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最初的起点 发表于 2018-10-21 11:57:36

近摄美女,粗评《徽韵》(原创)

据说《徽韵》已经成为可以代表安徽的“文化名片”,据说《徽韵》是徽州标志性旅游演出,据说《徽韵》是不可不看、不可不品尝的饕餮大餐。
偶然的一次机会,let's go!


舞美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很美,用多姿多彩、美轮美奂形容应该不为过。



剧场里观众不是很多,所以位置挪着挪着竟然移到了第二排中间,给了俺一个绝佳摄影位置。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端着200mm的长焦镜头拍舞台。以往看演出那可都是远远地坐在体育场高处,傻傻地拿着卡片机,拼命拉数码变焦到极致。现在真的要幸福200倍了。



美女们,这下你逃不过俺的“摄”眼了。



以前看完演出,第二天看人家的照片,心想咋就那么清楚呢。想不到如今俺也学会了,秘笈不就是距离近些、近些、再近些么?



哎哟喂,对不起美女了,没想到镜头拉得太近,连你脸上搽的几层粉粉、连你脸上长的几颗痘痘都窥见了。


你娇嗔一怒:我是美女我不怕。




你振臂一呼:我是女汉纸我怕谁?



你双手作揖:请受小女子一拜。




你笑靥如花:美女当前,男人摄吧摄吧摄吧不是罪。




摄得够多了,也该关心关心这出戏的情节了。



大幕没拉开前,先上来两个小丑杂耍蹦跶。我真以为我跑错了剧场。



《徽韵》号称有音乐、舞蹈、杂技、现代徽剧、京剧、花鼓灯、民歌联唱、欢歌载舞等多种表现手段。


可这董郎七仙女的唱段明明是黄梅戏么,明明是安庆的么,历史上一追溯会溯到湖北去,与徽州文化不搭吧?


这仙女下凡的身段可不是徽州弱女子能腾云驾雾得起来的。



非要让七仙女被吊着脖子旋上百圈,晕乎乎倒在董永怀里,才证明了忠诚不渝的爱情?



花鼓灯更是和徽州文化相距几百里,相差更是千里,也被搬上舞台。



靠谱的应该是徽班进京吧?



表现徽商荣归故里的场景,多少算正宗的徽派文化。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可是表现母子分别的场景,非要用这种高难度的杂技?




好么,这都成杂技大赛了,都不记得这些动作想表现什么了。问了度娘半天,也没发现徽州在历史上、在当今与杂技有任何渊源。



连书院文弱的书生也有点舞枪弄棒的感觉了。俺脑海里一个“徽”一个“韵”,合在一起,咋变成这等杂耍模样?




算了,算了,不操心编剧、导演、投资人的事了。还是继续用俺的摄眼瞅美女去吧,养眼也养心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摄美女,粗评《徽韵》(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