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简单 发表于 2018-10-10 16:18:52

行走古徽州——到屏山

离开打鼓岭,大巴送我们一行到了屏山。屏山是个村,屏山村位于西递和宏村之间,保留住了小村的一份宁静与淳朴。
    屏山在唐宋时称长宁里,后因村北的屏风山妆如屏风,而得名屏山村,又因明清建制曾属徽州府黟县九都,故又称九都舒村。村内居民多姓舒,舒姓是伏羲九世孙叔子的后裔,唐朝末年由庐江迁居此地,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村内保存有200多幢明清古名居,光裕堂、成道堂等七座祠堂,其中的舒庆堂是中国皖南地区少有的名代宗族祠堂。

1、到了屏山村外,远处群山起伏,天空乌云密布。农田里秋收已结束,犁过的田将再次种植农作物。



2、屏山村口。这里可能也是开发旅游不久的地方,路面还在铺设,但是像样的公共厕所已经修建好,下车的客人立即拥去。



3、一间屋子墙上,挂着几块牌子——宏村镇村民委员会,等等。



4、村口铺设沥青路面,几间屋子掩映在一片竹林中,原来也是幽静的农家,现在成了旅游季节的喧闹处了。



5、村口有一个池塘,也修筑了驳岸。



6、池塘边还在修建亭子,为点缀景色。



7、新铺设的草坪改变了农村的平常面貌,向景区的格局靠拢了。



8、不变的四周的大山、连绵的农田。



9、路边的窑洞,是曾经烧砖用的?



10、养蜂人依然把一只只蜂箱摆放在田地上,旁边的土坯砖盖的小屋,让我们了解了以前的生活条件。



11、远处的群山巍峨幽绿,近处的玉米已经收完成枯枝。



12、皖南的大山,一层又一层地展现在云雾之下,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望着这田野景色,顿觉心旷神怡。



13、前方的在建亭子边,有一块石碑,刻着“黟县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宏村镇项目区简介”,看来旅游也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方向,所以现在农家乐很多。



14、这些貌似桑树。



15、农家小屋。



16、屋角处的土鸡。



17、进村的路。四周都在施工的样子,看来还在继续开发中。



18、一座古朴的木亭子屹立在村口,旁边是一排排的马头墙。



19、游客都向亭子走去。



20、亭子上屋檐下,有匾“古桥物色”,落款壬午年,分析屏山村的情况,此匾应该是2002年写的。



21、注意到亭子的柱子上,有一块同样古朴的木板,写着“下桥亭”。
    据说,村里的人们茶余饭后都爱来这里小坐一会。吉阳溪从桥下涓涓流过,河流两边的青草茂密,这里空气清新凉爽、风景美丽,难怪大家都爱来这里坐一会。据老辈人讲,古时候,这里也是宗族断案的地方。遇到家族矛盾、邻里纠纷什么的,族长都会在这里召开会议。由于桥上四通八达,所有的人都可以来旁听,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决议的公平公正。



22、没想到,在这样一座老旧的木亭子里,还有着一些壁画。



23、亭子的木板上,画着淡淡的观音,不知是哪一年的。



24、这些神话故事的人物,虽然画得不是很好,但也活灵活现。



25、从桥下流过的吉阳溪。



26、小溪边的建筑,一个个马头墙就像键盘奏出的乐章高低起伏。



27、马头墙是徽州建筑的特色之一,在外墙上的高处,墙脊昂首,充满了韵律感。



28、徽派建筑的门楼也是一个讲究的地方,哪怕是平常人家,也会在大门上方修建一些砖雕等等的装饰。



29、偌大的一个山墙上,开着小小的窗户,那里可能是厨房,或者是仓库。



30、墙上的草长得如此茂盛。



31、这幢屋子的外观是这样的,没法进去看看如何样子。



32、沿着小溪两侧的民居错落有致。



33、我们一行也离开了小桥亭,开始在屏山的游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走古徽州——到屏山