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有风 发表于 2018-10-13 21:43:45

一个古老而遥远的梦——徽州行记:黄山


                            魂失黄山到了徽南地区,不游黄山,不登峻岭,真的不能算来过徽州。徽州的美,除了其悠久的文化浸染,黄山的秀美,也是其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昔年众多的文人墨客历游黄山,痴恋黄山,黄山的山谷留下了他们寰绝世间的诗篇,黄山的山顶滞留住他们比天高的鹄鸿之志呵。“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一声“观止矣”的感叹,引古今游人趋之若狂,登黄山,看黄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成了游人心中的胜地宝境。细细推敲了,此话虽说有失公允,但黄山的神秀俊奇,也由此可见一斑。黄山风光的美是绝伦的,常常是美至不可思议,奇至无以言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造就了它那世属罕见,美不胜收的人间天堂的赞誉。据说,黄山的云海是最美的,人在山上,而山在虚无飘渺间,于是,观者常有不知人身何处,继而坠入那“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的美妙境界。这些有历史和文献记载的黄山奇观无疑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美好的欣羡和遐想。于是,黄山旅游,不可不看迎客松,不可不上天都峰,不可不看飞来石,不可不登清凉台。这也成了所有登黄山的人心中最美好的向往。我登黄山,同样也带了如此的愿望,希冀着看尽黄山所有的神奇秀丽,更希冀着爬上鲤鱼背,登上天都峰,体验那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与癫狂。梦想总是很美,美得带上了奢望。因为有雪,黄山上的路本就崎岖,如今是愈发不好走,我们拄着拐杖,穿着从九华山买来的草鞋,脚深脚浅地行走在堆满了积雪的石阶上,沿途,也屡见有人因怯而返的。一路艰辛,我们登上了玉屏楼,即当年的文殊院,普门和尚传经打坐之处。徽州民间有“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之谚说,也难怪那普门和尚会云游至此,留连跌坐于石上,然后整日诵经,终成就其正果。站在玉屏楼的空旷处,我眺望雨雪中的黄山,看黄山的峰棱、山骨。黄山的骨头是最硬的,硬的无法在山顶成就一片葱郁。雪中的黄山,冻雪成冰,群峰盘结,陡峭十分,我四处张看,竟是不着边际。那绝壁上的松,枝叶挂着沉沉的雪,松针也是坚硬梗直。常常是在山的缝隙间,纵横而跋扈地伸出一棵或几簇的松树,就那么没有规则地肆意疯长,孤独而不合群,却兀自挺拔屹立。黄山是有硬骨的,黄山没有圆润和玲珑,连黄山的松也是挺直的,于是,黄山隐隐有了天成的傲然气魄,隐隐有了不容于世尘的寥落。黄山还是闲云野鹤的吧,它适合用来遗忘凡间,俗情于峻岭中,虚无飘渺,魂灵也于山谷间,茫然若失。我的心沉入深山,飘荡在云雾层间,天地之精华洗涤了所有如意且不如意之俗事,我的身也融于这片浩瀚和渺茫之中了,果真应了那句“缘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黄山有了徐霞客的足迹,有了李白、苏轼的诗,还有石涛、刘海粟的画,更有寒江子的巍巍气节。黄山是浊世人眼中的仙地,美伦美焕,是文人墨士心中的世外桃源,没有世俗的功利,他们结庐于黄山,寄情山水,隐于书画,豪情与壮志在彼时与天地相融,与日月同辉。诗仙李白曾有醉酒三呼:“五岳寻仙不嫌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我今身在此中,看此景,满目晶莹,满山傲骨,且处处劲松,竟然不似尘间所能拥有的,便只玉屏楼一方之地,寒雪笼罩下,已然遗世独立。虽然因时间紧张和雪路难行的关系,二度上黄山仍没能遍游其胜景,但我亦已魂失,且浑然无知觉也!得与失,以及由此带来的满足和遗憾,向来是并不完全绝对的。

  这是春季的黄山,共五张。 以下的片子仍是冬季黄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古老而遥远的梦——徽州行记: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