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灰灰大灰狼 发表于 2016-12-28 10:42:13

探访皖赣古驿道,走进千年古村鄣源


探访皖赣古驿道,大家齐聚安徽休宁县,走进千年古村鄣源,开始了活动第一站的探访,领略这里厚重的徽派文化和自然人文风光。

千年古村邻水而居
鄣源村古名三十三都,有千年历史。一进入村口,只见一条小溪潺潺流下,旁有道路通向村内,当地人称此地之为“水口”。水口泛指村口水流的出处,水口的具体位置是依山势山脉的走向而定的,一般多选在山脉的转折点或两山夹峙清流的左环右绕之处。因而在徽州村落中,水口、村口、山口往往是重合的。

鄣源村以方姓为主,从宋到清,方家子弟共出了12位进士,还有一位被钦点翰林,这就是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方浚颐,官任广东督粮道、盐运使,后移两淮,后升为四川按察使。据说,太平天国战后,扬州城在废墟中重建,方浚颐即是发起人之一。村落依溪流而建,中间坐落着古旧的方氏宗祠,宗祠占地300多平米不算大,但前端放的八个棋杆石,意味着朝廷对鄣源村的隆重嘉许。透过中间硕大的天井透进的光线,依稀可从祠内细致的雕工中窥见当年的华丽精美。

步行不远,“石门胜概”古寨墙出现眼前。在其旁,有一口长方形,长3.05米,宽2.2米,由规格整齐的青石板砌就而成的鄣源古井。当地村民介绍,井水清、凉,每逢村中河水上涨,人们都到古井挑水饮用。井池旁红豆杉、银杏、桂花及毛竹林青翠叶茂、生机盎然,和古井融为一体,低声细喃着沧桑变迁。

在古村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方氏祠堂“树德堂”,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宗祠坐北朝南,外墙用双层“三六九”青砖砌就,四面墙裙嵌以青石座基。上厅正中横梁悬挂一横匾:名曰树德堂,当地崇文之风,可见一斑。

新安江源瀑布吸睛
探访团一行还来到了休宁境内的新安江源头六股尖瀑布。正值细雨纷纷之际,林间云雾缭绕,与青山流水浑然一体,构成一幅恬静自如、天人合一的画卷。
位于皖赣交界的休宁海拔1629米的六股尖瀑布,从有78米落差的高山石崖上凌空而下,山环瀑,瀑抱山,瀑山交融,绿树成荫。六股尖瀑布,汇聚了山顶的众多溪流,向下又汇聚成率水,再一路向东至屯溪与横江汇合成新安江,滋润了整个徽州。

此外,六股尖瀑布,还是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源头第一瀑。见此美景,大家纷纷端起“长枪短跑”,记录美丽的景色。
另据了解,为保护好新安江源头良好的水质和绝佳的生态环境,当地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形式,并积极引导周边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让新安江源头呈现“处处可为家”的旅游乡村景象。

两地互补性近习同
一条古道,将皖赣两地紧紧连在一起,已连了一千多年。两地不仅在政治经济上互补,在文化上也潜移默化,性近习同。徽饶古道的另一头,为江西浮梁。唐时,浮梁即是一个较大的茶叶集散地,古徽州出产的茶叶,向西多流向此地。不仅是茶,史料记载,景德镇当地的瓷土,到宋时就已差不多烧完,徽州祁门一带的高岭土,质量好,运输方便,成为景窑的首选瓷土,这些瓷土,也即由此条古道输入。而徽州也依靠景德镇特殊的地理位置,来实现生产生活资料的进出。
这种经济上的依赖和互助,促进了两地文化上的更深层次交融。两地民间不仅通婚的多,连饮食习惯和建筑风格都深受影响,只不过徽文化“重官不轻商”,而赣文化里,学而优则仕。许是这样的差别,使得两地虽然走得很近,但也保留了各自的文化特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访皖赣古驿道,走进千年古村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