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门第 发表于 2018-10-23 10:54:16

白描箬坑

箬坑,祁门西乡僻壤之中一山村,古称环溪,宋时属仙桂上乡新丰里,元、明、清三代皆属十九都。发源于大小金坑的两条小溪蜿蜒着从家家户户的门前缓缓流过,与村外的另一条溪水呈“π”形融为一体汇入察箬河,走进村里随处可见“小桥流水人家”之画面。多数时间小溪显得那么文静、清澈,属于淑女型,但山洪暴发时,它那狰狞的兽性一面也就暴露出来,洪水裹挟着山石泥浆、枯枝烂叶横冲直撞,甚至进村入户,肆意糟蹋着村民的财物。当地人习惯上称“溪”为“坑”,据老辈人说,从前,溪的两旁全是密密麻麻的箬叶,遂得名“箬坑”。“箬”即箬叶之箬,箬叶因其叶片硕大,多为南方人包端午粽的材料,它还是编制箬笠的主要原料。坊间一直流传着“箬叶戏皇帝”的故事,明朝宪宗年间,同朝为官的浙江与江西两官员为在皇帝面前显摆自己家乡的土特产,江西官员弄了株又大又粗的毛竹运到京城,皇帝见了连连赞许这毛竹粗大,一旁的浙江官员商辂见了心中很不快,当即称家乡的毛竹大的可以做水桶,小的也可做菜桶,皇帝遂命其呈上,商辂辗转回乡,数日后返京,呈上几张箬叶,说是家乡的毛竹太粗,无法搬运,从这么大的竹叶自然可知毛竹有多大了,连田地里长的“五谷”都分不灵清的皇帝,那能认得竹叶还是箬叶,居然信以为真了。其实,箬叶虽大,箬竹却细到只能取之作筷子。

箬坑乡以箬坑为基点,呈扇形展开,空中俯瞰,真乃一幅淡雅、恬静的水墨山水画,其古朴端庄秀丽的姿色倾倒了山外来客,巍巍群山环绕,田园、村庄星罗棋布地散落在14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数条河流发源于此,舜溪河、马山河、伦坑河、察箬河清溪蜿蜒,似四条大动脉千百年来日夜川流不息流向远方,汇入浩瀚海洋,红旗水库、流源水库、龙形水库、岩上水库犹如四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宁静、秀美的土地上,偎依在溪流身旁。境内林木茂盛,植被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属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

世代繁衍生息于此的居民以王、汪、叶三大姓氏为主,他们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这片肥沃且充满灵性的土地养育了他们。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山是那么的绿,天是那么的蓝,水是那么的清,古老的村庄显得格外的宁静。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里的村民是那么的淳朴善良,他们的思维方式甚至显得有点跟不上形势,较之山外,保守、本分的山民思维显示出比外面的人慢了半拍,连古老的方言也有别于他乡,有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行走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犹如倘佯在桃花源中。

有“天上人间”之称的冯家顶,古朴的红色土墙房格外引人注目,来到这里,有种游离于现代文明之外的幻象,仿佛回到了古代社会,山民们那淳朴、热情、好客、豪爽的性格,令人感觉格外地亲切,若非山民现代的着装和家中现代化家电,还真让人难以回过味来。站在飞泻直下的鬼门关瀑布前,任由清凉的水雾轻轻的抚摸着脸颊,躁动不安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人与自然合一,融入这迷人心志的山水之中。

而静卧于冯家顶旁侧的“七彩玉谷”,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清纯妙龄少女,静静地躺在幽幽的山谷之中,潺潺的溪水声是她银铃般的欢笑,直泻而下洁白如练的瀑布是她浣洗的腰带,清晨弥漫着的若隐若现的山雾是她薄若蝉翼的纱衣,阳光下溪水中亮晶晶似玉的五彩卵石是她衣裳上镶嵌的颗颗宝石,流连往返于她的怀抱中,你禁不住如醉如痴,想入非非,但她那冰清玉洁的肌肤又让你不忍心触碰一下,唯恐玷污了她的清白,惊醒了睡梦中的美人。

“七彩玉谷”有一位饱经沧桑的老邻居,他的名字叫做“徽池古道”。岁月的沧桑镌刻他苍老的脸上,历经数百年的风霜雪雨,曾经的沧海桑田、繁华衰败,都被历史的车轮深深地扎压进了记忆的深处。顺着山势铺就的青石板路,一直向大山深处延伸,绵延数十里,连接着另一端山外的世界,一级连着一级的台阶把人的思绪引向往昔岁月。圆通庵经受不住历史的撞击,坍塌了,毁灭了,碎砖、瓦砾和石碑深深地藏匿于茅草、灌木丛中,庵中老尼姑的青冢也孤伶伶的远离了人类的视线,隐身于青山的怀抱。那株守着圆通庵数百年的罗汉松,经受不住人们的百般蹂躏,香消玉损了,惟留下枯枝树干哭诉着它惨不忍睹的遭遇。古凉亭的残垣下,歇脚的路人已不见的踪迹,杂草后来居上盘踞于此成了新的主人,或许巨大的条石上还留存着前人的汗渍,挺立着的亭柱里仍然记录着行人交谈的话语,可这一切谁又能读懂呢?还有那石块垒砌的关卡、依山而建的长城都已成了历史的见证,供后人瞻仰和怀想。千百年来,老人一直安详地躺在这里,从他身上往来的商贩挑夫和寻梦的游客已不计其数,有几人能真正读懂他的心呢?

一头神牛自天而降,降妖伏魔镇邪,造福人间,舍身化作“牯牛降”。有着几分神秘色彩的牯牛降造就了降上人家,成就的降上开花。春来降上,层层叠叠的梯田,金黄的油菜花煞是迷人,蜂飞蝶舞,在微风轻拂下,金色的浪花此起彼伏,置身其中,宛若人在画中游。秋天的降上,简直就是彩色的世界,红、橙、黄、绿的树叶交织在一起,相互映衬,美丽极了。到了冬天,皑皑白雪覆盖着整个降上,屋顶上、梯田里、群山中全是一种颜色,好一幅银装素裹的田园雪景图。远望降上,梯田错落有致,山腰上的民房在云雾中闪现,缕缕炊烟随风扭动着腰身,妩媚极了,这不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吗?在它面前,技艺精良的国画大师恐怕也要甘拜下风。

千年的历史,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厚重的色彩。境内古村落比比皆是,大大小小古老的宗祠遍及各个村落,诸如敬敷堂、绍德堂、惟一堂、贻燕堂等,而双马叶氏一族就拥有叙伦堂、敦本堂、永德堂、崇本堂、和顺堂五座宗祠,由此可见一般。有着戏剧活化石之称的目连戏被箬坑的民间艺人们代代传承下来,祁门民间素有目连戏“出在环砂,编在清溪,打在栗木”之说,如今马山、栗木宗祠里的古戏台上仍上演着这一古老的剧种。走进山里的村村落落,保存完好的徽派结构古民居随处可见,仿佛把人带到了明清时期,虽历经数百年沧桑,这些民居依然顽强地矗立在山村狭窄的街道两旁,它是一个村庄历史的见证,更是村庄悠久历史的象征。近年来,在“百村千幢”工程的润泽下,这些老民居、故宗祠被挂牌保护,得以修缮,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箬坑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更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土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就像是为她量身定做的词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把家乡打扮得更加靓丽、迷人,更加精彩,更加充满魅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描箬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