间,没有出租回黄山市的,好容易来了一辆,只有一个位儿了。看着他要赶时间,我让他先走,他很不安,把我一个人留下来。因为本来我是要从婺源坐大巴回景德镇,他说去到黄山会有更多过路车,才取消计划,随他过来的。

大家都走了,看看剩下我一人,自己惆怅半天。

跑到路边,坐下等湘J的车子吧(是一好心的出租司机告诉我,这样的车牌是回黄山市的车,可搭),运气如何,看天意吧。

此时快近晌午,虽不是骄阳似火,然心情焦急,不免一直出汗。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有30分钟,被我等来了一个机会。

看我拦车,帕萨特的私家车主停了下来,显然是一家人,前排副驾驶是个老人,后面有二个小女孩。我说要去黄山市,车主很痛快,说要到庆源办些事,下午就回程,也不知怎么了,看看可爱的二个女孩,我竟欣然提包就上。

一段有趣的小故事自然就发生了。

车主张先生很是豪爽,他说今天(清明)是来老家庆源上坟的。带上老爸和二个女儿,一起回老家看看。大女儿10岁了一看就稳重细致,二女儿5岁活泼聪明。我同他们的车子又转回婺源,在庆源的一个小村子里,看到他们的老房子的家。他们兄弟几个去上坟,我陪着二个女孩去溪口边照像,在油菜花盛开的地方,一棵硕大的樟树挺立在村头。一条绕村小河悠悠伴随着我们大小孩快乐的笑声。当我们回家时,一大家的人已经把饭准备好了,等着我们,满满一桌,我尽情的享受着一家人的热情和丰盛的大餐。

看着这质朴纯厚的一家人,我的内心很感动,在都市看不到的一幕,在这个偏僻的村子里,让我体验着人与人之间的浓情厚意。

回程这一家人送我到了休宁(快到黄山市)的快速路口,又帮我找了一辆恰好回南京的私家车。张先生硬要给我两包清明果,一包说给对方,以便好搭车,另一包自己留着吃。我觉得此时不能客气了,别人的帮助或是好意,照单全收,才是让对方真正的高兴。不知说什么,只是不停的说谢谢,一路平安!在接上来的路途直至回家,张先生还发过几条短信,问是否平安到达。

以前一直觉得南方人是重财轻义的,此时我真是觉得自己浅薄了。

再遇到这对陈姓夫妇,是南京农业大学的一对退休的教授,利用清明两日清闲到婺源来摄影的,正是油菜花开时,以前是单位和团体组织,此次两人开车独往。他们还是很照顾我,一上车就递过来一瓶矿泉水,实在不好意思,我没有什么相送,把那包清明果送给了陈教授。

路上本想在一快速出口休息一下,没想到误打误撞的,我们开到了一片美丽的人工湖泊处,有人告诉这里叫太平湖,深蓝的湖水平静似镜,湖中间还有郁郁葱葱的小岛,见下图。



婺源行(四) - aprilwind - 飞鸟知行的博客


陈教授二人都很爱拍照,尤其是陈先生,据说痴迷于此。对于这种美丽的景色怎可放过,恰好也正满足了我的想法,我这几天一直就是看到是山,小河,突然有这么一大片开阔的湿地,温泽的水域,竟然感动半天,相机也是拍摄不停。

过把瘾后,我们不敢再耽误时间,一路前行。车里放着老歌,我们哼着,唱着,聊着走过的美景。。。

天色渐晚,黄昏的片片彩霞映衬着一片片路边的油菜花,夕阳的余晖撒落在天际间,这一切宛如梦中的童话,深深的使我沉醉。

他们一直把我送到南京火车站,此时夜幕早已降临,疲惫的他们仍是叮嘱我一切当心。。。

又是一对好心人,有缘与他们同路,有缘使我们相识,生活的美好尽在其中。。。

也许是运气好,即刻买到了回津的车票,虽然没有座位,但我已是知足的。去超市买了些吃的,匆匆就上了车,卧铺票没有了,车子一启动,我就往餐车走,还好有座位,补了钱,踏踏实实和邻座三人打起了牌。

人在旅途,就是要让自己开心,让别人快乐,记住这一点,你的行程就是快乐的,美好的,有回味的,,,





婺源一行,四天三晚就这样过去了,很多人,许多事,却留存在心里,让我慢慢回味。

美丽的地方,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珍贵的记忆,记录下来这一切,也是对你们最好的回忆。

当我目送时光的流逝,我知道在我的生命里有过这样绚丽的景致,难忘的有缘人,有趣的许多事,多么令人心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婺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